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热点聚焦

Focus

 

中国煤科: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丨一图读懂集团公司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

1月4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会议暨二届五次职代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部署要求,团结带领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奋力谱写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煤科2件大事入选2024年煤炭企业和煤炭科技十大新闻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与《中国煤炭报》联合评选出了2024年煤炭企业十大新闻和煤炭科技十大新闻。其中,中国煤科1件大事入选2024年煤炭企业十大新闻,1件大事入选2024年煤炭科技十大新闻。

 

央视新闻: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智能化装备提“智”增效

近日,央视13套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关注报道陕煤红柳林矿业智能化装备提“智”增效。2024年四季度,红柳林矿业公司坚决贯彻落实陕煤集团稳增长工作部署,紧盯煤炭生产、洗选、运输等关键环节,持续提升智能综采、智能掘进、智能洗选、智能装车等成套智能化系统装备运行能力,依托矿山工业互联网平台各生产要素智能协同优势,单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单班生产人数减至5人,日产达4.1万吨,矿井优质产能得到持续释放。更多陕煤红柳林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果,敬请关注《智能矿山》杂志“陕煤红柳林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果”专栏。

 

中国煤科:人工智能驱动矿山数字化迈向新征程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作为煤炭领域的领军企业,近年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切实推进落实人工智能发展。煤科总院成立矿山人工智能研究院、矿山数据标准研究院和矿山软件研究院,全面推动行业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煤科总院发布的太阳石矿山大模型,依托146个研发平台,汇聚100余名多领域专业人才协同攻关。煤科总院还率先启动人工智能智库网络,为矿山人工智能发展汇聚各方智慧,提供智力支撑。同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矿山行业推进组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中国煤科在第四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中再获佳绩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第四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获奖名单的通报》,中国煤科共获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4项,1人获大赛优秀导师称号,并被评为大赛优秀组织单位。中国煤科已连续三届荣获一等奖,获奖数量在央企名列前茅。

 

基础探索

Basic Research

 

2060碳中和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曾杰教授:CO2加氢制液体产物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及催化机理研究

近年来,热催化CO2加氢发展迅速,生产出多种可再生化学品。首先从反应路径角度对CO2加氢制液体产物的机理进行介绍。此外,还从不同尺度介绍了CO2加氢制备液体产物中催化剂多功能活性位点的构筑和调控机制。最后,在此基础上对CO2催化加氢制液体产物的应用前景进行总结与展望,催化剂的精细设计、工艺条件的探索、反应器的优化以及原子分子层面的催化机理研究等将大大推动CO2加氢制液体产物技术的实用化进程。

论文以《CO2加氢制液体产物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及催化机理研究》为题发表于《洁净煤技术》2024年第12期。

 

2060碳中和丨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成果:COx高选择性加氢制低碳烯烃研究进展

相比于传C=2—C=4统费托合成技术,通过金属氧化物–分子筛路线将COx直接高选择性转化为被认为是一个突破性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COx转化效率与C=2—C=4产率的制衡关系。笔者概述了近年来OXZEO催化在COx加氢制低碳烯烃中的研究进展,重C=2—C=4点讨论了影响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如金属氧化物的种类和元素组成以及分子筛酸性与拓扑结构等,详细解析了氧空位作用和抑制副反应策略对COx加氢反应调控机制,同时总结了OXZEO的催化反应机理,对OXZEO双功能催化路径在COx加氢转化制低碳烯烃应用中目前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论文以《COx高选择性加氢制低碳烯烃研究进展》为题发表于《洁净煤技术》2024年第11期。

 

贾澎涛教授:基于GAT−Informer的采空区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注意力网络和Informer模型的采空区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最后,对Informer模型输出的煤自燃温度预测值进行反标准化处理,恢复到原始数据尺度,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循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门控循环单元和Informer模型,GATInformer模型在6个监测点上预测24步长煤自燃温度时,均方误差分别平均降低了15.70%,22.15%,25.45%,36.49%,平均绝对误差分别平均降低了16.01%,14.60%,20.30%,26.27%,表明GATInformer模型能有效提高煤自燃温度多步长预测精度。

论文以《基于GAT−Informer的采空区煤自燃温度预测模型》为题发表于《工矿自动化》2024年第11期。

 

科学家报道太阳能解耦的生物杂交策略实现全天候生物制造

武汉大学袁荃教授、余锂镭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张云研究员合作在Chem期刊上发表了题为“Beyond Natural Synthesis via Solar Decoupled Biohybrid Photosynthetic System”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报道了一种太阳能解耦的生物杂交策略,通过整合持续性光催化剂与光合微生物,实现可持续和全天候的CO2固定和生物制造。

 

