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
煤炭企业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研究
--以经营绩效审计为例
2022年以来,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全球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外部输入性压力加大,因而国内供保稳价的力度也在持续加大,煤炭在我国能源供保稳价中发挥着“压舱石”与“基本盘”的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煤炭企业正在普遍趋向于重组整合,头部煤炭企业资源储量、营业收入均在快速增长。因而内部审计在充分发挥煤炭企业“免疫系统”的预防、抵御风险以及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方面愈发重要,尤其是作为常规审计项目之一的经营绩效审计对煤炭企业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意义不容忽视。
一、开展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经营绩效审计是对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察、分析、评估、沟通和反馈的过程,其本质既是一种实现战略目标的审计方式,也是对被考核者所作贡献进行客观评价的一种手段。经营绩效审计对煤炭企业防范化解各种风险、保证经营成果真实可靠、规范企业管理和汇集实践经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刚性约束经济行为,核实经营成果真实性
煤炭企业受到包括产业、能源、环保、安全、土地和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国家政策影响。这些政策不仅影响了市场需求,而且能够影响煤炭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在“双碳”背景下,政策倡导向新能源倾斜,鼓励并购重组,一部分小微煤企因产能落后被淘汰,因而出现经营状况的起伏,管理层舞弊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审计的作用显得极为重要。但是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审计的内容繁多,容易出现绩效成果数据不准确的情况,甚至还会发生违规操作、虚假瞒报等行为,从而影响审计质量,最终造成资产流失。而通过经营绩效审计能够确认企业年度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效益性,刚性约束企业的经济行为,检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有效,遏制营私舞弊,使企业发展账实相符。
(二)强化风险抵御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影响力
大部分煤炭企业规模大、行业跨度广,管理层级多,在生产、经营、运输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风险因素。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9%,普遍高于国际平均值。由于煤炭企业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且前期建设需耗费大量的准备时间,同时需投入大额资金,因此导致煤炭企业负债率普遍偏高,增大了企业的偿债风险。经营绩效审计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从企业的成本效益和效果角度来衡量其资源配置与经济活动消耗是否合理,能够直接反应企业运作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腐败、浪费问题,进而可以从源头上发现和揭露问题,提供对策及时进行应对,通过开展经营绩效考核,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强化风险抵御能力,降低财务风险问题的影响力。
(三)提高企业管理效益,保障经济活动有序性
开展煤炭企业的经营绩效审计,能够从企业战略性的高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发挥经营绩效审计在保障经济活动有序开展的规范作用。经营绩效审计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其中的代表性问题,可采用综合报告的形式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审计成果,提高报告的实用性。由于“煤炭企业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签订合同、采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组织生产、市场开发、技术研发、销售产品、售后服务等”[],因而通过经营绩效审计,在确认煤炭企业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基础之上,还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目标、生产技术、生产成本、获得效益、资金使用等作出评价,进而找出问题根源,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最大限度地保障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
(四)汇集各类先进经验,助力企业决策宏观性
经营绩效审计是一项时效性较强的工作,为了按时且高效的完成,对单位众多的煤炭企业集团,可按照个体到群体的顺序,汇集二级、三级单位等子企业经营绩效审计报告,作为整个企业绩效考核的依据。在进行经营绩效审计过程中,能够集合众多经济数据,产生书面材料作为参考,审计证据可进行资源共享。而出具审计报告后的审计跟踪整改是审计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审计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对查出的问题坚持原则,进行严肃处理,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及时执行,对审计中发现的全局性、普遍性的重要问题,反馈到相关管理部门,为煤炭企业管理层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思路,在督促问题整改的基础上,能够督促企业决策立足整体大局,及时堵住漏洞。
二、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煤炭企业的经营绩效审计在绩效审计制度、全过程审计力度、量化指标体系、审计人员素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明确这些问题才能找准未来发展方向,及时举措应对。
