5G+煤矿,到底是“快了”还是“慢了”?众口难调之下如何发展

  近日,神东煤炭集团首个基于5G网络的高级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在大柳塔煤矿完成1个月试运行,形成“自主割煤+无人跟机+智能决策”的采煤模式,自动化率高达90%以上;8月7日,华为公司宣布在山西焦煤马兰矿实现重大突破,5G智能煤矿迈入新的上行千兆时代;不久前,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完成煤矿5G系统及成套组网设备设计制造及取证工作,获得自主搭建煤矿5G组网资质……当前,煤炭行业正在加速布局5G。

  

  基于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特征,5G技术可服务于智能采掘、无人驾驶、自动巡检等环节,为煤矿减人提效奠定基础。但在采访中,记者也时而听到5G技术在煤矿“无用论”的声音。部分观点认为,受限于井下复杂条件、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实际应用场景有待挖掘,目前大规模推行5G显得激进。5G下井,到底是“快了”还是“慢了”?


5G+煤矿,到底是“快了”还是“慢了”?众口难调之下如何发展

  有的矿井主动先行先试,有的认为现在布局为时过早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智能煤矿+5G”是指建设煤矿井上井下5G网络基础系统,搭建智能化煤矿融合管控平台、企业云平台和大数据处理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云-边-端”的矿山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重点应用场景包括井下巡检和安防、无人驾驶、智能采掘及生产控制等。

  

  部分矿井已先行试水。记者在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煤矿调度中心看到,井下摄像头采集的高清图像、视频在大屏幕上实时显示,井下人员可使用5G防爆手机与井上调度视频通话。“过去有突发状况,先打应急电话到调度室,再派人下井查看,一来一去耽误时间,现在直接通过视频对话、同步排除故障。借助5G技术,新上的无轨胶轮车智能调度系统还能实现车辆高效调度。工人们使用手机软件申请用车,调度人员井上派车,车辆通过高精度定位到达位置,就像平时坐网约车一样方便。”相关负责人赵泽潭举例。

  

  西安重装智慧矿山公司总经理任跃武告诉记者,5G应用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关键一环。“智能化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开采的有机结合,很多新的要求和问题在传统4G、Wi-Fi条件下是难以解决的。比如,井下越来越多的传感器使用、大量图像及视频数据采集传输等,均需要搭建5G平台,实现更流畅的监、管、控一体化。”

  

  对此业内也有不同观点。记者了解到,部分矿井认为5G建设成本高、应用场景有限,暂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很多矿井停留在自动化、半自动化阶段,距真正实现智能化还很远,现有通信技术足够使用。即便早早布局,用不起来也是浪费,好像西装没做完就先配好领带,往哪里系呢?”一位不愿具名的煤企负责人称。

  

  5G矿井,到底能带来什么?

  

  支撑矿井转型

  

  近百年来,矿山安全问题始终是全球性的巨大挑战。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彭齐鸣认为,“智能化将从根本上解决矿山安全问题,是全球矿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超过800个,预计年底有望突破150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互促共进、叠加倍增的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工信部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邵道新在近日举行的“5G+智能矿山”论坛上介绍,今年以来,山西阳煤集团、焦煤集团等领先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入合作,已经在多个矿区开展5G技术应用,支撑矿山转型升级。

  

  原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主任史炜认为,5G+智能矿山是新生产力的标志。5G与以往4G通讯传输最大的不同在于,海量带宽和低时延背后对工业行为的解析,对智能矿山行为的解析。

  

  “实现矿卡无人驾驶,提高矿车作业效率,减少现场人员数量,提升矿区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建设井下的5G专网,实现井下高清视频回传,瓦斯浓度、环境、温度及机电设备的运行实时远程监控和管理,不仅助力企业自身提质提质降本增效,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邵道新指出,工业互联网和5G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战略窗口期和关键发展期。

  

  尽管智能技术正在成为未来矿山建设的支撑,我国矿业科技创新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彭齐鸣指出,一方面,在关键技术研发、关键元部件制造方面还存在短板,制约了行业发展步伐;同时,新技术研发应用还需要机制创新,需要政策引导与激励。当前,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等在内的关键新兴技术,正在或即将颠覆包括矿业在内的所有行业的发展模式。

  

  简化采煤系统

  

  “传统煤炭系统实在是太复杂了,而最简化的系统智能化以后才是最可靠的。因此,要将采煤系统进行简化,再和5G通信技术对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何满潮指出,作为主体、战略性能源,煤矿的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据介绍,煤矿井工开采的传统121工法源于1706年的英国,这种开采方法虽然带来很多财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用这种工法,平均煤矿采出率不到50%,基本上是采一半、扔一半,资源损失巨大。”何满潮进一步分析,以我国每年近40亿吨的产量计算,意味着扔掉的煤柱也有约40亿吨,按目前港口煤炭价格计算,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万多亿元。同时,这种工法由于巷道掘进量特别大,也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据统计数据,如果万吨掘进率平均34米,按照目前生产规模计算,年煤巷掘进约13000千米。“这个长度相当于在地球直径方向将地球打穿,掘进及相关成本超过千亿元。”

