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J煤炭周报》总第198期(20241229—0104)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8期(20241229—0104)

 

热点聚焦

Focus

 

新华网、央视网丨创新融合“揭榜挂帅+赛马”机制 首创无人化智能采煤新模式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8期(20241229—0104)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8期(20241229—0104)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8期(20241229—0104)

天玛智控针对煤炭行业无人化智能采煤的迫切需求,成功探索出“地面规划采煤、装备自动执行、面内无人作业”的新模式,实现了装备群的高效协同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相关成果得到行业高度评价,被认为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大进展。

 

国内首套“常压固定床气化煤气水减量化工业示范装置”通过72小时性能考核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8期(20241229—0104)

近日,由中国煤科所属煤科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常压固定床气化煤气水减量化工业示范装置”在内蒙古乌兰察布一次通过72小时性能考核,煤气水实现“近零”排放,标志着伴随常压固定床气化近一个世纪的煤气水处理难题得以攻克,对实现工业燃气领域常压固定床气化煤气水绿色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煤科院依托该技术建成的“常压固定床气化煤气水减量化工业示范装置”,是国内首个固定床气化煤气水“近零”排放工业示范项目,于2023年11月正式试运行。

 

首张矿山行业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落地煤科总院

近日,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颁发了首张矿山行业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标志着煤科总院在数据知识产权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依据《北京市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经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登记、存证、核验、公示等环节,本次登记的“矿山大模型行业认知能力测试数据集”成功取得证书。煤科总院通过数据知识产权的登记确权,为矿山行业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探索发挥了示范作用,为拓宽融资渠道,盘活矿山行业的数据资源交易流通,探索出矿山行业科技型服务型央企数据资产入表的具体路径提供支撑。

 

中国煤科机器人公司入选2024年安全应急装备应用推广典型案例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8期(20241229—0104)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8期(20241229—0104)

近日,中国煤科机器人公司凭借其自主研发的皮带机巡检机器人,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安全应急装备应用推广典型案例名单》。此次入选不仅是对中国煤科机器人公司在矿山机器人领域卓越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是对其在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肯定。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机器人能够实时监控应用场景,对异常情况做出快速响应。删除编辑上移下移  下一步,中国煤科机器人公司将继续深入推动实施集团公司“1245”总体发展思路,致力于打造中国矿山机器人原创技术策源地,为矿山机器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基础探索

Basic Research

 

华北科技学院:连会青教授|基于深度学习的LSTM-GRU复合模型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研究

为了解决矿井涌水预测问题,引入深度学习理论,将长短期记忆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进行结合,选取矿井涌水量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LSTM-GRU的矿井涌水预测模型。以陕西某矿的矿井涌水量为样本数据,采用7∶3的比例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选择模型训练效果较好的梯度下降算法确定网络模型参数和正则化参数,为了证明LSTM-GRU模型的预测精度,同时将结果分别与传统的ARIMA模型和LSTM模型预测矿井涌水所得到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

论文以《基于深度学习的LSTM-GRU复合模型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研究》为题发表于《煤矿安全》2024年第9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白刚教授|混合气体抑制煤自燃的实验研究

为了研究混合气体对煤自燃特性的影响,利用同步热分析仪、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联用仪/红外光谱仪研究煤在混合气体下的特征温度、热效应/标志气体及官能团变化。

论文以《混合气体抑制煤自燃的实验研究》为题发表于《煤矿安全》2024年第9期。

 

江西理工大学:谭吉玉副教授研究团队|煤矿顶板事故的知识发现及灾害链网络分析

为预防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发现事故致因的知识和致因灾害链的网络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以煤矿顶板事故报告中的事故原因为数据集,构建事故致因知识图谱,并基于复杂网络对致因灾害链进行网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冒顶、空顶、支架变形等22个原因是导致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主要致灾因子;灾害链网络分析中风险度最大的边为违章指挥→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对关键节点和边实施管控,能有效控制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或衍生发展。

论文以《煤矿顶板事故的知识发现及灾害链网络分析》为题发表于《煤矿安全》2024年第8期。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赵善坤研究员|冲击性煤体应力结构时间效应试验研究

