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聚焦
Focus
聚焦两会┃人工智能+煤炭,正从理论走向实践
今年,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凭卓越NLP和深度学习技术走红,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随着AI技术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煤炭行业也共识需加快AI与矿山生产融合,推动数智化、绿色发展。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聚焦“人工智能+”并结合行业建言。
中国科技网、中国煤炭报丨中国煤科天玛智控“揭榜挂帅+赛马”,破解无人化采煤新密码
记者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所属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玛智控)获悉,在日前落下帷幕的2024全国煤矿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大赛中,全国共74个智能采煤工作面获得等级认定。天玛智控凭借成熟领先的技术和装备,为34个获奖工作面提供技术支撑,占比高达46%。其中,天玛智控运用“揭榜挂帅+赛马”机制首创的无人化智能采煤新模式立下赫赫战功。
2025中国煤科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暨 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成立10周年研讨会1号通知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在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成立10周年之际,为回顾10年来中国煤科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历程,深入总结、交流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推动下的办刊经验及成效,展望期刊未来,定于2025年4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西安)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期间,在西安组织召开“中国煤科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成立10周年研讨会”。
煤炭领域33个重点方向→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附全文)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围绕能源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需要,明确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立项重点方向和工作要求,持续完善能源行业标准体系,以标准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涵盖电力、核电、煤炭、油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在内的8个领域26个专业方向的168个立项重点方向公布,其中包括煤炭领域5个专业方向33个重点方向。
智能应用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生龙副教授: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矿山事故知识图谱构建
大语言模型可在少量人工标注的高质量数据下显著提高信息抽取的质量且效率较高,然而LLM结合Prompt的方法会产生灾难性遗忘问题。首先,收集煤矿安全生产网公开的矿山事故报告并进行格式修正、冗余信息剔除等预处理。其次,利用LLM挖掘矿山事故报告文本中蕴含的知识,对矿山事故报告文本中的实体及实体间关系进行Kmeans聚类,完成矿山事故本体构建。最后,采用嵌入图结构Prompt的LLM进行信息抽取,实例化实体关系三元组,从而构建矿山事故知识图谱。
论文以《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矿山事故知识图谱构建》为题发表于《工矿自动化》2025年第2期。
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全球首个矿山行业大模型在山东能源落地商用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人工智能 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的“头雁 ”效应。自2020 年起,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共同探讨矿山大模型应用场景,聚焦全球首款矿山行业大模型商用,分析技术架构并突破关键技术,研发出全球首个矿山行业大模型,涵盖视觉感知和数据预测方案,提供多方面样板,实现创新突破与成果转化,在行业内发挥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
论文以《全球首个矿山行业大模型在山东能源落地商用》为题发表于《智能矿山》2025年第2期。
庞义辉研究员:煤机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针对煤机装备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综合管理技术难题,将我国煤机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从煤机装备管理标准体系建设、设备台账流程管理、智能运维管理及系统平台建设等方面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煤机装备管理存在的痛点。研究了煤机装备前期、中期、后期管理目标、业务流程及实施主体,提出了煤机装备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论文以《煤机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为题发表于《煤炭科学技术》2025年第2期。
北斗+无线自组网+AI视频监控技术为矿区电网保驾护航
02 矿区电力杆塔监测系统总体设计针对矿区供电系统日常运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北斗+无线自组网+AI视频监控技术,研究矿区输电线路杆塔状态实时监控、防外破、电力检维修和应急抢修的监测管理系统,为矿区电力杆塔与线路保驾护航。融合应用开发北斗+无线自组网+视频监控技术,研发出电力行业的防外破预警系统和应急通信保障系统。
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为井下移动机器人装上“火眼金睛”
