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 | 营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而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作为国家战略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与我国2035年实现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时间高度契合。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进步希望之所在。

  

  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部门和地方多措并举强化青年人才培养使用,储备了一大批有潜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鼓励支持青年科学家创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纳米科技、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合成生物学、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基础前沿类重点专项中专门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支持3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承担国家科研任务,不受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限制。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比达80%以上。2016—2020年,科技部支持青年科学家项目共计235项,涉及国拨经费8.74亿元,平均支持强度372万元。中国科协于2015年起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每年通过所属学会选拔一批32岁左右的青年科技人才进行连续3年的稳定资助培养,截至2021年底累计培养青年人才约2100人。近日,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围绕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等方面开展新一轮减负行动,体现了国家关心、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决心。

  

  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正在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弄潮儿”。据《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39岁及以下科技人力资源约占四分之三,年轻化特点和趋势明显。据统计,我国航天探月工程五大系统的主任设计师甚至总设计师,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嫦娥团队、神舟团队等航天科技团队,都是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多措并举强化青年人才培养使用。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关键在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使用。要坚定人才培养自信,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用好用活人才,大胆使用青年人才。

  

  一是充分发挥院士和科技领军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院士和科技领军人才是科研领域的“关键少数”,要围绕“识才、育才、用才”做好“四个表率”,支持、引领、带动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扎扎实实搞研究、端端正正做学问。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发扬学术民主,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奖掖后学,为青年人创造更多出彩机会,鼓励青年人大胆创新、勇于创新。

  

  二是敢于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为青年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加大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科技项目、科研基金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如减负行动3.0在“挑大梁”方面,明确要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提高到20%,在中国科学院新开工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指挥部中新设立副总师岗位,由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担任。总之,相关单位要大胆使用甚至破格使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营造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微生态。鼓励科研单位和社会力量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奖励,有意识地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支持青年科学家加入国际科技组织并发挥作用。

  

  三是建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机制。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构建能够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体系和评价体系,在重大科技项目申报、重大人才工程等方面不唯职称,不简单以年龄作为限制,真正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有成长机会。如减负行动3.0在“增机会”方面,明确要求推动有条件的科研单位设立职业早期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对新入科研岗位的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给予不少于5年的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同时,在“减考核”方面,明确要求合理评价青年科研人员实际工作贡献,避免仅以有署名的成果作为考核评价依据,避免简单强调成果转化数量、金额。给予青年科技人才足够的创新空间和容错空间,鼓励探索、包容失败。

  

  四是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给予青年科技人才长期稳定支持,资助一批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完善“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畅通青年科技人才晋升通道。在住房、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保障,助其潜心科研。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技创新、尊重青年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投身科研。如减负行动3.0在“保时间”方面,强调确保青年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少于五分之四;在“强身心”方面,要求定期组织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疏导,推动开展“每天运动1小时”活动。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