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立足国情科学定位 构建煤炭产业新格局

  立足国情科学定位 构建煤炭产业新格局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

  张  宏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能源支柱产业,在推动"双碳"战略进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思想,把握节奏,进退有序,勇于自我革命。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就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做出了科学、系统的阐述,分析了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战略定位和重大意义,明确了重点工作,统一了思想认识,为扎实推进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能源支柱产业,在推动“双碳”战略进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煤炭产业发展新格局,兜住能源安全保障底线,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把握节奏、进退有序,勇于自我革命,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作贡献。

  

  一是转变观念,自我革命。在推动“双碳”战略进程中,煤炭的能源属性必然要经历由目前的主体能源、兜底保障向未来的支撑性能源、应急调峰与储备能源方向发展,逐渐为新能源发展腾出空间。据相关研究成果,到2060年,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所占比重将下降至10%左右。站在我国能源革命与“双碳”战略新起点上,煤炭行业要切实转变观念,勇于自我革命,充分认识到传统扩规模、铺摊子、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走安全、高效、绿色、低碳、集约化发展道路,统筹煤炭短期保障供给与远期有序退出的关系,统筹新矿区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煤矿现代化、智能化生产与老矿区转型发展的关系,统筹构建煤炭产业发展新格局与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未雨绸缪,为“双碳”战略与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稳住规模,保障供应。2030年以前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我国煤炭消费进入总量峰值平台期并转入总量回落的历史性变革期,也是煤炭行业既要承担保供重任、又要谋求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综合分析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逐渐达到峰值42亿吨至43亿吨;“十五五”期间,煤炭消费总量仍将在40亿吨波动并逐渐回落。煤炭需求短期有增量、有空间,远期减量、收缩。煤炭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深入研究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条件、开发潜力、区位特点、市场范围和能源消费结构,摸清底数,科学确定大型煤炭基地开发节奏、规模、定位和煤矿退出机制,建设一批安全高效智能化煤矿;在煤炭资源条件适合区域,优先建设大型露天煤矿。要统筹全国煤炭供应保障与区域基本供应能力,全国煤炭总产能稳定在48亿吨左右;推动煤炭产运储销体系建设,强化能源安全保障责任,提高煤炭长期安全稳定供应能力,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三是创新机制,兜住底线。推进“双碳”战略,煤炭等化石能源比重逐渐下降、新能源比重不断提高是必然趋势,但在新能源还没有形成安全可靠替代形势下,煤炭承担我国能源兜底保障的责任难以改变;同时,新能源安全可靠程度越低,煤炭兜底保障的难度越大。为最大程度地消纳利用新能源,适应新能源安全可靠程度低、负荷波动幅度大的特点,煤炭行业迫切需要创新煤炭产能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煤炭弹性产能和煤矿弹性生产机制,适应新能源出力特点,兜住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底线;应研究建立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调控机制,对煤矿生产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先露天煤矿、后井工煤矿;井工煤矿先大型、后中小型原则,综合考虑煤矿资源条件、现代化程度、煤层煤质特点、安全生产形势等进行科学评估分类,构建煤矿产能弹性释放(收缩)管理办法;根据煤炭市场供需形势、新能源出力情况、区域能源消费与市场价格变化情况等,设立煤炭产能弹性释放(收缩)阈值和等级,推动煤矿产能由刚性管理转为弹性管理,为新能源有效替代腾出发展空间;当新能源出力不足、能源供应阶段性紧张时,通过释放煤矿产能弹性及时填补能源供需缺口,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

  

  四是清洁利用,绿色低碳。推动“双碳”战略核心是控制CO2排放,重点是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那么,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煤炭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生产消费是必然选择。但在现阶段新能源安全可靠程度低的形势下,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以绿色低碳生产和清洁高效利用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将是“十四五”“十五五”时期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煤炭绿色低碳生产与清洁高效利用贯穿煤炭资源开发、建设、生产、储运、消费全过程,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效衔接;持续推动建设智能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煤矿,大幅提高煤炭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过程能耗;推动原煤洗(选)加工,提高商品煤质量;以燃煤发电、冶金焦化、水泥建材和散煤燃烧四大耗煤领域为重点,加大产业政策、技术支撑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煤炭按品种、煤质对路消费,提效降碳;鼓励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煤炭消费升级,控制消费总量增长,实现2025年之前煤炭消费总量达到峰值。

  

  五是科技引领,固碳循环。煤炭是高碳能源也是重要的碳基工业原料。要充分发挥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与产业化发展领先优势,加大煤炭气化、转化制精细化工产品和碳基新材料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推动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鼓励高端精细化工、具有特殊性能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研发,弥补我国化工产业链短板;以高端碳基新材料产品研发为主线,研制“卡脖子”产品,推动煤炭由化石能源向高端化工材料和碳基新材料领域突破发展,构建由煤炭、煤化工、新材料到终端工业产品完整的煤化工供应链产业链体系,维护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实现煤炭燃烧排放CO2向固碳、碳循环方向转变。

  

  六是产业延伸,转型发展。统筹推进“双碳”战略与能源结构调整、老矿区煤矿退出和产业转型发展,研究建立煤炭产业转型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建立矿区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搭建煤炭资源枯竭矿区与区域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平台,促进矿区与社区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协同发展,促进煤炭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建立煤炭产业转型发展费用(或转型基金),列入煤矿企业当期成本,专款专用,支持煤炭企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老矿区煤矿退出、新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山体浅埋煤层覆岩的应力分布规律
  • 2颗粒性质及溶液环境对颗粒-气泡脱附行为的影响机制
  • 3高含碳煤气化细渣浮选行为研究
  • 4基于能流图的山东省能源平衡分析及能源需求预测
  • 5活性炭吸附正丁烷过程传热特性研究
  • 6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模糊PID的掘进机截割控制系统研究
  • 7微纳尺度下浮选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试验研究
  • 8低阶煤表面活性结构对自燃的影响研究
  • 9活性油泡强化长焰煤浮选的实验研究
  • 10可视化的煤灰高温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2王志强教授 | 烧变作用下巷道劣化围岩破坏机制与控制技术
  • 3“卓越科学家”专题丨潘一山院士: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并行计算
  • 4最新成果丨方新秋教授:基于FBG传感器的带式输送机故障监测研究
  • 5网络首发||于鑫教授:抗抑郁药物水体污染及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6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关于征集煤炭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典型案例的通知
  • 7山西推行采掘红线管理制度
  • 8【上新】IJCST 2025年第1期文章目录
  • 9告别人工判定,锚杆(索)施工质量智能管理系统让矿井更安全、更高效!
  • 10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空区:长沙矿山院黄英华博士揭秘如何探测与治理“地下迷宫”

24小时内最火

  • 1红外热成像 自燃发火
  • 2青龙寺
  • 3新疆其亚新材料有限公司600万吨/年煤基甲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4淮南 高压压滤机
  • 5淮南
  • 6煤炭标准
  • 7高压压滤机
  • 8杨恩
  • 9矿井煤岩界面节点式雷达快速动态探测系统及实验研究
  • 10MT/T5017

24小时内最火

  • 1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2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
  • 3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
  • 4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5国家煤炭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 6中煤科工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7煤基节能环保炭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8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9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10太原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