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论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总体设计

2023-11-22

本文创新点

本文厘定了围绕“人”、“设备”、“系统”三条主线的建设内容,提出了实现矿山全要素、全过程、全生命周期个性化安全稳定运行的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解析露天煤矿生产和智能化建设的特征,提出了工艺为本、分级建设、价值导向、有序推进和虚实共生的智能化露天煤矿总体设计策略,以期指导我国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作者简介



    
   王忠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忠鑫,教授级高工,中国煤炭学会露天开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勘察设计委员会采矿专业技术部副主任、山西省煤炭学会千人智库高级专家、东北大学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21年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曾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煤炭科技青年奖、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劳动模范、沈阳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主持和参与完成了露天矿设计、咨询及科研项目40余项。曾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煤炭行业(部级)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从事煤炭露天开采理论、露天开采核心装备及智能化开采技术、智慧化矿山系统研发工作多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


作 者

王忠鑫1,2,辛凤阳1,宋 波1,曾祥玉1,刘英璐1,王金金1,田凤亮1,赵 明1,李 杰1,李申岩1


单 位

1.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矿业学院


扫码阅读全文
摘   要

为寻求智能化露天煤矿统一的设计思想和建设内容,确保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实效,针对目前露天煤矿山普遍存在的重“软”系统建设,轻“硬”工艺装备变革,重业务系统建设、轻数据价值挖掘,偏离需求片面追求无人化,忽视智能化建设的经济属性等问题,厘定了围绕“人”“设备” “系统”3条主线的建设内容,明确了将露天煤矿智能化程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阶段的智能化分级建设原则,提出了实现矿山全要素、全过程、全生命周期个性化安全稳定运行的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解析露天煤矿生产和智能化建设的特征,提出了工艺为本、分级建设、价值导向、有序推进和虚实共生的智能化露天煤矿总体设计策略,以期指导我国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基于我国煤矿露天开采技术和工艺装备水平的现状及矿山的现实需求,提出了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应以工艺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并非片面追求少人或无人的发展本质。我国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关键是攻克连续和半连续开采工艺核心装备的卡脖子难题,建立工艺系统机理模型,基于泛在连接技术实现设备群的全面互联和数据的全面采集管理,再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架构思想,建立了“感知层、接入层、边缘层、智能化煤矿工业互联网平台层和综合管控平台层”的5层智能化露天煤矿平台架构。感知层实现露天煤矿“人-机-环-管”信息的全面感知;接入层利用智能数据网关模块技术实现感知层数据的实时传输;边缘层依托协议转换技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协议转换、归一化和边缘集成;智能化煤矿工业互联网平台层由物联网管理平台、云计算平台、技术中台、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等组成,构建可扩展的开放式云操作系统;综合管控平台层提供了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系列创新性业务应用,实现独立决策与控制、数据共享和系统间的智能联动。构建了智能化技术驱动的露天煤矿智能开采技术的5大主要应用场景,提出了智能化露天煤矿初、中、高三级的建设内容,明确了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即矿山必须以智能化建设的价值创造为评价准则确定相关建设内容及合理的投入规模,方可形成智能化矿山建设的最终价值。

研究背景

露天开采除了具有生产规模大、劳动生产率高、资源采出率高、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条件好等优点之外,还具有产量柔性好,易于实现个性化生产等特点,几乎所有采煤国家都把露天开采作为优先选择的资源开采方式。近年来我国露天采煤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3年的0.8亿t增加到2020年的近7.0亿t,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例由4.65%提高到17%左右。随着我国煤炭开采重心加速向新疆等西部地区转移,露天开采的比重还将进一步增大。但是,我国露天煤矿单斗-卡车间断开采工艺的采剥总量占比达到了85%以上,连续和半连续开采工艺应用较少,矿山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智能化建设基础薄弱。因此,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技术、工艺装备和智能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实现绿色、安全、少人、高效发展,是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随着“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与矿业交叉融合,露天煤矿进行的智能化建设的需求日益强烈,但大部分矿山面临建设目标不清晰、路径不明确、内容不系统、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项目推进缓慢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将露天矿山的智能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整体规划和有序推进,多数矿山在“摸着石头过河”。主要存在重“软”系统建设,轻“硬”工艺装备变革;重业务系统建设,轻数据价值挖掘;偏离需求片面追求无人化,忽视智能化建设的经济属性等误区。