近日,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成功研发出一款专为井下移动机器人量身定制的“32线机械式矿用本安型激光雷达传感器”,好似为井下移动机器人装上了“火眼金睛”,让这些“安全卫士”在复杂的井下环境中,能更精准、高效地执行任务。未来,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的研发团队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致力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为井下移动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更多优质、高效的解决方案,推动激光雷达技术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基础探索
Basic Research
窦林名教授:煤矿覆岩矿震关键层及其破断释能机制
提出了覆岩矿震关键层概念,总结了覆岩矿震关键层特征及其与关键层之间的区别联系,給出了覆岩矿震关键层判识方法。通过分析覆岩矿震关键层破断过程中的裂隙发育和能量演化规律,揭示了覆岩矿震关键层破断释能机制。此外,覆岩矿震关键层内部还出现了水平向的层内裂隙,层内存在节理应变能和剪切耗散能聚集区,覆岩矿震关键层具有分层破坏特征;⑤ 当岩体所承受的实际最大应力超过岩层或结构接触面强度极限时,覆岩矿震关键层出现破断或结构失稳,形成覆岩型矿震,该过程中部分弹性应变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为矿震能量以及各类耗散能等。
论文以《煤矿覆岩矿震关键层及其破断释能机制》为题发表于《煤炭学报》2025年第1期。
朱廷钰研究员团队:贵金属负载催化剂用于CO氧化研究进展
贵金属负载催化剂因其催化效率高、耐水抗硫性能好,在CO催化净化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贵金属的稀缺性和昂贵价格以及复杂的烟气组分,限制了其在工业烟气治理领域的应用。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典型贵金属负载催化剂在CO催化氧化领域的应用情况。其次,探究了制备方法、贵金属分布状态以及配位环境等物化性质,以及H2O和SO2对CO催化性能的影响。随后,总结了贵金属负载催化剂上的CO反应机理。最后,展望了贵金属负载催化剂催化氧化CO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开发适用于烧结烟气的CO贵金属负载催化剂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成果以《贵金属负载催化剂用于CO氧化研究进展》为题发表于《能源环境保护》2025年网络首发。
陈梦君教授:飞灰真空熔融处理过程污染物变化研究
然而,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中含有多种重金属、氯化盐、二噁英等有害物质,若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通过真空熔融处理飞灰,可以高效去除重金属和氯化盐,快速分解二噁英,从而显著降低飞灰毒性。本研究通过调控处理过程中的温度、真空度和保温处理时间等参数,发现飞灰真空熔融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 400℃、真空度100 Pa和保温处理时间3 h。同时,飞灰中的总氯及可溶性氯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92.00%和96.85%。真空高温熔融技术在飞灰高效处置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本研究为飞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技术提供了参考。
成果以《飞灰真空熔融处理过程污染物变化研究》为题发表于《能源环境保护》2025年网络首发。
黄冬梅 副教授:单轴压缩条件下含孔洞裂隙红砂岩力学行为及声发射特征分析
为了研究含孔洞裂隙缺陷岩体的力学行为和声发射特征,利用PFC软件对不同裂隙倾角的红砂岩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其破裂特征、应力应变全过程及声发射特征,初步探讨了岩样的损伤演化特性。单裂隙岩样的裂隙倾角越大,产生明显声发射的应变范围越小;裂隙未贯通孔洞岩样发生声发射信号的时间更早于其他2种类型岩样,3种缺陷类型岩样均在裂隙倾角为90°时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最高。
论文以《单轴压缩条件下含孔洞裂隙红砂岩力学行为及声发射特征分析》为题发表于《矿业安全与环保》2024年第6期。
技术刷新
Technology Refresh
中国煤科重庆研究院成功研制高性能多跳矿山应急无线通信系统
近日,中国煤科重庆研究院研制的高性能CES-80矿山应急无线通信系统,在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昌鑫铁矿完成全场景组网测试。矿井灾后应急救援环境极其恶劣,原有的电力、监控及人员定位等系统几乎全部瘫痪。CES-80矿山应急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由无线通信基站、音视频通讯终端及通信管理平台组成。下一步,中国煤科重庆研究院将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1245”总体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应急救援产品线,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与迭代升级,筑牢矿工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我国矿山安全与应急救援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邱吉尔:基于改进迁移学习的煤矿井下设备音频信号故障诊断方法
煤矿井下生产运行环境恶劣,其关键设备如瓦斯泵、通风机、采煤机等长期处于启动状态,易产生缺陷性故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迁移学习的煤矿井下设备音频信号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煤矿设备音频信号进行梅尔频率倒谱系数特征提取,捕捉设备运行状态中的关键信息,得到故障特征二维系数图。
论文以《基于改进迁移学习的煤矿井下设备音频信号故障诊断方法》为题发表于《工矿自动化》2025年第2期。
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攻克软岩治理难题 引领行业技术革新
近日,由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主导攻关的《清水营煤矿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估及综合控制技术》大型技术项目取得新进展,项目组编制的《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综合控制技术团体标准草案》正式通过专家组立项评审,并被评定为"具备行业普适性与前瞻性",为我国亿吨级煤炭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核心技术支撑。开采研究院因此获得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2025年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治理成效砥砺奋进再出发 智领行业新未来此次标准草案的通过是对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科技创新能力的权威认证。
