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J煤炭周报》总第200期(20250112—0118)
热点聚焦
Focus
国资委网站、澎湃新闻 | 中国煤科:设计赋能 助力打造城市文旅地标
近日,国资委网站、澎湃新闻刊发了《中国煤科:设计赋能 助力打造城市文旅地标》的报道。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所属重庆设计院坚持以设计赋能,深耕文旅设计领域,致力于文旅项目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与持续提升,通过一处处因地制宜、精美灵动的设计,助力打造城市文旅地标。
澎湃新闻:从“0”到“1”突破,中国煤科解决超远距离供液等煤炭行业技术难题
近日,中国煤科天玛智控成功研发了国内首台特大流量“2000L/min,40MPa乳化液泵站”,开创了“一泵替代多泵”超远距离供液的新型供液模式,推动了煤炭企业高质高效供液和设备的集中管理,解决了千万吨级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供液、井上或井下超远距离供液等煤炭行业技术难题。科技攻关,实现从“0”到“1”的突破乳化液泵站作为煤炭企业采煤工作面的液压动力核心,为液压支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压乳化液,为工作面采煤空间提供了保障。
中国煤科获2024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组织奖和个人奖
近日,中国质量协会公布2024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活动结果。在此次竞赛中,中国煤科获组织奖,程照虎、赵海宾2位同志获个人三等奖。中国煤科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各单位积极组织,员工踊跃参与竞赛活动,2024年共有1.7万余人参赛,参与人数、满分人数均创新高,在引导所属企业进一步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推动员工学习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和方法、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和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煤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中国煤科煤科总院发布矿山领域首个风险防控与应急保障AI平台
1月11日,中国煤科煤科总院研发的首个矿山领域风险防控与应急保障AI平台——“煤科矿安”在“2024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与会的各位行业专家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得到了行业内外广泛关注。煤科总院践行“AI+矿山安全”的理念,基于“太阳石矿山大模型”智慧底座,利用大小模型融合技术,打造了“煤科矿安”——矿山风险防控与应急保障智能平台。
基础探索
Basic Research
山西大学杨凤玲教授:亚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近零深度调峰蓄释热计算及实践
以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焖炉压火方式参与近零深度调峰为基础,建立一套近零深度调峰蓄释热量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多次进行近零深度调峰提供指导。基于对亚临界CFB机组在近零深度调峰过程中锅炉各有蓄热能力部分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套针对CFB近零深度调峰过程中蓄释热量的计算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山西省某300MW亚临界CFB机组的近零深度调峰运行实践。该计算方法实现了对亚临界循环流化床蓄释热量的量化计算,为后续预测指导近零深度调峰时长,研究锅炉的严密性和传热特性,以及为获得更多蓄热量提升蓄热效率和改善锅炉性能提供了数据支持。
论文以《亚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近零深度调峰蓄释热计算及实践》为题发表于《洁净煤技术》2024年第9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帅教授:烟气再循环对350 MW CFB锅炉深调运行特性影响
为解决超临界CFB锅炉超低负荷时流化安全性及NOx超低排放,引入烟气再循环技术,以某电厂超临界350MWCFB锅炉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循环半干法脱硫后烟气的再循环辅助调峰系统,基于运行实测数据,研究该锅炉在30%~60%负荷率下烟气再循环对平均床温、分离器入口温度、排烟温度、炉膛出口烟气NOx、CO质量浓度、飞灰及底渣可燃物含量、汽水参数等运行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烟气再循环协同下,30%~60%负荷SNCR脱硝后NOx最终排放小于50mg/m3,30%负荷实现锅炉原始NOx超低排放;床温降低
论文以《烟气再循环对350 MW CFB锅炉深调运行特性影响》为题发表于《洁净煤技术》2024年第9期。
解盘石教授:采动下淋水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
在采动影响及淋水浸蚀双重作用下,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且淋水使锚固剂失效,造成锚杆及锚索锚固力衰减,承载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针对该问题,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数值模拟实验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淋水软岩巷道围岩在采动影响及不同支护参数条件下的破坏情况,揭示了采动下淋水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并给出了合理的支护参数。
