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院士:科学故事里的应用和基础、开辟和反哺

  在9月18日于北京大学举行的第十三届创新中国论坛上,围绕“在应用研究中感受基础研究”的发言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杜祥琬讲述了几个故事。

  

  前两个小故事,分别是关于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学家周光召及核物理学家于敏在“两弹一星”相关研发中的科学轶事。

  

  周光召“一个大胆的怀疑”

  

  在原子弹研究初期,前苏联专家曾提供过一些技术数据。但是后来研究人员当时利用“九次计算”(一种解方程的模拟方法)得出的一个关键数据与苏联专家所提供的技术指标不符合,引起了大家的争议。

  

  周光召从头至尾重算了一遍,开始怀疑:会不会专家给的数据错了?

  

  这是一个大胆的怀疑——一个没有搞过原子弹的人,否定专家给的数据,谈何容易?

  

  周光召发挥了他深厚的数理基础功底,他从能量利用率入手,利用“最大功原理”证明了“九次计算” 结果的正确性和苏方数据的不可能。后来,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于敏“从物理概念发现一个晶体管坏了”

  

  另外一个类似的案例——于敏“从物理概念发现一个晶体管坏了”,这个故事同样精彩。

  

  在突破氢弹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用晶体管计算机对理论模型进行计算,每个时刻的计算结果都会打在一条纸带上,纸带上详细记录着该时刻的速度、加速度、压力、坐标等物理量。研究人员就在计算机前盯着纸带上密密麻麻的数字,观察物理量的变化。

  

  有一天,于敏和杜祥琬他们正在那儿看这些数据,突然于敏说:“这个量错了!”

  

  杜祥琬回忆说,一般来说计算机算出来的数据,是很难靠人脑算出来的。但于敏就发现了计算机算出的数据有问题:他看到某个物理量变化趋势的异常,他的物理学功底告诉他,这个数据不对。

  

  大家开始排查,物理、数学、计算方面的专家齐动手,发现物理参数、方程没问题,计算编程、程序指令、程序逻辑也没错。

  

  但于敏坚持这其中一定有问题。当时的晶体管计算机是由装满晶体管的大柜子组成的,它们一个个摆在大厅里。会不会是计算机出了问题?后来计算机专家就去检查计算机有没有问题。最后还真就发现其中一个加法器的晶体管坏了。他们把坏掉的晶体管换下来,对那个物理量重新计算了一遍,最后的结果果然对了。

  

  计算机专家们非常惊讶:“你们从物理量出发,能赵处计算机硬件的一个错误,实在令人佩服。”

  

  杜祥琬半开玩笑地说,这大概是基于物理的“人工智能”了。而于敏之所以能够质疑计算机的功底,就缘于其在理论物理学上打下的深厚基础。

  

  “基础学科根基深厚的人才,在应用研究中会解决重大难点问题。”杜祥琬总结说。

  

  杜祥琬自己的“另一个故事”

  

  杜祥琬接着讲的故事则是另一番景象:应用研究当中始所未料的问题,推动了基础学科的新发展。

  

  

  在核能利用中,大家都认为著名的“中子输运方程”一定是线性的,因为原子核的密度比中子大很多。“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发现在聚变反应很剧烈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中子密度比核密度还要大。”杜祥琬说,在这种情况下,中子之间的碰撞就不能不考虑,而此时线性的中子输运方程就不足以描述这种情况了。

  

  “于是我们提出了‘非线性中子输运方程’的概念,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杜祥琬说,1984年,他们把这一提法发表在《计算物理》杂志上,代表中国科学家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了非线性中子输运方程及其解法。

  

  “从这样几个例子,我认识到基础科学跟应用学科之间的辩证关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科学的革命性的突破能够引领创新的方向,能够开辟新的领域;二是应用研究提出的基础科学的问题,可以反哺和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科学的发展。”杜祥琬总结说。

  

  对于当前如何加强基础研究的问题,杜祥琬认为,科技强国的一个标志是,具有基于厚重的基础研究的科学发现能力。他建议,当下要注重创造更加友好的基础研究环境,鼓励科技人员凭兴趣做想做的事情,并给以理解和宽容。此外,基础研究应“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应该培养孩子们爱质疑、爱提问的创新素质。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山体浅埋煤层覆岩的应力分布规律
  • 2低阶煤表面活性结构对自燃的影响研究
  • 3煤直接液化催化剂活性形态研究进展
  • 4TBS粗煤泥分选机及应用
  • 5超临界CO2致煤岩力学特性弱化与破裂机理
  • 6高效无声破碎剂在屯留煤矿巷道施工中的应用
  • 7浸泡对煤泥可浮性影响研究
  • 8高强度开采覆岩岩性及其裂隙特征
  • 9CO2甲烷化反应路径的研究进展
  • 10新型TBS分选机的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2王志强教授 | 烧变作用下巷道劣化围岩破坏机制与控制技术
  • 3“卓越科学家”专题丨潘一山院士: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并行计算
  • 4最新成果丨方新秋教授:基于FBG传感器的带式输送机故障监测研究
  • 5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
  • 6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一项目!总投资79.44亿元!
  • 7山西焦煤召开“谋势拓铸长板,聚力破题超越,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讨论成果首次汇报会
  • 8山西煤机“智能高端煤机装备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
  • 9首部地面智能单轨吊投运,义桥煤矿开启“无人化”运输新时代
  • 10人工智能地学革命:掌握数据处理与分析新技能

24小时内最火

  • 1赵明炀
  • 2智能供电系统
  • 3可编程序控制器
  • 4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 5内蒙古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6凿岩机
  • 7西安方维科技有限公司
  • 8政策与管理
  • 9安全 人员培训
  • 10采动上覆瓦斯卸压运移的“三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矿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 2国能神东煤炭洗选中心
  • 3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斜沟选煤厂
  • 4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6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
  • 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 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9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10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矿山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