煤矿工程中蕴含复杂的应力结构时间效应问题,与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与防治密切相关。结果表明:煤体单轴抗压强度与加载速率具有正相关性,与原位解除时长和浸水时间具有负相关性,煤岩结构时间效应下的组合模式对其能量及强度属性有显著影响,冲击性煤体表现出应力与结构2个方面的时间效应。

论文以《冲击性煤体应力结构时间效应试验研究》为题发表于《煤矿安全》2024年第8期。

 

袁永教授:图像特征与振动频谱多源融合驱动的煤矸识别技术研究

针对目前图像与振动信号融合的方法在煤矸识别领域应用存在特征融合困难、实时性和模型复杂度不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等问题,设计了基于多头注意力的多层长短期记忆模型MAMLLSTM。实验结果表明:MAMLLSTM模型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8.72%,相比传统单一的ResNet,MobilenetV3,1DCNN,LSTM模型分别高4.60%,7.96%,5.37%,6.11%,相比EMDRF,IMFSVM,CSPNetYOLOv7分别高4.18%,4.45%,3.46%,验证了图像特征与振动频谱多源融合驱动的煤矸识别技术的有效性。

论文以《图像特征与振动频谱多源融合驱动的煤矸识别技术研究》为题发表于《工矿自动化》2024年第11期。

 

技术刷新

Technology Refresh

 

地铁隧道液氮与盐水复合冻结原位修复技术研究与分析

在对国内城市基础设施地下工程领域中突遇水涌砂现象的应急处理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外在处理软弱含水丰富的地层时所使用的封水和加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液氮和盐水的复合冻结施工方法,以应对紧急情况。考虑到在低温条件下,常规水泥浆和含水材料容易结冰并导致堵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盐水水泥浆进行填充和冻结管施工的技术。通过现场监测所收集的数据,对所提出技术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地铁隧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修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关研究成果以《地铁隧道液氮与盐水复合冻结原位修复技术研究与分析》为题发表于《建井技术》2024年第6期。

 

科学家提出低能耗电化学碳捕集新策略

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 、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谢和平团队有关“低能耗电化学碳捕集”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在该项研究中,谢和平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低能耗电化学碳捕集策略,其核心创新在于,将传统的单步电化学反应转化为电化学-化学相耦合的“双步反应”过程,通过在阴极和阳极上分别进行氢气析出反应和有机还原载体的氧化反应,巧妙调节电解液的酸碱性,从而实现低能耗、高效的CO2捕集过程。

 

基于统一数字底座的煤矿灾害融合管控平台

针对煤矿灾害监测预警与透明地质系统数据多源异构、预警结果可视化手段单一、业务流程不畅、数字化决策支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统一数字底座的煤矿灾害融合管控平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实现了基于统一数字底座的瓦斯、水害、火灾、矿压、粉尘、智能通风等系统数据同步、功能集成、流程衔接和统一可视化,为开展融合透明地质的灾害预警提供了支撑。

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统一数字底座的煤矿灾害融合管控平台》为题发表于《工矿自动化》2024年第11期。

 

工程技术|跨孔地震波CT技术在煤矿多层采空区注浆效果检测中的应用

煤矿采空区造成地面建筑物建成后的下沉、变形等形式的破坏,易产生安全隐患。采用跨孔地震波CT技术对检测区域剖面进行波速测定,并与单孔检测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使采空区注浆效果的评价更加全面、合理、准确。通过在塔山煤矿采空区治理注浆效果检测中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技术在注浆效果检测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研究成果以《跨孔地震波CT技术在煤矿多层采空区注浆效果检测中的应用》为题发表于《建井技术》2024年第6期。

 

中煤集团蔡峰:基于双频 5G 的智能化系统在大海则煤矿的应用

随着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以及对煤矿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煤矿井下人员、设备、环境监控、视频监控、自动化、信息化等各类子系统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煤矿智能化对通信网络提出了新的需求。为解决此类问题,煤矿智能化建设引入双频5G融合组网技术。相较于传统单频组网模式,采用高低频混合组网实现最佳性价比。低频是高频覆盖范围的2~3 倍,可实现全矿井低成本5G连续覆盖,保障业务系统的连续性。高低频融合组网,支持业务系统按需接入响应链路,提供差异化业务保障和网络冗余接入等功能,确保控制类、时延类敏感业务的高可靠运行。

