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摩根大通韩咏麟:眼下新能源所处的周期和此前完全不同

2022-09-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没有人会否认,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之下,新能源产业正在唱主角。

  

  明朗且高确定性的发展前景,使得以风电、光伏、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成为政策、产业和资本的宠儿。于是,企业频频跨界新能源,新能源概念股在资本市场被热炒种种现象屡见不鲜。然而,物极必反的情况也在发生。一方面,“凶猛”的产业投资开始让人思考当前新能源发展是否已经积蓄泡沫;另一方面,股市上光伏、锂电、氢能等新能源板块今年以来多次发生回调,让投资者担忧是否在提前透支未来。

  

  当前,新能源产业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发展过程中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光伏、风电、氢能等行业所掀起的又一波热炒会不会只是资本炒作的历史重演?在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摩根大通亚洲电力、公用事业及可再生能源行业研究主管韩咏麟表示,“眼下新能源产业所进入到的发展周期,与过去的几个周期相比有较大的区别。”

  

  韩咏麟认为,新能源正在扮演着“颠覆者”的角色,若要实现去碳,必须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这是基本逻辑。“经济性是当前新能源的发展与过去最大的区别。”

  

  现在的新能源周期不同于以往

  

  《21 世纪》:这两年来,受“双碳”目标的影响,风光储氢等新能源行业发展异常火热,成为资本投资热门的领域和标的。但事实上,过去十多年,新能源产业也曾火过一段时间,现在有什么不同?

  

  韩咏麟:当前去碳化的发展趋势对能源产业是重大的利好。以中国为例,需要大幅地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以及电力供应中的占比,才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目前,在国内清洁能源的结构中,水电几乎占到了一半。而我国水电的发展已经有很长时间,较好的选址都已基本建成了水电项目,即便后续再去建设其他水电项目,增速预计不会很快。如果我们要实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就需要电力供应端基本上都转变为清洁能源。这就是为何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主要原因。

  

  此外,当前新能源的周期跟过去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现在新能源在全球很多市场都具备较强的经济性——跟传统能源比已达成了平价,甚至在一些市场价格比传统能源更低,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虽然过去一二十年以来,我们已经历了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内都会出现政策所驱动的新能源发展,包括出台诸多补贴政策等。但是,靠补贴驱动的新能源发展较难具备可持续性。但我们现在所处的周期,由于新能源的经济性叠加全球范围内的去碳目标,预计行业将会出现一个较强的持续性发展,这是与过往周期的区别。

  

  《21 世纪》:有人说,当前资本市场上的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板块估值已经非常高了。我们也注意到,今年以来,新能源板块出现过多次回调。您认为当前市场对于相关板块的炒作存在一定的非理性吗?

  

  韩咏麟:这较难一概而论。从基本面来看,目前新能源发展的持续性较此前的几个周期得到了不少的改善,并且现在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因此现在的周期和过去有较大的区别。在较好的周期中,相关板块的估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但由于今年市场较为震荡,包括受到海外市场在内等因素的影响下,一些高估值的股票股价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高估值的股票会跟市场的波动性密切相关。

  

  事实上,无论是风电、光伏,还是储能、氢能,很多相关的技术还处于探索、研究的阶段。

  

  在此背景下,有些公司突破了技术,实现了领先,具备了中长期较好的盈利预期,形成了高估值, 并吸引其他公司去发力和跨界。但最终还是会受到市场的考验。

  

  新能源的作用并没有被高估

  

  《21 世纪》:这两年来,国内因为多次出现限电情况,导致很多人还是质疑新能源难堪大用。那么,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关系呢?

  

  韩咏麟:能源转型是一个横跨四十年的议题,即从 2020 年到 2060 年这四十年里最终实现向清洁能源的转变。在 2021 年,我们看到由于一些地方政策的推出,加剧了能源整体供给的不稳定性。这一方面,中央已明确要求各地方要有序做好能源转型的相关工作。目前,在能源供给方面,传统能源还是占大头。如果转变的力度太急、太快,势必会影响能源的供应。


  责任编辑:宫在芹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专栏编者按:2023年6月26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对外发布了《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意在建立统一的智能化矿...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