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话》:拉闸限电背后不是煤的错

  时至今日,能源和人类的发展休戚与共,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人们通常会觉得“双碳”的减碳是跟煤炭有直接关系的,但真的是这样吗?未来中国的能源煤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新能源如何才能担当大任?

  

  3月12日,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播出了《从能源看懂中国经济》,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室主任朱彤一起解读如何从能源看懂中国经济

  

  拉闸限电背后真的是煤的错吗?

  

  杜祥琬表示,不能让煤炭背锅,数据显示,去年一年电力增加了10.3%,不缺电,中国的煤也在增加,不缺煤,但还是拉闸限电。两个原因:第一,有些地方对能源的需求、对电力的需求比这个还高,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合理的。第二,煤和电是一家,但有一段时间,煤走市场了,价格上去了;而电走计划,管住了,结果发电厂越发电越亏损,所以有一些发电的煤电厂就不敢多发。实际上是管理问题、体制机制问题。

  

  朱彤表示,减碳是如何处理减碳和高耗能工业竞争力的关系问题,目标应该是想让它从高碳的高耗能工业转向低碳的高耗能工业,而不是说把它的规模逐渐缩小。

  

  “双碳”到底该如何进行呢?

  

  要重新认识中国能源资源禀赋杜祥琬表示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除了化石能源资源禀赋之外,中国还有丰富的非化石能源资源禀赋,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所以应该重新认识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

  

  杜祥琬在节目现场提到,中国的化石能源是以煤炭为主,国际上是油气为主。现有技术条件下,煤电仍是主力能源。因而,实现“双碳”不是简单地退煤,而要实现“多能互补”,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低碳绿色电力系统。

  

  首先要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同时在能源安全的前提下降碳,在这个过程当中又要做好新能源的发展,让它长大。本世纪初,太阳能、风能等非水可再生能源在整个中国的一次能源当中贡献不到1%,所以说当时有4个字就叫“做微不足道”。我们研究了以后,提出来另外4个字,它一定会变成“举足轻重”。按照现在的数据,太阳能装机和风电装机都分别超过了3亿千瓦,还在增加,但是我要说这还不够,未来还有4个字“担当大任”。

  

  非化石能源领域中,水电已经作出多年贡献,现在贡献将近4亿千瓦。在非水可再生能源成长之前主要是水电,这是老大哥,但是以后的风和光可能量最大。但是,我要强调一下生物质能的重要性,因为生物质能它能产生不光是发电,它可以液态形式,气态形式(沼气),在节能环保上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所以我觉得这几个各有各的特点。核能呢,现在的贡献比例还比较小,我觉得从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里边,核能的贡献比现在要大一点。之前,因为种种的原因,大家对核能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但是今天的核能大家如果深入去了解一下,它的安全性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做的相当不错,将来跟光电、风电结合好,它是一个比较稳定的集合。

  

  非化石能源什么时候可以担当起主力队员的这种作用?杜祥琬表示这是个逐渐的过程,风、光、水、电所有的生物质能在一次能源之间的比例15.9%,到了2025年这个比例应该能到20%左右,国家也明确到2030年25%,到了2060年它可能要担当大头超过50%,整个加起来的话,非化石能源应该是第一位的。

  

  朱彤表示,虽然我们现在的这个新能源的比重还很低,但是能源转型向可再生能源发展本身其实已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竞争优势。比如说我们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特别是它的动力电池这个产业链本身用了也就10来年的时间,我们的电动汽车这个领域从技术、从产业、市场已经走到了国际的前列,应该是领先地位,这个是传统汽车工业,应该几十年都达不到的一个高度,那么现在像动力电池的主要的原材料,我们在全球的份额基本上到60%以上。

  

  光伏发电产业链也是一样的,基本上达到70%~90%都是中国的,这本身来讲如果随着能源转型的未来的推进,未来新能新能源的发展会带动更多的制造业,更多的新能源低碳产业的发展,这个是中国在未来低碳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和组成部分,这个我认为是新能源中国经济发展贡献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节目最后,杜祥琬表示能源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如果一个能源体系又要安全可靠,又要经济可行,又要绿色低碳这简直是不可能的,我有一个想法,我们要通过几年、几十年的努力提倡高质量发展的能源实现可能三角。


关键词:杜祥琬 中国经济 能源资源禀赋 非化石能源 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煤炭新质生产力培育与高质量发展
  • 2山体浅埋煤层覆岩的应力分布规律
  • 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模糊PID的掘进机截割控制系统研究
  • 4颗粒性质及溶液环境对颗粒-气泡脱附行为的影响机制
  • 5高含碳煤气化细渣浮选行为研究
  • 6基于能流图的山东省能源平衡分析及能源需求预测
  • 7活性炭吸附正丁烷过程传热特性研究
  • 8煤液化残渣可溶有机质中杂原子结构片段的赋存特征
  • 9微纳尺度下浮选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试验研究
  • 10基于煤粉堵塞的煤体解堵试验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2虎林至长春天然气管道干线工程主体焊接完成
  • 3第八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 4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 5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光伏充电桩能源调度系统研究
  • 6上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25年第01期
  • 7来吧,告诉我们~
  • 8煤科总院召开2024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会暨2025年第一季度安全生产专项会议
  • 9活动手册| 2月广州进口煤国际论坛
  • 10期现劈叉,焦炭第十轮提降开启

24小时内最火

  • 1新疆吐鲁番市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 2鲁奇三段炉热解
  • 3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4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5卧式振动卸料离心机研究现状
  • 6支架视频
  • 7露天煤矿
  • 8新能源
  • 9中煤地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10煤矿机电与智能化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
  • 2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4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
  • 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6国家煤炭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 7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8中国矿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 9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0中煤科工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