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双频5G 的智能化系统在大海则煤矿的应用》为题发表于《智能矿山》2024年第12期。

 

企业新闻

News

 

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再创煤矿井下大直径定向钻进孔深世界纪录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8期(20241229—0104)

近日,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煤矿井下顶板高位大直径定向钻孔钻进技术与装备,在淮南矿区实现中硬岩层φ300mm顶板高位钻孔一次扩孔深度701m,再次创造了世界纪录。针对这些难题,西安研究院依托国家重大专项研发了顶板高位大直径定向钻孔钻进技术与装备,通过增大钻孔孔径、减少钻孔数量的办法,实现了工作面采动卸压瓦斯抽采的安全、高效施工。西安研究院科创院常务副院长李泉新这样介绍。其开创的“以复杂顶板岩层高位大直径定向钻孔代替高位抽采巷道的瓦斯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中国煤科重庆研究院打造的首个国家级矿用仪器仪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通过验收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8期(20241229—0104)

近日,中国煤科重庆研究院精心打造的国家级矿用仪器仪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顺利通过国家五部委验收。验收会上,重庆研究院专家介绍了项目情况和成效。矿用仪器仪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运行良好,关键设备数控化率和联网率均达100%,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15%以上,产品不良率下降30%。截至当前,工厂已接待行业内外2000余人次参观访问。下一步,中国煤科重庆研究院将专注于产品智能化转型,力求在质量、技术及产能方面实现全面提升,打造更多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北京华宇承建的陕投集团赵石畔矿业AI+大智慧调度指挥中心正式投运

12月31日,由北京华宇承建的陕投集团赵石畔矿业AI+大智慧调度指挥中心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正式投运。陕投集团赵石畔煤矿矿井智能化示范项目于10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工程AI+大智慧调度指挥中心包含0.7点间距的LED大屏幕显示、智能化一体操作台、非IP光纤KVM坐席管理、模块化数据中心、智能语音调度等系统。未来,北京华宇将持续聚焦客户价值,确保项目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各方面精益求精,持续在项目建设中发展煤矿智能化新质生产力,力将赵石畔煤矿打造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绿色智能化”煤矿典范。

 

上海研究院“煤科卫士大模型”入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2024人工智能先锋案例”

近日,在北京召开2024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发布了《2024年人工智能先锋案例》,上海研究院的“煤科卫士大模型”项目成功入选。该产品将进一步推动煤炭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通过“煤科卫士大模型”,煤机装备的售后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设备利用率显著提高,故障停机时间大幅降低,维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上海研究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1245”总体发展思路,坚持“创新驱动,做强主业”战略,强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新疆研究院承建的“兴陶大北煤矿智能化系统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8期(20241229—0104)

近日,由新疆研究院承建的兴陶大北煤矿智能化系统建设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新疆研究院、重庆研究院有关领导,辰信矿业集团领导,有关技术专家等出席仪式。该项目由新疆研究院整体承建,位于乌鲁木齐县谢家沟片区管委会硫磺沟社区内,建设内容覆盖信息基础、地质保障、运输系统、安全保障等7大系统、30余项子系统,力争将兴陶大北煤矿打造成为新疆区域“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新型现代化煤矿典范。

 

中国中煤举办闪耀“SHINE”品牌战略发布会

12月31日,中国中煤闪耀“SHINE”品牌战略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发布会以“绿动美丽中国 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全面阐述了中国中煤闪耀“SHINE”品牌战略,正式对社会发布“能源安全守护者 绿色低碳引领者 美好生活创造者”的企业品牌定位,“中国中煤 美好生活动力源”品牌口号,“绿动美丽中国 创享美好生活”品牌愿景,“安全、协同、创新、自然、担当”品牌价值观,以及品牌IP形象名为“闪耀”的小狮子。中国中煤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汤保国出席发布会。

 

政策管理

Policy&Management

 