徐卫林院士团队研发新型纱线,高危环境防护、监测、控温全搞定 Engineering
近日,一项发表于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的研究成果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曙光。来自武汉纺织大学的徐卫林 院士 团队与苏州大学方剑教授团队携手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分层芯鞘结构的耐化学性纱线及其织物,在安全监控与热管理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特制测试装置进一步验证,与棉织物和商用化学防护织物相比,HCST 能有效阻挡化学溶液,保护易腐蚀材料,这得益于 PTFE 保护层对化学溶液的阻隔及应变时对间隙的调控作用。此项研究成果成功克服了化学防护、运动监测与热管理难以兼顾的难题,为高危环境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可靠的防护。
企业新闻
News
国家能源集团投运国内首套5G智能光伏清扫机器人
3月10日,国家能源集团国神公司在哈密煤电公司花园电厂投运国内首套风沙地带5G+智能光伏自动清扫机器人,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5G+工业互联网技术在光伏清洁运维行业的应用典范。该项目于2024年12月底进行试运,在无需外接水源、电源的情况下实现对光伏组件进行全天候、多频次清扫,具备极端天气适应能力、设备低成本维护运行能力。
煤航集团“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功获批并启动实施
近日,中煤地质总局煤航集团与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南大学等联合申报的“中高山-浅覆盖区星-空-地-井快速评价技术”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功获批并正式启动实施。目前,煤航集团已按照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要求,组织总局领军级人才和核心技术骨干正式启动项目实施。
宁煤牵头废水利用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
近日,科技部公布“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立项结果,由宁夏煤业牵头申报的“煤转化过程中废水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项目获批准立项。 此次成功立项标志着宁夏煤业在废水资源化利用研发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深化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并通过技术创新和工程示范,将显著提升煤化工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助力煤化工行业实现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中国煤科唐山研究院国家选煤机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正式获批防爆电气CCC认证国家级指定实验室
近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认监委关于发布燃气燃烧器具等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机构指定决定的公告》,其中正式批准中国煤科唐山研究院国家选煤机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成为防爆电气产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实验室。这一资质标志着唐山研究院在防爆电气领域的技术能力、检测水平及行业权威性获得了国家认监委和行业的高度认可。
香港大学席宁教授一行到访中国煤科
3月10日,香港大学席宁教授一行到访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科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见中,天地科技总经理张林等出席会议。席宁教授围绕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做了专题报告。双方就推进机器人技术在煤炭行业应用、深化香港高校与内地产学研合作达成共识。中国煤科科技发展部,国际分公司及相关单位技术负责人参加会议。
中国中煤承建的亚洲最大储煤筒仓临海地基建设完成
近日,中国中煤承建的两座亚洲最大储煤筒仓——中煤岱山鱼山电厂输煤筒仓正式进入仓体工程,成为多途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支撑。两座储煤筒仓规模体量相同,高度均为68.5米、直径52米、储量高达8万吨,比在用全亚洲最大的储煤筒仓高25米、直径拓宽12米、储量增幅33%,预计在2025年12月底前建成。
全国煤炭标委会秘书处丨煤科院煤化学及煤质标准化班组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近日,全国妇联在京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会上表彰了一批全国三八红旗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和全国巾帼文明岗,煤科院煤化学及煤质标准化班组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团队负责人丁华2020年受聘为中国煤科首席科学家,现兼任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在煤化学基础研究和煤质标准化领域成果丰硕,引领团队积极探索,不断突破。煤化学及煤质标准化班组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科研工作者的担当与奉献,展现了煤科院巾帼队伍的时代风采。
政策管理
Policy&Management
标准引领两化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 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5年第4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国家标准GB/T 45341-2025《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正式发布。下一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全国两化融合标委会数字化转型标准工作组将积极做好GB/T 45341-2025《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国家标准的宣贯推广工作,持续拓展标准应用广度和深度。