FESE 基于NO2卫星遥感观测反演化石燃料CO2排放

本综述系统梳理了基于NO2卫星遥感反演CO2排放研究进展,分析其研发背景、技术优势和不确定性,展望未来发展路径。这一系统性综述为深化基于NO2反演人为源CO2排放的方法奠定科学基础,并为该领域的持续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与研究指引。2 基于碳卫星遥感反演CO2 排放 2.1 CO2 观测卫星 过去二十余年,碳卫星技术快速发展,为基于碳观测反演CO2排放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技术刷新

Technology Refresh

 

从“小流量”到“大流量” 推进乳化液系统迭代升级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2016年以前,国内自主生产的乳化液泵以“中小流量”为主,矿用高端大流量乳化液泵站核心技术被国外厂商垄断。从“小流量”到“大流量”再到“一泵替代多泵”近年来,天玛智控围绕“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聚焦“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智能供液系统迭代升级。2016年-2024年,从630L/min到1250L/min,再到今年的2000L/min,大流量乳化液泵站相继问世。

 

彭守建教授:深部煤岩冲击地压多功能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研制与应用

为了深入研究深部地层煤岩体冲击地压及岩爆灾害致灾规律,自主研制了深部煤岩冲击地压多功能物理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真三轴荷载加载系统、剪切加载扰动系统、油源与增压器系统、试件制作与输运系统、试验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构成。基于该系统开展了300 mm×300 mm×600 mm的粉砂岩及相似材料试验研究。电磁辐射能量主要发生在扰动加载阶段的破裂期与全面破坏期,在全面破坏期呈现了明显的能量幅值急剧增加的现象,与声发射能量增幅较为相似,证明了冲击失稳破坏能量的剧烈释放。

论文以《深部煤岩冲击地压多功能物理模拟试验系统研制与应用》为题发表于《煤炭学报》2024年第11期。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矿山中研究与应用”专题|胡青松教授: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的隧道火源深度估计技术

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的隧道火源深度估计方法。构建两阶段训练的深度估计网络,基于UNet网络架构分别提取IR和RGB特征并进行不同尺度特征融合,确保深度估计过程平衡。在自制隧道火焰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以Resnet50为骨干网络时,构建的隧道火源自监督单目深度估计网络模型的绝对值相对误差为0.102,平方相对误差为0.835,均方误差为4.491,优于主流的Lite-Mono,MonoDepth,MonoDepth2,VAD模型,且精确度阈值为1.25,1.252,1.253时整体准确度最优;该模型对近景和远景区域内物体的预测效果优于DepthAnything,MonoDepth2,Lite-Mono模型。

论文以《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的隧道火源深度估计技术》为题发表于《工矿自动化》2024年第11期。

 

单班作业人员减少60%!红柳林煤矿25215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设成效

为提升智能化开采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煤矿开采,基于“111+2+N”的思路,以智能电液控系统为支撑,建立了采煤机智能控制监测技术、智能跟机拉架技术以及智能供液技术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取得了25215 综采工作面单班作业人员减少60%,综合开机率提高至95%,设备故障率降低30%的效果,推动了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设的快速发展。

论文以《红柳林煤矿25215 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建设与应用》为题发表于《智能矿山》2024年第12期。

 

百家智矿┃远程自动操控!红柳林煤矿掘进工作面自动截割应用实践

为了提升快速掘进自动截割可靠性,采用视觉测量技术,采集掘锚一体机位姿数据、气体传感器等掘进重要数据,构成数字建模驱动的数据来源,建立掘锚一体机虚拟模型和虚拟场景,实现掘锚一体机与虚拟模型交互,基于数字建模的远程控制技术,满足掘锚一体机截割头稳定跟随规划轨迹,并结合三维扫描技术,对已掘巷道进行三维扫描成型,对未知巷道进行学习决策,实现在远程控制掘锚一体机自动按划规路径截割。

论文以《红柳林煤矿掘进工作面自动截割应用实践》为题发表于《智能矿山》2024年第12期。

 

企业新闻

News

 

中国煤科煤科院:多源监测边坡“智眼”开启露天安全预警新航道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近日,由中国煤科所属煤科院自主研发的“山石”露天边坡预警系统V3.0在国家能源集团平庄煤业白音华一号露天煤矿成功应用。该系统突破了边坡灾害监测预警领域长期存在的多源数据融合难题,能够对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监测设备的异构数据进行全覆盖兼容处理,首次实现了对边坡多源监测数据的集约化和高效化“智眼”管理。

 

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推出国内首条煤机大件壳体调质自动化产线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近日,由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热处理车间的大件壳体调质自动化产线项目顺利运行投产。该产线解决了传统热处理车间在处理大型壳体淬火过程中依赖多名工人近距离操作高温工件的难题。未来,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将持续以集团公司“1245”总体发展思路为指导,强化科技创新,攻关核心技术,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发力,加速构建“5+N+X”的产业布局,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和服务商而努力奋斗。