81项!2024年涉煤政策年终盘点

1月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1月16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关于防范遏制矿山领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硬措施》。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1月24日,《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矿山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指南》是矿山安全生产领域现有和预计制定标准的蓝图,是深入推进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矿山安全标准资源、加大急需标准供给力度、健全完善矿山安全标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指南》的发布,将为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撑保障作用。

 

《关于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监管监察的指导意见》印发

为深刻汲取近年来煤矿事故教训,提升煤矿通风安全监管监察针对性、实效性,推进煤矿企业进一步加强通风安全管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近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印发《关于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监管监察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八个方面三十条指导意见。“通风三十条”聚焦事故暴露的突出问题和基层反映较多、现行法规标准不明确的通风安全类问题,着力补漏洞、强弱项,为基层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开展煤矿通风类安全检查提供有效指导。

 

涉煤27项行业标准发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标准化法和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能源局批准《输氢管道工程设计规范》等276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Code for Design of Hydroenergy for Tidal Power Stations》等37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核电厂建设工程核岛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能源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附件3),现予以发布。

 

观点智库

Think Tank

 

企业项目评估视角下选煤厂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问题诊断与优化建议

通过实施这些优化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该研究不仅为选煤厂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为其他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论文以《企业项目评估视角下选煤厂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问题诊断与优化建议》为题发表于《选煤技术》2024年第5期。

 

邵安林:矿山企业要以标准化推动智能化进步

日前,由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采矿分会等单位举办,以“绿色智能可持续、矿业发展新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全国矿山绿色智能开采技术暨装备论坛”在海南三亚召开。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矿业绿色智能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务院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矿山智能化、绿色化建设。要建立健全矿山生产全生命周期智能建设规范标准,解决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等关键问题,以实现矿山数据的互联互通,助力矿山单系统智能向全流程协同智能转型,以标准化推动智能化进步。

 

赵跃民院士:实施“大精煤”战略,推动全产业链、全要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近日,由中国煤炭学会主办,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山东能源集团、中国矿业大学等联合承办的“2024中国煤炭学会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赵跃民作“‘双碳’目标下煤炭清洁高效分选创新发展”特邀报告,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分选内涵、创新发展进展、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等进行了深度分享,提出实施“大精煤”战略,提高商品煤质量,推动全产业链、全要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赵跃民介绍道,我国煤炭资源禀赋差、区域分布不均衡。

 

下一代智慧交通系统—构想一个碳中和、互联、智能、公平的交通

在努力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已成为全球研究人员、行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焦点。通过探索碳中和、网联化、智能化、公平化和立体化等多方面趋势,希望促进多学科的对话,并为未来可持续、高效、公正的交通解决方案的发展提供启示。本期《工程管理前沿》特刊聚焦 “下一代智慧交通系统: 构想一个碳中和、互联、智能、公平的交通” 这一主题,收录了10 篇旨在探索未来交通模式解决方案的论文。

 

我国绿色环保产业“四链”融合发展研究丨中国工程科学

中国工程院郝吉明院士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4年第1期发表《我国绿色环保产业“四链”融合发展研究》一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目前,绿色环保产业“四链”融合处于发展初期,文章从企业发展角度分析绿色环保产业“四链”融合的发展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四链”融合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推进绿色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全光谱太阳能光热催化制氢研究进展

鉴于此,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梳理,按照氢源特点进行分类综述,并重点讨论了不同制氢体系下的光热催化机制、性能优势及技术特点。此外,氮基原料体系主要包括氨分解制氢和尿素废水制氢。在我国能源转型的趋势下,全光谱太阳能光热催化制氢以其氢气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产氢性能高的特点,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绿色制氢技术。

论文以《全光谱太阳能光热催化制氢研究进展》为题发表于《洁净煤技术》2024年第12期。

 

期刊专区

Journal

 