论文以《采动下淋水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为题发表于《工矿自动化》2024年第12期。
周帅副教授:聚苯乙烯微(纳)塑料对抗生素抗性基因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本研究探讨了微/纳米塑料(MPs/NPs)对细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水平转移的影响。通过构建耐药质粒转化体系,发现聚苯乙烯(PS)MPs/NPs对大肠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且该作用与浓度成正比,与尺寸成反比。低浓度MPs(≤5 mg/L)和NPs(≤50 mg/L)显著促进ARGs转化,转化频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随尺寸增大而减小。特别地,50 mg/L 100 nm PS对ARGs转化频率影响最大,增加79.34%。然而,高浓度大尺寸PS(如50 mg/L 1 mm)抑制ARGs转化。此外,PS增加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促进ARGs转化。研究结果为处理ARGs和MPs/NPs复合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论文以《聚苯乙烯微(纳)塑料对抗生素抗性基因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为题发表于《能源环境保护》2025年网络首发。
陶志刚教授:降雨条件下含近水平弱层边坡的破坏机理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位于陈旗煤田的宝日希勒露天煤矿边坡具有岩石强度低、地层倾角小且含有软弱夹层等特点,在降雨条件下易发生严重的滑移破坏。为探究此类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破坏机理及NPR锚索支护体系对此类边坡的控制效果,利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进行研究。研究探明了降雨条件下近水平弱层边坡的破坏机理,提出NPR锚索加固方案并验证其可行性,为相关边坡工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论文以《降雨条件下含近水平弱层边坡的破坏机理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为题发表于《煤炭学报》2024年第12期。
岳基伟副教授:瓦斯氛围下煤−水界面润湿特性及其影响机制
煤层注水被广泛用于煤层瓦斯治理,其治理瓦斯的效果关键在于水分对含瓦斯煤体的润湿效果,然而高瓦斯煤层中瓦斯严重干扰着水分对煤体的润湿。为弄清瓦斯氛围下水分对煤体的润湿特性,采用自研的瓦斯氛围下煤水接触角测试装备及自开发的瓦斯氛围下水的表面张力测试软件,研究了瓦斯氛围下煤水界面润湿参数,阐释了瓦斯氛围下煤水界面的润湿特性,并揭示了其影响机制。
论文以《瓦斯氛围下煤−水界面润湿特性及其影响机制》为题发表于《煤炭学报》2024年第10期。
技术刷新
Technology Refresh
优秀QC成果┃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采煤机惯性定位测试系统装置研制
行业内对惯导定位精度的测试通常采用跑车测试,但在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原用于标定采煤机惯导定位误差的跑车测试方法失效。因此,上海煤科测量攻坚QC 小组提出了“研制高精度自动化的采煤机惯导测试系统装置”课题,从科研需求出发,旨在提高采煤机惯导系统定位精度验证试验的参考真值精度和自动化程度,研制出采煤机惯性定位测量装置,提出新的采煤机惯性定位误差测试方法,提高采煤机惯导系统的测试精度和效率,推动智能化采煤技术的发展,增强我国在矿山设备自动化领域的竞争力。
论文以《采煤机惯性定位测试系统装置研制》为题发表于《智能矿山》2024年第12期。
浙江大学刘福深等:基于THMC耦合模型的水力裂缝形态与尺寸精准预测
浙江大学张楠林、浙江大学刘福深、University of Calgary姜亮亮研究团队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IJCST) 发表研究文章,基于岩石力学多场耦合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力裂缝几何形态与尺寸预测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温度、渗流、应力、化学反应等多种因素,能够更加准确地揭示自支撑相变压裂过程中的裂缝演化机制,为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优化提供科学指导,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相关成果以“Coupled THMC model-based predic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e geometry and size under self-propping phase-transition fracturing”为题发表在IJCS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https://doi.org/10.1007/s40789-024-00727-4或)。
论文解读 | 移动基准测试: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移动智能体评估基准
随着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展,基于LLM的移动智能体成为研究热点,但缺乏基准测试。现有基准测试面临三大挑战:UI操作低效、指令不全面、评估指标不精准。为此,文中提出Mobile-Bench基准,通过整合103个API加速任务完成,结合真实用户查询收集评估数据,并分为SAST、SAMT、MAMT三组评估不同任务复杂性。Mobile-Bench包含832个数据条目和200多个多应用协作任务,引入CheckPoint评估指标,为评估和比较LLM移动智能体提供有效方法,推动领域发展。
潘俊锋研究员:交叉扇形断顶爆破防治临空回采巷道冲击地压技术