 

内蒙古新闻网、正北方网、江苏电视台: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向“新”向“智” 创“煤”好新未来

近日,内蒙古新闻网、正北方网、江苏电视台等多家省级主流媒体刊发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向“新”向“智” 创“煤”好新未来》专题报道,以下为媒体报道内容。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便承载着煤矿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研发重任。在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中,科研创新始终是推动其前进的核心引擎。60年来,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IECEx技术决议全票通过!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助力国际防爆标准发展

《CCAJ煤炭周报》总第199期(20250105—0111)

近日,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负责制定的《防爆技术决议—ExTAG/720B/CD》在国际电工委员会官网正式发布,提升了常州研究院在防爆技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今年9月,在巴西举办的2024年IECEx体系年会上,该技术决议内容得到了大会认可并全票通过。展望未来,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将持续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防爆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应用,为国内外防爆产品制造商提供更优质的检测认证服务,也为中国防爆产品和技术服务走向世界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024中国能源企业500强榜单出炉

2023年,我国统筹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能源供给韧性更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能源消费增速加快,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消费量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能源供给总体宽松,煤价、油价、气价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民营经济在能源领域活力进一步激发,“生力军”作用显著。在上述因素作用下,2024中国能源企业500强营收总额保持上升趋势,但增速大幅回落;前十名单依然稳固;千亿级、百亿级企业数量再上升;地方能源国企队伍再壮大,民营企业逆势增长;行业分化明显,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西部地区崛起,经济强省优势拉大。

 

中国中煤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暨职工代表大会、安全工作会议

1月9日,中国中煤2025年工作会议暨职工代表大会、安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总结集团公司2024年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首批!中国煤科信息公司入围 “2024年陕西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试点)”单位

近日,陕西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正式发布了“2024年陕西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试点)”认定名单,中国煤科信息公司作为中国煤科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申报的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行业型)入围陕西省首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试点)认定名单,成为陕西省首批7家试点单位中唯一一家入围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产品与解决方案的企业。

 

政策管理

Policy&Management

 

《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印发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关于印发《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厅联节函〔2024〕4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能源主管部门:现将《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2024年12月30日来源 国家能源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

 

煤矿3类重大灾害防控重点公布

为指导煤矿提升水害、冲击地压、顶板灾害防控能力,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组织技术支撑团队编制了《煤矿水害防控重点》(附件1)、《煤矿冲击地压防控重点》(附件2)、《煤矿顶板防控重点》(附件3)等3类重大灾害防控重点,旨在帮助和指导企业做好各类灾害的防控工作,不作为强制性要求和执法依据。现将3类重大灾害防控重点公布,供煤矿企业在灾害防控工作中使用。

 

观点智库

Think Tank

 

“十五五” 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挑战、 思路与路径

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与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时代背景下,“十五五”时期对于传统煤炭企业而言,既是其摆脱传统发展模式依赖、谋求新突破的变革时期,也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展现新作为的重要阶段。总结“十四五”期间主要煤炭生产企业发展成果,剖析“十五五”时期煤炭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转型发展思路与发展原则,创新性地构建煤炭企业四大转型发展路径,旨在助力煤炭企业“十五五”期间实现稳定绿色高效转型,为我国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论文以《“十五五”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挑战、思路与路径》为题发表于《煤炭经济研究》2024年第12期。

 

2060碳中和丨华中科技大学罗聪教授:钙循环热化学储能及其耦合CO2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

钙循环热化学储能的基本原理是采用钙基热载体与CO2的化学链循环可逆反应进行循环的储热与放热过程。此外,在钙循环储放热过程中,可利用碳酸化反应捕集CO2,形成储能与CO2捕集耦合以降低碳捕集的能量需求。综述了钙循环热化学储能及其耦合CO2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从钙基热载体的物化特性与改性方法、钙循环储能和CO2捕集系统的流程设计、反应器设计3方面归纳了近年来钙循环储热技术的研究进展,包含钙循环储能辅助太阳能发电、钙循环热化学储能耦合CO2捕集系统的改进方法,以及直接与间接辐照煅烧储热反应器的开发研究现状。

论文以《钙循环热化学储能及其耦合CO2捕集技术研究进展》为题发表于《洁净煤技术》2024年第10期。

 

彭佳副教授:碳交易价格对企业减排投资决策的影响

碳交易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对于被纳入碳交易体系的高碳企业的减排投资决策有显著影响。已有文献多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对碳交易价格波动下企业投资减排项目的投资阈值、参数敏感性等进行分析,但是这些研究多数使用的是基于几何布朗运动的实物期权模型。

论文以《碳交易价格对企业减排投资决策的影响》为题发表于《煤炭经济研究》2024年第12期。

 

