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里程碑!中国碳卫星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8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数据,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是国际上继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具备该技术的国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杂志。

  

  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会产生较强的温室效应,被认为是造成气候变化的关键原因。为减缓二氧化碳过度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1992年以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逐步对各国碳排放状态加强约束。《巴黎协定》提出,2023年起,每五年进行一次全球盘点的计划,以评估各国的实际行动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贡献。

  

  “随着大气探测和模型模拟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溯源碳排放的方法,被认为是评估温室气体减排成果的有效方法。”中科院大气所副研究员杨东旭说。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测量法依赖于观测和模拟。在观测方面,卫星遥感由于特殊的观测地点和方式,可以在二氧化碳全球观测中发挥较大作用,特别是在全球覆盖高分辨率的观测上,能够做到看得广、看得清;而模拟则主要是通过大气输送模型,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模拟出大气二氧化碳传输过程和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地方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

  

  为了观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日本于2009年成功发射了国际上第一颗温室气体专用探测卫星GOSAT,美国OCO-2紧随其后,于2014年发射升空。2016年12月22日,中国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并在轨运行,成为国际第三颗温室气体卫星,其目标是实现对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高精度监测,为碳排放科学研究提供卫星资料。

  

  “有了自己的碳卫星以后,对于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方的二氧化碳含量,我们会得到一个观测值和一个模拟值。这两个数据必然会存在差异。为了减小误差,我们会使用‘数据同化’法,得到最接近真实的数值。”杨东旭说。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碳同化系统与全球化学输送模式相结合,成功同化卫星观测数值与模拟数值,得到了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与先验通量相比,不确定度减少了30%—50%。

  

  更重要的是,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资料,科研人员估算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共12个月的全球陆地碳净通量。估算结果与利用日本GOSAT卫星和美国OCO-2卫星资料的估算结果大体一致。这表明我国首颗碳卫星具有了全球碳通量监测的能力。

  

  对此,杨东旭表示,中国碳卫星是我国第一代温室气体监测专用卫星,实现了空间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的从无到有,迈开了重要且艰难的第一步。未来,我国将以碳卫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研发新一代的温室气体监测卫星,服务于全球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 碳排放 杨东旭 温室气体 气候变化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山体浅埋煤层覆岩的应力分布规律
  • 2低阶煤表面活性结构对自燃的影响研究
  • 3TBS粗煤泥分选机及应用
  • 4煤直接液化催化剂活性形态研究进展
  • 5基于声发射的含锚固缺陷节理试样单轴压缩破裂机制研究
  • 6TBS煤泥分选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与体会
  • 7红柳林煤矿通风智慧管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 8宋新庄选煤厂溜槽优化改造实践
  • 9断裂滑移型岩爆风险评价和预警方法研究现状
  • 10基于可调谐激光检测技术的甲烷传感器

24小时内最火

  • 1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2王志强教授 | 烧变作用下巷道劣化围岩破坏机制与控制技术
  • 3“卓越科学家”专题丨潘一山院士: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并行计算
  • 4最新成果丨方新秋教授:基于FBG传感器的带式输送机故障监测研究
  • 5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
  • 6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一项目!总投资79.44亿元!
  • 7山西焦煤召开“谋势拓铸长板,聚力破题超越,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讨论成果首次汇报会
  • 8山西煤机“智能高端煤机装备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
  • 9首部地面智能单轨吊投运,义桥煤矿开启“无人化”运输新时代
  • 10人工智能地学革命:掌握数据处理与分析新技能

24小时内最火

  • 1赵明炀
  • 2智能供电系统
  • 3可编程序控制器
  • 4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 5内蒙古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6凿岩机
  • 7西安方维科技有限公司
  • 8政策与管理
  • 9安全 人员培训
  • 10采动上覆瓦斯卸压运移的“三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矿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 2国能神东煤炭洗选中心
  • 3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斜沟选煤厂
  • 4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6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
  • 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 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9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10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矿山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