因此,研究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规划设计策略,厘清规划设计的总体目标,凝练核心设计策略,统一规划设计的内容要求和通用技术架构,明确建设技术路径,建立科学的设计建设范式,对于保障和提升我国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内容概要

1 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图1 各分级的典型特征和阶段目标

2 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特点
2.1 露天煤矿的生产特征

1)作业空间广、场所分散。

2)工艺系统呈非线性、工序多且离散。

3)设备规格大、类型多样。

4)设备实时移动、轨迹多变。

2.2 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特点

1)以信息化为基本手段。

2)以设备和工艺系统智能化为核心。

3)以“设计-施工”一体化管控为目标。

图2 露天矿工程BIM协同工作平台功能架构
3 智能化露天煤矿总体设计策略
3.1 工艺为本策略

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开采,而并非单纯追求少人或无人。其发展路径应首先从开采工艺的优化和改造开始,以连续或半连续开采工艺部分替代优于单斗-卡车间断开采工艺,以带式输送机连续运输替代卡车运输,以相对成熟可靠的连续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弥补尚不成熟的单斗挖掘机和卡车无人驾驶技术,以连续系统的辅助机器人作业替代单斗-卡车工艺的人工操作或远程驾驶。

3.2 分级建设策略

图3 分级建设应用策略

3.3 价值导向策略

矿山开采属于一种经济行为,对于矿山企业而言,任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投资均有很强的经济属性,投入产出的经济性是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矿山的智能化建设也不例外。

3.4 有序推进策略
露天矿山的智能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过程投入大、周期长、对现有业务的管理模式和既有系统都有较大影响。
3.5 虚实共生策略

图4 矿山数字孪生分层架构

4 智能化露天煤矿平台架构

图5 智能化露天煤矿平台架构

5 露天煤矿智能开采技术应用场景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在露天煤矿取得了初步应用,但与露天开采基础理论及工艺机理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尚远且不够。

6 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内容

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但是各大中小型露天煤矿均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内容,目前形成共识的是“根据每个露天矿的实际情况分级建设是必要的”,由此笔者根据国内主要露天煤矿目前的工艺和开采现状情况,结合各矿山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基础条件,尝试提出了智能化露天煤矿按照初、中、高三级的建设内容,以期为我国露天煤矿的智能化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结 论

1)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全要素、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智能运行,核心是解决个性化生产和资源高效配置的难题,本质是实现科学采矿。

2)露天煤矿生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 作业空间广、场所分散;② 工艺系统呈非线性、工序多且离散;③ 设备规格大、类型多样;④ 设备实时移动、轨迹多变等。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智能化建设的特征主要是:① 以信息化为基本手段;② 以设备和工艺系统智能化为核心;③ 以“设计-施工”一体化管控为目标。

3)智能化露天煤矿总体方案设计要以工艺为本,分级建设,价值导向、有序推进、虚实共生为基本策略和指导原则,以人、设备和系统3大主线确定的各阶段智能化作业场景,以投入产出的经济性作为合理性的评判标准,合理确定各项智能化建设内容的先后次序,终极目标是全面建成数字孪生矿山。

4)智能化露天煤矿总体方案设计要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架构思想,文章提出了智能化露天煤矿的5层平台架构,并对5 层架构的功能设计思想进行了阐述。

5)智能化露天煤矿总体方案设计要聚焦露天煤矿智能开采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并根据各露天煤矿的具体条件构建智能应用场景,提供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系列创新性业务应用,形成智能化矿山建设的最终价值。


引用格式

王忠鑫,辛凤阳,宋波,等.论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总体设计[J].煤炭科学技术,2022,50(2):37-46.
WANG Zhongxin, XIN Fengyang, SONG Bo,et al.Overall design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in open pit coal mines[J].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2,50(2):37-46.


END

责任编辑:常琛

整       理:黄小雨

审       核常琛

  责任编辑:宫在芹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创新点(1)考虑岩石强度对自应力浆液-岩体耦合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普通浆液和自应力浆液对不同岩石强度裂隙岩体的加固性能,揭示了岩石强度对注浆修复岩体裂隙力学参数和...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