(一)针对性标准缺乏,绩效审计制度尚未健全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审计事项作出了一定说明,但是针对性的经营绩效审计制度却没有发布相关的审计指南,对于煤炭企业内部审计的经营绩效审计,尚未形成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既没有明确统一的经营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标准,也没有经营绩效审计方面准则性质的实际可操作的指导性文件。绩效考核的指标设置旨在预算执行、收支指标完成情况等财务预算和营收评价方面,特别是大型集团化的煤炭企业,各子公司间个性因素多、经营状况差距大,而绩效审计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细化的标准,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界定不充分,将导致审计效能不足,办事效率低下。在煤炭企业进行经营绩效审计过程中,工作开展、效能实施、成果呈现等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将直接影响到煤炭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二)并购重组增多,全过程审计力度需加强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产能过剩、机构急需调整的现状愈发严峻,国家为此推出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煤炭企业提高行业整合度,加快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在大环境政策影响下,煤炭企业之间的交易不断增多,并购重组逐渐成为行业趋势,现存的煤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因而审计风险的隐秘性增强。在进行经营绩效审计时,只注重单一审计过程极易出现审计偏差和弊病。目前煤炭企业在进行经营绩效审计时,多面临着前期准备阶段时间紧、基础资料不完善、现场实施阶段差异性因素多等情况。现场工作中,因缺少统一完备的标准,审计人员往往从个人主观角度查找审计重点,不能全面准确核实经营管理全过程,从而产生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造成审计过程中控制不足,对后期审计决策也造成阻碍,严重影响审计效率和质量。
(三)审计方法不适当,量化指标体系亟待明确
目前看来,很多煤炭企业内部审计注重的是真实性和合法性,将审计视为遏制营私舞弊的重要手段,但对于具体化的经营绩效审计来说,范围较窄,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体系,会导致审计方法不适当,审计难度加大,耗费众多,造成资源浪费。当前量化指标体系整体设计存在偏差,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统一明确的标准。首先,量化指标体系针对性不强,目前经营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大多根据职能确定,一些先进的审计方法无法得到恰当应用,指标设计从简不够细化,在审计过程中对事件评判难以对应,导致评价不准。其次,量化指标体系主观设置性过强,划定不够客观,指标体系设置的公正细致往往反应了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而量化指标体系的不明确,会使相关职能部门对经营绩效审计工作不重视,不主动履行职责,无形之中拉低了审计质量。
(四)审计难度加大,审计人员素养有待提高
经营绩效审计人员的素养对审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煤炭企业在谋求转型升级过程中,往往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需要大量的资本运作,使得关联单位不断增加。在进行经营绩效审计过程中,需要涵盖的子公司、关联方众多,资本运作、关联方交易等事项带来的数据复杂性,加大了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虽然属于社会学科,但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法律等学科也融入其中,进行实务操作时也需要将各学科的方法原理综合起来,这无疑对审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谨慎,客观作出职业判断,对经营绩效审计可能产生的错报和舞弊的漏洞区域具备高度的职业怀疑,然而由于绩效审计的复杂性,其审计难度不断加大,存在部分审计人员职业责任感欠缺,审计效率不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的问题。在煤炭企业进行经营绩效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没有保持其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就可能错过潜在问题,进而产生审计风险。
三、提升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审计质量的举措
在明确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审计存在问题后,应及时寻找应对措施,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健全经营绩效审计制度、完善审计工作模式、科学划定量化指标体系、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养等举措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一)厚植思想根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审计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煤炭企业的“根”和“魂”,党建兴则企业兴。要将党的领导融入煤炭企业治理的各个环节,厚植思想根基。尤其是在内部审计方面,进行经营绩效审计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得到贯彻执行,坚持经营绩效审计不偏离,把落实企业经营成果真实性、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进而推动煤炭企业发展作为审计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营绩效审计结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坚持党组织在选人用人和把关方面的作用不变,着力激发审计人员的干事热情,打牢思想和行动基础。提升煤炭企业经营绩效审计质量,党建引领是关键。不管在审计过程中出现腐败问题,还是形式主义,都会对经营绩效审计造成严重干扰,让企业未来发展大打折扣。只有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企业基层延伸,持续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克服党建工作运行不规范、工作随意、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煤炭企业发展现代化。
(二)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经营绩效审计制度
经营绩效审计制度的不完善,经营绩效审计就会缺少基础环境,容易造成审计工作编排不合理、不科学,在繁琐的情况下会导致审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要积极促成完善经营绩效审计制度,为经营绩效审计工作提供制度基础和制度支撑,使得审计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首先,应结合煤炭企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遵循经济运行规律,制定经营绩效审计管理细则,具体划定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目的和审计流程,以进一步规范经营绩效审计。其次,通过制度明确审计方式,使审计有针对性,明确统一的绩效评价方法,将实际审计工作中涉及的权利和义务,运用制度对其做约束,明确权责体系,提高经营绩效审计的规范性。另外,重视制度执行力和实践性。制度的完善离不开实践的试错,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知晓制度的可行性,要系统总结审计项目开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制度体系使之与实践情况相符,保证经营绩效审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同时,为了强化制度执行力,要实行严格的审计质量监督责任制,明确绩效审计的要求,制度约束权利,从而使相关人员自觉遵守制度要求,严格落实经营绩效审计制度。
