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洁净煤技术》编委会副主任赵跃民教授、编委会委员吕俊复教授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
扩展阅读
01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02
“煤炭清洁高效干法分选”专栏——纪念我国“干法选煤之父”陈清如院士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03
《洁净煤技术》中国矿业大学赵跃民院士文章集锦
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
04
《洁净煤技术》清华大学吕俊复院士文章集锦
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
赵跃民教授是我国矿物加工工程领域专家,在煤炭干法分选和筛分领域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创立了潮湿细粒煤炭深度筛分理论,发明了高性能大型振动筛关键技术和难筛分矿物高效筛分技术,在我国煤炭、冶金和化工领域广泛应用,解决了大型振动筛可靠性差、筛面堵孔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了煤炭高效干法分选关键技术,在国际上首创了模块式高效干法选煤工艺系统,为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煤炭分选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赵跃民教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863”项目、“973”课题等科研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省部级/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8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获国外专利27件,中国发明专利80件,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教学名师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匹兹堡煤炭转化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等。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育工作,培育了包括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及青年项目入选者等一大批优秀高层次人才。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和人才队伍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赵跃民教授简介
赵跃民,男,河南漯河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1985年7月获得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7月获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矿业大学煤综合利用系副主任、能源化工系主任、研究生部主任、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党委常委、副校长。现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矿业大学选矿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赵跃民兼任教育部矿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矿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碳中和与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矿业联合会选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选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吕俊复教授是热能动力工程专家,在锅炉科学技术工程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他和他带领的团队揭示了循环流化床超高超大炉膛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和热流密度分布特征,建立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关键技术体系框架,开发了世界首台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阐明了泡态沸腾中可溶性盐行为和沉积临界条件,提出了自然循环分段蒸发实现高盐给水生产过热蒸汽的技术路线,开发了世界首台以采油污水为给水的过热蒸汽燃煤注汽锅炉;发现了气固两相流态对反应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减小床料粒度以提高炉内石灰石脱硫效率、降低NOx原始排放的流态设计方法,开发了世界首台燃烧控制达到原始超低排放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相关技术成果得到产业化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完成人)和二等奖(第4完成人)、省部级科技进步/发明一等奖7次(第1完成人2次),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
吕俊复教授简介
吕俊复,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循环流化床燃烧理论与技术、生物质燃烧、煤粉燃烧与气化、燃烧过程中污染物控制、气液两相流与水动力等。先后组织、主持、承担多项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国内企事业委托科研项目、国际合作等重点科技项目。担任中国煤炭学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锅炉专业委员会委员、《动力工程学报》等编委等多项社会职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光华工程科技奖、国际FBC最佳论文奖,发表文章5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