郭文兵教授 | 我国煤矿开采沉陷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针对我国煤矿开采沉陷控制技术, 进行了系统分析与阐述, 包括充填开采、协调开采、部分开采、覆岩离层注浆开采等方面, 并详细探讨了各种沉陷控制技术措施的实施原理及应用方法, 分析了地表沉陷控制各项技术的优点、存在问题、适用条件及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 结合具体工程应用, 对覆岩离层注浆技术、充填开采技术、协调开采技术的地表沉陷控制效果进行检验, 指出了各项技术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论文以《我国煤矿开采沉陷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为题发表于《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2024年第6期。

 

期刊专区

Journal

 

祝贺 | 2024年度《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优秀编委/青年编委、优秀审稿专家

2024年,《煤炭经济研究》坚持学术导向、注重内容创新,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稳步提升。这些成绩离不开每一位专家、作者及读者的支持和帮助。为了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参与期刊建设,鼓励作者继续积极投稿高质量论文,《煤炭经济研究》首次组织了 “三优”评选活动,我们根据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2024年);综合考虑专家在审稿、投稿、约组稿件和专刊等方面的贡献,评选出15位优秀编委(2024年)、15位优秀青年编委(2024年)综合考虑审稿数量与审稿质量,评选出33位优秀审稿专家(2024年)。

 

致谢2024年度《矿业安全与环保》审稿专家

尊敬的审稿专家:2024年,《矿业安全与环保》期刊影响力持续提升。期刊被荷兰Scopus数据库收录,继续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级),继续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4版(Q2区),再次被评为重庆市一级期刊。期刊WEB下载量同比增长66.2%,复合影响因子首次突破3,综合影响因子由2.021上升至2.638,均稳步提升;影响力指数CI为255.918,学科排名由14名上升至第10名。

 

一路同行,感恩有您!致谢2024年度《煤炭科学技术》审稿专家

尊敬的审稿专家:2024年,《煤炭科学技术》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中文领军期刊”项目,期刊主要引证指标继续攀升,综合排名稳居学科第二,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得到稳步提升,归功于各位审稿专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及高水平的专业评审。经统计,2024年共有551位专家为期刊审稿5000余次,正是由于各位专家认真、无私的辛勤付出和奉献,对期刊遴选高质量论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编辑部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对本刊的大力支持与厚爱,值此新年来临之际,谨向在百忙中为本刊审稿的各位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2024年度《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突出贡献编委

2024年度突出贡献编委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向2024年度突出贡献的编委致以特别的表彰,感谢他们在期刊发展和学术质量提升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编委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在组稿、约稿、稿件审阅和期刊推广等多个方面给予了《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极大的支持。

 

学术会议

Conference

 

正在直播┃2024 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暨技术经验交流会即将召开

近年来,在《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等文件指导下,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技术攻关、重大装备研制、实践应用等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广煤矿智能化建设先进经验和创新成果,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智能矿山》《煤炭科学技术》杂志征集遴选了 2024 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卓越团队、卓越人物,并定于2025年1月11日召开2024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暨技术经验交流会。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近距离煤层蹬空开采围岩应力及裂隙演化规律
  • 2图像识别智能放煤含矸率高精度预测研究(I)——煤流表面含矸率
  • 3有压给料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密度影响因素研究
  • 4深部煤层碳封存研究进展和面临的关键科技问题
  • 5科技领军企业建设路径探索研究———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为例
  • 6有压大直径两产品重介旋流器的应用探讨
  • 7智慧矿山系统工程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 8黄玉川煤矿副立井整体运送大型液压支架工艺设计
  • 9顶板导水通道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及应用
  • 10坚硬顶板特厚冲击煤层智能高效安全开采关键技术

24小时内最火

  • 1粉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的成灰和磨耗特性实验研究
  • 22024年度中国煤科十件大事揭晓
  • 3对数字、数据和算法的若干哲学思考
  • 4煤矿井下重点场所5G覆盖性能研究及验证
  • 5亚临界H2O-CO体系改性贫瘦煤的配煤炼焦特性
  • 6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成熟度与演进逻辑研究
  • 7综掘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及扰动拨流控尘技术研究
  • 8随钻钻进参数优化下煤体原位应力响应特征解析
  • 9煤基固废与高盐废水“固液协同”充填处置关键技术
  • 10运输线上的“螺丝钉”

24小时内最火

  • 1安全科学与工程
  • 2煤炭标准
  • 3煤矿设备
  • 4综采设备
  • 5综采设备、
  • 6两产品重介旋流器
  • 7三机配套
  • 8旋流器改造
  • 9综放工作面顶板灾害类型和发生机制及防治技术
  • 10近距离煤层蹬空开采围岩应力及裂隙演化规律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 2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3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4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5西安科技大学 地质与环境学院
  • 6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 7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共伴生能源精准开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8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 9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10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