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办和新闻中心主编的《千帆竞渡:基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案例集》正式发行,共收录420篇基层国有企业在推动功能使命类改革和体制机制类改革等方面的成功案例。中国煤科5篇典型案例入选,充分展现了集团公司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来,围绕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方面的改革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营造了良好氛围。现转载第五篇:重庆研究院《改革创新 科技赋能 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能源保供战略》。
01
基本情况
02
主要做法
重庆研究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为核心,以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为抓手,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企业核心功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大专利挖掘与布局力度,实现关键技术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全覆盖,全年申请专利309项,取得授权专利167项,其中发明专利146项,成功获评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动知识产权资本化工作,梳理并形成了知识产权资本化清单,首批3项知识产权资本化项目落地实施。持续优化完善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建立项目经费“包干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奖励长效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5%。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
三是推进“专精特新”培育。持续加大“专精特新”培育,完成煤矿智能钻机“单项冠军企业”申报,淮北爆破分院成功获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队伍持续壮大。目前,拥有2项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相关产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65%。
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企业活力效率
一是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在改革三年行动推动3轮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开启了新一轮管理人员公开竞聘上岗。2023年,通过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全年共退出管理人员7人,退出比例为4.91%,“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化、长效化,激发了干部队伍“一池活水”。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人员考核、退出机制,全年市场化人员退出共计33人,退出比例为2.16%,企业发展活力显著提升。
二是推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制定经理层绩效管理办法,更新考核指标库,优化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增强契约目标的战略性、科学性、挑战性,做到“一岗一策”“一人一书”,强化目标考核、薪酬和任免的刚性兑现,干得好就激励,干不好就调整,经理层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参照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动非法人事业部、院职能部门、子企业二级部门等管理人员“三书”签订,做到“人手一契约、人人有本账、人人担指标”,新型经营责任制基本形成,推动企业真正按市场化运营。
三是持续优化激励机制,激发科技创新动能。持续开展项目收益分红项目遴选,推动开展4批次8项科技成果项目收益分红,已兑现461万元,个人兑现最高达22万元,充分激发员工创新动能。推动1家全资子公司开展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成功落地,15名科研骨干成为激励对象,形成“共担经营风险,共享发展成果”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开展超额利润分享激励,首期激励对象266人,首年人均激励额度超5万元。同时,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优化人才结构。“一人一方案”院士培养机制初见成效,2人获评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校企联聘学者。
03
改革创新成效
一是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重庆研究院积极承担国家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大任,2023年共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课题/任务)1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课题/任务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全年获得省部级、行业科技奖励42项(一等奖10项),成功突破一批“卡脖子”行业技术难题。自主研发的煤矿用激光甲烷传感器,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实现了核心器件“激光器”的国产化替代。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机器人突破了高精度隔爆比例多路阀等技术垄断,填补了煤矿井下智能钻探装备的技术空白,市场占有率近90%。
二是核心功能不断增强。重庆研究院积极履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2023年,共委派专家参与贵州山脚树煤矿事故调查、国务院安委会对山西省矿山安全生产帮扶指导、煤矿专家会诊、安全生产大检查等60余人次,积极参与《煤矿安全规程》修订,组织行业标准制(修)订18项,牵头攻关行业安全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为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实现国家能源安全保供作出重要贡献。
供稿:重庆研究院
编辑: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