  

  抢救资源和生命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采矿工法将不断优化。110工法取消了工作面煤柱和充填柱,少打一半巷道,多采一个煤柱;1G N00工法在采煤过程中带出一个巷道,矿井回收率达90%以上;2G N00工法不再需要打巷道,取消掘巷和煤柱,采留一体化,为智能化N00矿井奠定基础;3G N00工法取消了井底大巷、井底车场,不再需要维持井下强大的物流运输系统;4G N00工法将实现井下自动化、无人化,解决瓦斯灾害问题,实现煤与瓦斯共采;到5G N00工法,将与双5G通信结合构建智能化系统,实现全矿井智能控制、自动采煤、智能决策。

  

  据悉,从110工法到N00工法覆盖主要煤炭产区,已影响产能约23.6亿吨,涉及63%的矿区。

  

  “N00工法与双5G通信对接将分5步走,初步对接是一个矿山,把单体矿上的井上控制系统和井下控制系统对接;第二步在一个矿区内进行多矿井融合;第三步,进行区域融合,一个指挥中心指挥若干矿区;第四步是多区域的高度的融合;最后一步,进行国际化的煤炭行业融合。”何满潮表示,“想得好,更要从脚下做起。目前建立2G和3G N00工法工业化实验基地,还将进一步推进,规划在2021-2025年将5G N00工法落地,抢救资源、抢救生命、生态保护。”


5G+煤矿,到底是“快了”还是“慢了”?众口难调之下如何发展

  挑战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用来解决煤矿面临的实际问题

  

  “5G作为一种通信工具,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用来解决煤矿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走‘两极化’——全面神化或全面否定。”王国法进一步称,目前,各煤炭企业及科技公司、运营商、设备商等,针对5G应用场景展开多项探索。这些研究虽然尚未获得规模化应用,有些甚至不确定对于煤矿是否真的有用,但是为5G技术在煤矿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5G技术条件下场景驱动特征明显,涉及技术研发、供应链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终端及商业运营等系列环节,这是一个产业生态,而非单纯的网络建设问题。5G与煤炭开发利用技术的融合,无疑会衍生出一系列新业态、新岗位,传统技术和管理模式将被打破,思维和管理模式也需随之改变。

  

  井下互联装备升级改造进展缓慢、通信协议不规范,以及智能感知、自动控制、网络连接、工业软件等产业基础薄弱,导致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环境的5G布设方案尚未完善,也是亟需补齐的短板。随着5G应用场景不断完善,相关主管部门和检验结构需提早调研、规划,尽快制定应用于远程操控、无人驾驶等方面的5G产品审核发放规则和产品检验方法,并完善标准规范。

  

  文章来源: 中国能源报,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煤炭新质生产力培育与高质量发展
  • 2颗粒性质及溶液环境对颗粒-气泡脱附行为的影响机制
  • 3高含碳煤气化细渣浮选行为研究
  • 4基于能流图的山东省能源平衡分析及能源需求预测
  • 5活性炭吸附正丁烷过程传热特性研究
  • 6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模糊PID的掘进机截割控制系统研究
  • 7煤液化残渣可溶有机质中杂原子结构片段的赋存特征
  • 8微纳尺度下浮选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试验研究
  • 9基于煤粉堵塞的煤体解堵试验研究
  • 10基于高速动态摄像的气泡铺展过程动力学行为

24小时内最火

  • 1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2智能示范矿井┃李伟董事长:山东能源薄煤层工作面智能化开采创新实践
  • 3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光伏充电桩能源调度系统研究
  • 4基于OpenFOAM的典型复杂地形流场演变
  • 5考虑风电机组健康状况与双重注意力机制CNN-BiLSTM的超短期功率预测
  • 6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储能电站多机并联黑启动控制策略
  • 7基于虚拟同步和转速限制的飞轮储能双馈电机调相系统的频率支撑技术
  • 8考虑风光发展趋势与碳排放评估的多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
  • 9考虑暂态功角稳定的风机短路电流与无功支撑关键参数优化方法
  • 10煤科总院召开2024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会暨2025年第一季度安全生产专项会议

24小时内最火

  • 1智能矿山数量
  • 2能源经济
  • 3液压液力气动密封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 4公文
  • 5谢郁馥
  • 6侧向支撑压力计算
  • 7理论计算
  • 8侧向支撑压力
  • 9侧向支撑压力 理论计算
  • 10侧向支撑压力理论计算

24小时内最火

  • 1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2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4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
  • 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6中煤科工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7国家煤炭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 8太原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 9煤基节能环保炭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10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