针对冲击地压临空回采巷道超前支护区域频繁发生冲击地压问题,以某严重冲击地压矿井为例,在深入分析41次冲击地压发生规律基础上,建立了本面采空区与侧向采空区上覆顶板连通作用工程力学模型,揭示了其诱发冲击机理,提出了交叉扇形断顶爆破防冲技术。研究为临空巷道回采期间冲击地压频繁发生提供了防治思路与方法。
论文以《交叉扇形断顶爆破防治临空回采巷道冲击地压技术》为题发表于《工矿自动化》2024年第12期。
企业新闻
News
煤炭行业首个基于5G技术的地面全景式“电液控制系统测试及协同控制装置”正式启用
近日,煤炭行业首个基于5G技术、地面全景式“电液控制系统测试及协同控制装置”在中国煤科所属煤科院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填补了行业对综采工作面电液控制系统整套系统在负载工况下综合性能分析验证能力的空白,更为该技术在煤矿智能化开采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电液控制系统对煤矿智能化、无人化至关重要。煤科院此次建成使用的装置,将采煤机、刮板机、液压支架“三机配套”真机和基于5G技术的测试数据传输及控制装置组成。
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1项成果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千万吨级煤矿综采工作面端头机器人化‘运—支’一体式智能装备”榜上有名。
“煤科矿安”——开启矿山风险防控与应急保障服务新纪元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践行“AI+矿山安全”的理念,基于“太阳石矿山大模型”智慧底座,利用大小模型融合技术,打造了“煤科矿安”——矿山风险防控与应急保障智能平台。此次“煤科矿安”发布标志着矿山行业在推动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提升矿山安全管理水平,优化应急救援效率,推动矿山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煤科信息公司助力神东哈拉沟选煤厂智能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2025年1月9日中国煤科信息公司承建的“哈拉沟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研究与示范工程”项目成果在神东洗选中心哈拉沟选煤厂成功落地应用。下一步,中国煤科信息公司智能选煤厂业务团队、选煤厂产运销协同创新团队将全力加快核心产品研发进程,构建先进的产品体系,进一步增强选煤厂智能化业务领域核心竞争力。
中国煤科沈阳设计院:一笔一画绘就壮美蓝图 服务“一带一路”再添绚丽风景
巴基斯坦塔尔煤田一区块煤电一体化项目,是国家“一带一路”能源领域重点项目,也是“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重点推进、优先实施的项目。中国煤科沈阳设计院作为塔尔煤田一区块露天煤矿的设计公司,近日,收到项目业主上海电气发来的表扬信,诚挚感谢项目团队多年来的辛勤耕耘和杰出奉献,并表达了在后续生产运营期进一步合作的意向。回首往昔,中国煤科沈阳设计院参与并见证了项目建设全过程。巴基斯坦塔尔煤田一区块项目的圆满完成为中国煤科沈阳设计院国际业务的开拓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霄云煤矿成功搭建起集团内部首个智能密控系统,实现智能无人化洗煤新突破
为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提升洗煤厂智能化装备水平,连日来,霄云煤矿成功搭建起集团内部首个智能密控系统,实现智能无人化洗煤新突破。基于密度计、磁性物含量计、合介桶液位计、旋流器压力计等原有硬件设施,矿井对分流阀、补水阀以及分配阀进行巧妙改进,精心搭建起智能密控系统框架。不仅如此,智能密控系统还具备生产参数实时监控能力,这如同为整个洗选线配备了一位“智能管家”。
人民网、山西日报 | 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煤海蛟龙”:历经四次迭代 攻克多项难关
近日,人民网、山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刊发了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题为《“煤海蛟龙”:历经四次迭代 攻克多项难关》的专题报道,以下是媒体报道的内容。在柠条塔煤矿,为充分发挥高端智能装备技术优势,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煤海蛟龙”团队驻扎现场,组织专家授课指导、日常维护考试,助力一线人员快速掌握设备性能,同时针对应用巷道地质条件、一线人员操作习惯,多次对设备优化改进升级,大大提高了掘进效率,缩短了设备试用期,使设备开机率达95%以上,为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多年来,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政策管理
Policy&Management
81项 2024年涉煤政策年终盘点
一月011月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071月24日,《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意见》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132月7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2024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决定》对8部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对《煤炭送货办法》等13部行政法规予以废止,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183月12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完善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行标下载 | 煤矿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EtherNet/IP通信接口和协议 第4部分:液压支架设备数据表