专题征稿|“AI助力煤炭转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

人工智能技术与煤炭转化过程机制的深度融合有望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煤炭转化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此,《煤炭转化》围绕人工智能助力煤炭清洁高效低碳转化方向进行布局,拟于2026年第1期出版“Ai助力煤炭转化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特邀青年学术委员徐俊、王学斌、杨赫担任专题主编组织专题,展示同行在人工智能助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方面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等科研成果和进展。投稿时请在论文首页注明“Ai助力煤炭转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稿件。征稿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底。任《煤炭转化》、《发电技术》等期刊青年编委。

 

力行不懈,向光而往 | IJCST 2024年终盘点

2024年IJCST力行不懈,向光而往,各项工作取得喜人进展,快来看看今年IJCST的年终盘点吧!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年的CiteScore值首次突破10,达到11.4,同比增长15%,保持Q1区。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12月,2024年度中国知网学术影响力评价系列报告发布会发布评价报告,IJCST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24年,IJCST岁稔年丰,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2025年,IJCST锦程可待,不忘办刊人的初心和使命,愿与各位一路同行,为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继续奋斗!

 

2024年《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4篇文章入选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

第四步 进入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长摘要双语传播后大家可以使用期刊名或者文献名进行查询4篇文章目录1、四种炼焦煤热解成焦过程微观结构演变 2、煤泥水难沉降原因分析及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3、脱硫石膏产业化综合利用现状和分析 4、燃煤电厂CCUS技术与应用进展   利用煤矸石提取有价元素技术的研究进展

 

IJCST入选“2024年科技期刊服务高质量创新发展案例”

2024年12月26日,由新华网、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科技期刊服务高质量创新发展案例发布会在京举办。会上发布了“国际开放获取期刊推荐名录”“中国开放阅读科技期刊目录”以及“2024年科技期刊服务高质量创新发展入选案例”三项成果。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入选“2024年科技期刊服务高质量创新发展入选案例”类别八: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建设案例, 期刊在编辑人才建设方面的实践得到高度认可。

 

煤炭学报》连续第13次入选 | 2024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名单出炉

2024年12月24日,2024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榜单重磅发布!《煤炭学报》成功入选“202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这已是本刊连续第13次获得该称号。名单数据显示,《煤炭学报》在“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榜单中总排名第14。《煤炭学报》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编委、专家、作者、读者的大力支持,诚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未来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本刊,欢迎将高质量论文投向本刊!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制储氢技术经济性分析与前景展望
  • 2煤矿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研究综述
  • 3碳中和目标下煤矿甲烷减排趋势模型及关键技术
  • 4FLAC3D锚杆(索)拉伸-剪切破断单元的二次开发及数值实现
  • 5柠条塔煤矿工作面顶板烧变岩水害防治技术应用
  • 6基于Surfer的瞬变电磁法扇形超前探测白化文件的精确快速生成方法
  • 7煤矿工作面坚硬顶板安全支护技术研究
  • 8煤矿瓦斯创新利用与实践
  • 9深部采矿岩石力学进展
  • 10矿震动载效应及冲击地压瞬态触发-连锁破坏机理

24小时内最火

  • 12024年度中国煤科十件大事揭晓
  • 2《煤炭经济研究》2025年第1期 | 方国昌编委:绿色创新驱动下的碳排放绩效提升——基于中国城市级面板数据
  • 3工程生态视野中的工业互联网
  • 4薛飞副教授 | 不同围岩刚度条件下锚杆的锚固性能与失效机制研究
  • 5废食用油基温拌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6生物质快速热解分级冷凝制备液体燃料
  • 7重大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价值选择
  • 8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的工程生态分析
  • 9宁夏汝箕沟无烟煤高温石墨化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10喷丸、滚磨及其组合强化对TC4表面完整性的实验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煤层火烧区边界“两探”措施的探索及应用
  • 2神府矿区大型水库旁烧变岩水保水开采技术研究
  • 3地应力
  • 4神府煤田张家峁煤矿烧变岩与水库水力联系研究
  • 5烧变岩
  • 6接近90%煤炭消费是将煤中C元素以氧化过程转化为CO₂形式排放
  • 7矿山环境保护
  • 8变频牵引电机
  • 9沈佳
  • 10风险管理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2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能源与矿业学院
  • 4中国科学院大学
  • 5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6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7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8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9 山东恒邦矿业发展有限公司
  • 10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