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简阔 傅雪海 刘明杰 刘健 李
-
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
-
摘要
【目的】为探索低压环境下CO2生物甲烷化和煤炭微生物降解气化特征,【方法】选取低阶烟煤(Rmax=0.67%)作为发酵底物,利用CO2和H2营造低压氛围,开展为期96 d的微生物发酵产气实验。借助气相色谱、16S rRNA基因测序和低温液氮吸附测试分析生物气产出-微生物群落-煤结构内在变化规律。【结果和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发酵,注入低压CO2对CH4的产出有抑制作用,CH4产出效率呈现降低现象,H2注入后很快被转化利用,H2质量浓度快速降低,促进了CH4的产出,同时也改变了生物气产出方式,对发酵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表现为细菌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的降低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的升高,尤其是拟杆菌门中S50_wastewater_sludge_group菌属始终为优势菌属,它与unclassified_W27菌属均呈现上升趋势,分析原因为后期H2的注入,促进了它们的生长代谢;古菌在属水平分布中,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所占比例最大(47.66%~83.05%),而后依次是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得益于可以同时利用H2+CO2和乙酸等底物,Methanosarcina相对丰度增大趋势显著;而Methanoculleus是通过氢营养途径进行甲烷的合成,后期缺乏H2,其丰度也快速减小。此外,相比于原煤,低压CO2的注入导致煤吸附能力的减弱,总孔容和比表面积的减小;随着低压CO2注入越多,分形维数D1和D2分别出现了增大和减小趋势,煤中孔隙表面粗糙程度增加,孔隙结构复杂程度/非均质化程度减小,考虑与微生物降解和碳酸盐沉淀形成的双重作用有关。研究结果丰富了煤炭生物降解与CO2生物转化利用基础理论,尤其为煤层中CO2生物转化埋存技术贡献一定的理论依据。
-
关键词
煤微生物转化甲烷低压环境CO2和H2微生物群落孔隙结构
-
文章目录
1 样品与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煤微生物降解产气特征
2.2 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分析
2.2.1 细菌群落结构
2.2.2 古菌群落结构
2.3 基于低温氮吸附的孔隙结构变化特征
3 结论
-
引用格式
简阔,傅雪海,刘明杰,等.CO2和H2低压环境下煤微生物降解气化实验[J/OL].煤田地质与勘探,1-12[2024-12-1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155.P.20241212.161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