IntelMining撰稿素材来源: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国家能源局于2023年8月6日正式实施了《煤矿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EtherNet/IP 通信接口和协议 第4部分:液压支架设备数据表》,标志着我国煤矿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的通信标准化工作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本次发布的第4部分标准,主要聚焦于液压支架设备的EtherNet/IP通信接口和协议。
关于批准发布《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1部分: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等75项国家标准外文版的公告
2024年第33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第1部分: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等75项国家标准外文版,现予以公告。附件文件下载:2024年第33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4-12-31本篇文章或报道转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河南省耗煤项目煤炭消费替代管理办法 (2024年修订)》印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有关要求,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规范耗煤项目煤炭消费等量或减量替代管理,我委制定本办法。
矿安〔2025〕2号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矿用自救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第二条按规定应配备使用自救器的矿山企业、对矿山企业使用管理自救器负有安全监管监察职责的部门,适用本规定。自2025年6月起,矿山企业采购的自救器必须加施自救器电子标签。验收不合格的自救器严禁投入使用。第十一条入井人员随身携带的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第三章使用和维护第十二条自救器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3年。
两个爆炸性环境强制国标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
2024年7月24号两个新的爆炸性环境强制国标发布,两个国标均将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这两个国标分别为:GB 3836.15-2024《 爆炸性环境 第15部分:电气装置设计、选型、安装规范》GB 3836.16-2024《 爆炸性环境 第16部分:电气装置检查与维护规范》图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 2024年第16号01标准修订(一)第15部分:电气装置设计、选型、安装规范该部分改变内容相对较多,细节要求更完善和严格,相关从业人员应当仔细阅读,针对性的作出改进。
观点智库
Think Tank
县祥副教授:能源安全视域下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考量
作为新质生产力在能源领域的具体体现,能源新质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然而,培育和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却面临多重现实挑战。为有效应对挑战,应以高质量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的物质前提、以风险防范树立能源贸易安全屏障、以创新引领实现能源产业自主可控、以数据安全推动能源数字化转型等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论文以《能源安全视域下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考量》为题发表于《煤炭经济研究》2024年第12期。
潘云鹤院士解析群体智能系统结构与机制 Engineeri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教授、之江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潘云鹤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3年6月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Analysis of Crowd Intelligence Systems”(群体智能系统的结构分析)的观点述评文章,深入分析了群体智能系统的结构与机制,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文章指出,群体智能是大规模智能个体通过互联网构架参与,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智慧与能力,是解决开放复杂问题的新途径。群体智能系统具有个体智能、共享平台、共同规则、开放性、共识、自动演化等特点。
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四化”建设思考
论文以《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四化”建设思考》为题发表于《智能矿山》2024年第12期。
我国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论文以《我国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为题发表于《煤炭学报》2023年第11期。
期刊专区
Journal
最美封面您来定 | IJCST 2024年最美封面评选投票开始啦!
