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和平院士:碳中和——“技术为王”

谢和平院士:碳中和——“技术为王”  

在近日召开的2021中国国际煤炭发展高峰论坛——“双碳”目标下煤炭工业的发展路径与展望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四川大学教授、原校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谢和平通过视频方式作了题为《煤炭行业碳中和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路径》的主题报告。


  

  后“碳中和”时期我国仍需煤炭

  

  《报告》认为,发达国家发展历程表明,碳达峰后能源消费基本保持稳定,化石能源消费也并未大幅度下降,现代化进程仍需化石能源。基于我国“双碳”目标战略,考虑新能源最大化发展,预计2025年煤炭需求40亿吨左右,占比约52%;到2060年中国完全实现了碳中和后,仍需要煤炭作为电力调峰、还原剂以及保障油气供应安全,预计煤炭需求量12亿-15亿吨。其中,2021-2030年煤炭作为基础能源需求量在35亿-45亿吨,2031-2050年煤炭作为保障能源需求量在25亿-35亿吨,2051-2060年煤炭作为支撑能源需求量在15亿-25亿吨,2060年碳中和后煤炭作为应急储备能源需求量在12亿-15亿吨。

  

  《报告》指出,到2020年煤炭产能中仅有25.92亿吨符合安全绿色低碳的科学产能,占比71%。要确保碳中和过程中煤炭高质量供应,未来20年应确保煤炭产能35亿吨/年左右,其中科学产能占比90%以上;到2035年后,科学产能占比100%。全面淘汰落后产能,仍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效安全的煤炭开采技术。调研表明,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存在开发不充分、探明资源不足等问题,现有资源量和技术水平很难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煤炭需求。


  

  “碳中和”目标下煤炭行业挑战和机遇并存

  

  《报告》表示,碳中和目标下,煤炭行业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煤炭消费减量导致煤炭行业发展空间受限,低成本 CCS/CCUS技术大规模应用前,煤炭利用经济性随碳价格升高而降低,煤炭消费将由增量下降到存量减少。二是新能源大比例接入要求提高煤炭供应柔性。新能源比例增高,配套的调峰需求增加,带动煤炭需求波动加大,要求提升煤炭供应柔性,发挥兜底保障作用。三是零碳排放要求颠覆现有煤炭利用方式。以燃烧为主的现有煤炭利用方式,不可避免地产生CO2,碳中和要求采用零碳/负碳的煤炭利用新方式。

  

  煤炭行业面临“三大机遇”。一是煤炭回归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可放下产量增长的包袱,从扩大产能产量追求粗放性效益为第一目标的增量时代,迈向更加重视生产、加工、储运、消费全过程安全性、绿色性、低碳性、经济性的存量时代,快速提升发展质量。二是煤炭行业升级高技术产业的机遇。“双碳”目标倒逼煤炭行业改变过去几十年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延续式创新模式,将迎来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机遇,可以集聚优势创新资源,轻装上阵主攻技术装备,早日成为高精尖技术产业。三是煤炭抢占新能源主阵地的机遇。煤炭企业发展新能源基础弱,没有动力、决心,碳中和目标倒逼煤炭企业主动发展新能源,进入新能源主阵地。可以充分发挥煤矿区优势,以煤电为核心,与太阳能发电、风电协同发展,构建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系统,将煤矿区建设成为地面-井下一体化的风、光、电、热、气多元协同的清洁能源基地。煤炭与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互补性。燃煤发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化组合,可充分利用燃煤发电的稳定性,为可再生能源平抑波动提供基底,规避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碳综合能力,为燃煤发电提供碳减排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单纯燃煤发电的碳减排压力。煤炭与可再生能源在燃烧和化学转化方面的耦合,也逐步形成模式,突破了一系列技术,为煤炭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耦合提供了良好基础。


  

  把握煤炭行业碳中和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技术攻关方向

  

  为满足“双碳”不同阶段高质量供应煤炭的需求、全面支撑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系统分析煤炭科学产能可持续保障的支撑要求,《报告》提出了“四大战略”、“六大任务”和“四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即:实施新增煤炭资源量、提升煤炭科学产能能力、加快煤炭开发利用技术进步、发展煤炭行业独有碳中和技术等四大战略;加大力度勘探符合煤炭科学产能要求的煤炭资源,建设煤炭科学产能全国支撑基地,推进柔性煤炭科学产能建设,研究制定能源安全下的科学产能储备战略,加快科学产能支撑力科技攻关,构建适应碳中和要求的多能互补的煤矿清洁能源系统等六大任务;新增科学产能资源、提高现有科学产能产出率、探索深部科学产能开采、发展煤炭行业独有碳中和技术等四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方向。


  

  “碳中和”不是简单去煤化 关键是“技术为王”

  

  《报告》认为,实现“碳中和”不能简单理解为去化石能源、去煤化,更不能片面性的“去碳”,把“碳中和”进行“商业化”炒作,而是应该发展实现“碳中和”的新原理、新技术。重点研究发展少碳、用碳、零碳原理创新与颠覆性技术,实现碳减排、碳捕捉、碳利用,开发无碳排放能源。清洁能源应不论出身,只论排放。将传统化石能源转变为清洁能源的关键在于降低碳排放。

  

  煤炭行业应重点研究近零排放的煤炭开采、开发技术和近零排放的煤电及利用技术等少碳、低碳技术;开发低能耗、低成本的碳捕集技术,研究碳利用技术;探索“风/光电+储能”、“清洁煤电+CCUS”、直接煤固体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中低温地热发电技术、海水直接制氢技术等零碳能源技术。将“双控”的重点落在控制能源利用的碳排放和控制能源利用效率上。


【视频】谢和平院士:煤炭行业碳中和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路径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煤气化细渣碳灰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 2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研究进展
  • 3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材料发展现状与展望
  • 4煤矿辅助作业机器人技术与集群应用
  • 5谱分解技术在预测煤层岩浆岩侵入区的应用
  • 6准东煤燃烧过程中钠迁移转化机制研究进展
  • 7“5G+ 工业互联网”无人化矿井的开拓者——保德煤矿无人化矿井研发与示范创新团队
  • 8煤矿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应用场景分析
  • 9双碳目标下煤炭深部流态化开采及前景
  • 10宁武煤田北部采空区及积水范围物探技术的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三部门: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探索发展氢电融合工业绿色微电网
  • 2徐锡伟 二级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活动断层研究进展及其科学前沿问题讨论
  • 3煤炭科普新知 | 煤炭供暖
  • 4许冲 研究员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地质灾害:科研体系、数据、机理、技术与应用
  • 5李培 高级工程师福建省地震局震防中心:深地震测深剖面揭示的福建地区地壳精细结构和
  • 6李林元 高级工程师 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研究院活动断层探测业务:20周年回顾与展望
  • 7赵启光 高级工程师 江苏省地震局:苏北滨海断裂探测的新进展
  • 8何宏林 二级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貌学研究及其新进展
  • 9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在煤矿建(构)筑物中的应用
  • 10地铁隧道液氮与盐水复合冻结原位修复技术研究与分析

24小时内最火

  • 1绕线
  • 2奥灰 水
  • 3宰玉松
  • 4综掘装备技术研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5综掘装备技术研究技术现状
  • 6露天矿开拓煤量
  • 7开拓煤量
  • 8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阳泉五矿
  • 9内蒙古智能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麻地梁煤矿
  • 10青龙寺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2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
  • 3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4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5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6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 7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8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 9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能源与矿业学院
  • 10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智慧矿山与机器人研究院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