(三)完善审计工作模式,将研究型审计贯穿审计全过程
审前研究政策文件,审中深入一线掌握数据,审后系统总结复盘,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审前注重资料积累,搜集各类政策文件、书面材料,合理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对项目内容进行科学把握;审中注重方案实施,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一线调研核准问题,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审后注重经验总结,通过召开项目总结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审计项目进行全面复盘,重视审计人员“回头看”的功效性,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模式。另外,在审计完成后,要加强审计整改跟踪力度,确保被审计单位及时落实审计决定。从审计方案的确立、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底稿的形成、审计报告的撰写到审计意见的落实,形成一条完整的研究型全过程审计链。
(四)科学设计指标,明确量化指标体系
量化指标体系的不明确、不细致,会使得审计目标无法实现,“审计结果不客观、不权威”[]。因此,要根据经营绩效审计的特有规律和主要特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使审计程序规范有序。首先,要注重定性定量,注重实效。指标不仅要体现煤炭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真实性,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其经济效益性。经营绩效审计要真实反应效益情况,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要根据工作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实现的难易程度,合理划定考核指标,使定性考核审计和定量考核审计相结合,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其次,要坚持考核全面,突出考核重点、难点。将绩效成果考核和经营过程考核相结合,重视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项目的经营绩效审计,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具体根据指标对绩效审计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检验达成率,确认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程序规范,是否实现预期经济效益,是否达成指标要求,以增强经营绩效审计的导向作用,促进煤炭企业运营行为的规范、推动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成果提升。
(五)引入长效机制,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面对新的外部环境和煤炭企业内部机制的改变,新政策引导下企业的并购重组增多,内部审计难度加大,为了更好的应对经营绩效审计的风险,要注重引入长效机制,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有针对性开展审计培训,重点关注国家出台的针对煤炭企业的调控政策,结合审计风险和舞弊理论,增强对风险区域、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的技能。其次,建立审计人员奖惩机制,在进行经营绩效审计过程中,如若审计人员察觉被审计单位存在严重报错、舞弊等失信行为,将进行专门奖励,激励审计人员以专业、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经营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再者,规范审计行为,将审计人员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制度化,防止审计的随意性。除此之外,审计人员应坚持依法审计,严格按照经营绩效审计程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全面、真实地反映经营单位的经营成果。要加强对审计人员专业素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督促审计人员持续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方法,及时更新知识体系,遵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严格保守审计过程中的商业秘密。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不懈奋斗的姿态和追求卓越的状态,努力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将自己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提升到新境界。
四、结语
煤炭是我国能源供应稳定的重要基础,面对低碳转型的挑战以及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我国煤炭企业越发注重内部审计在企业维稳方面的重要作用。随着煤炭企业价值链的不断延伸和并购重组,更加需要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发挥价值。而有效的经营绩效审计能够帮助煤炭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提高审计质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明确煤炭企业进行经营绩效审计时在制度、全过程审计、指标体系、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从而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健全经营绩效审计制度、完善审计工作模式、明确量化指标体系、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等举措来实施应对。在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尤其是经营绩效审计,提升审计质量,能够助力煤炭企业优化决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煤炭企业综合实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康.新时期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10):78.
[2] 许其星.施工企业工程经营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0):132.
(编辑:郭宁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