2024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共出版6期精美封面,每个封面都讲述了一段科研故事,6期封面各显风采。为回顾和探索每个封面背后的故事,编辑部诚邀您参与一年一度最美封面评选活动!第2期:兰州理工大学师媛、Monash University杨萨莎封面文章A mini review on the separation of Al, Fe and Ti elements from coal fly ash leachate封面以蓝天青山及燃煤工厂作为主场景,既展示了大宗固废粉煤灰对环境的危害,又展示了从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中提取有价金属,即粉煤灰变废为宝的过程。
《矿业安全与环保》携手共进 感恩有您——编辑部与在渝青年编委座谈交流
为总结过去一年的办刊工作,优化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促进期刊持续高质量发展,2025年1月16日,编辑部邀请来自重庆大学、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等单位及院内的青年编委在重庆研究院二郎办公楼开展座谈交流。在渝的多名期刊青年编委应邀参会,编辑部全体人员参会。青年编委们在认真听取汇报后,对期刊取得的进步表示赞赏,同时,针对期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计划提出了宝贵意见。针对以上每个方面,青委们都一一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同时对期刊青委们的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致谢丨《绿色矿山》2024年度突出贡献审稿专家
审稿专家是期刊内容质量的重要贡献者,依据2024年度审稿数量、审稿质量、审稿效率,评选出年度突出贡献审稿专家8位,并颁发证书。新的一年,期望广大审稿专家继续关心和支持《绿色矿山》,严把学术质量关,让我们一起继续携手打造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促进绿色矿山建设领域科研成果传播和学术交流!
年终盘点 | 细数《煤炭科学技术》2024年独家记忆
主办了第四届国际矿业青年科学家论坛暨《煤炭科学技术》青年编辑委员会年会、2023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煤炭行业卓越工程师”专题发布会。下载量由2022年的43.44万次上升至2023年52.99万次,增幅超过22%。根据中信所数据,《煤炭科学技术》在22种“能源科学综合类”学科的期刊中“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3项指标均排在第2位。
年终盘点 |《煤炭科学技术》2024年度突出贡献审稿专家
2024年,有551余位专家积极参与《煤炭科学技术》的初审和外审工作,对稿件所涉及内容的创新性、实用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评审意见,帮助作者提高了论文写作质量和研究水平,为提升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煤炭科学技术》编辑部向所有参与我刊论文评审工作的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为感谢审稿专家在审稿工作中科学严谨的作风、客观公正的态度、甘于奉献的精神,综合审稿专家在2024年中审稿的数量、质量、速度等方面表现,进行综合排名,经编委会同意,位居前50的专家获此荣誉。获奖专家将获得编辑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盘点丨《洁净煤技术》2024年度封面
2024年度封面2024年度最佳封面评选活动于2024年12月27日开通投票通道,2025年1月6日截止。首先从反应路径角度对CO2加氢制液体产物的机理进行介绍。此外,还从不同尺度介绍了CO2加氢制备液体产物中催化剂多功能活性位点的构筑和调控机制。最后,在此基础上对CO2催化加氢制液体产物的应用前景进行总结与展望,催化剂的精细设计、工艺条件的探索、反应器的优化以及原子分子层面的催化机理研究等将大大推动CO2加氢制液体产物技术的实用化进程。第六期“新疆大学建校100周年校庆”特刊刊登煤燃烧、煤气化、煤热解及煤化工下游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方向共18篇。
学术会议
Conference
行业聚焦┃2024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成功召开
2025年1月11日,由中国煤科《智能矿山》《煤炭科学技术》主办、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暨技术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自 2021年开始,至今已举办4次,发布会吸引了众多煤矿智能化建设领域的专家及科研、工程技术人员,成为展示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果,交流煤矿智能化科技成果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