《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低热值煤发电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8件规范性文件废止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的要求,我局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因制定依据已失效、调整对象已经消失、主要内容已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等原因,决定废止《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低热值煤发电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8件规范性文件。
关于征求《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办法(再次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前期,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起草了《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办法》,并公开征求了意见,经梳理研究分析,对《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再次征求意见(附件1)。请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有关省级局组织本辖区煤矿研提修改意见,并汇总反馈。联系人及电话:张臻豪,010-64464787、64464294(传真);
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加强新时代矿山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矿山安全文化建设,实现矿山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组织起草了《关于加强新时代矿山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附件1),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联系人及电话:富强,010-64461730。
关于开展煤炭行业大模型技术应用情况专项调查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人工智能+”行动战略,培育和挖掘具有煤炭行业特色的大模型技术应用实践,推进行业大模型产业生态构建和数字产业发展,摸清行业大模型技术研发与应用现状,积极探索利用大模型技术赋能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经研究,决定开展煤炭行业大模型技术应用情况专项调查工作。
关于印发《煤矿智能化建设典型场景应用成果汇编》的通知
为积极推广煤矿智能化建设先进技术、装备及管理经验,发展煤炭新质生产力,我会面向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智能化示范煤矿征集了一批煤矿智能化建设场景应用成果,经过行业专家评审,形成了《煤矿智能化建设典型场景应用成果汇编》,现予印发。请各有关单位认真学习借鉴典型经验,因地制宜推广智能化建设的有益做法,广泛宣传智能化建设成效,助力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观点智库
Think Tank
严红青年编委团队:煤矿岩巷TBM快速掘进研究进展与展望
基于TBM在岩巷掘进中的显著优势,分析了我国煤矿岩巷TBM发展阶段分类及总体特点,归纳了2015—2024年煤矿岩巷TBM应用特征,包括主要应用省份、岩巷类型、刀盘直径和生产集团;分别从超前探测和预测预报技术、矿井生产地质条件适应性技术和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三个方面分析了煤矿岩巷TBM掘进技术现状;最后从深部岩巷围岩稳定性控制、超前探测和掘进参数、装备构件适应性和快速组装工艺三个方面对煤矿TBM后续研究提出展望,对于煤矿TBM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文以《煤矿岩巷TBM快速掘进研究进展与展望》为题发表于《煤炭工程》2025年第1期。
井筒建设行业格局与智能建井新局发展策略
矿山资源开发、水利水电、综合交通、城市建设与新兴储能等领域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大且发展迅速,井筒功能类型更加多样,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建井环境趋于极端,如何实现井筒的安全高效建设是关系人民生命安全、资源能源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论文以《井筒建设行业格局与智能建井新局发展策略》为题发表于《建井技术》2025年第1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刘琦教授团队:二氧化碳原位矿化封存技术机理认识和研究前沿综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刘琦教授团队近期发表了关于原位矿化封存技术(也称玄武岩矿化封存,一种新兴的CCUS技术)的综述文章,介绍了原位矿化封存的机理,讨论了影响原位矿化反应动力学的主要因素,综述了现阶段原位矿化封存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基于当前研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相关成果以“Review on in-situ CO2 mineralization sequestration: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frontiers”为题发表在IJCS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https://doi.org/10.1007/s40789-025-00755-8)。
全国人大代表袁亮院士:智能化、无人化是煤矿深部开采发展方向
DeepSeek、机器人等在近期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谈及今年两会带来的建议,袁亮关注深部能源资源开发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建议打造深地科学研究“国家队”Q今年两会你关注哪些热点?当前深部开采面临多重挑战。
张世丽代表:推进“5G+工业互联网”在煤炭行业融合创新
“推进‘5G+工业互联网’在煤炭行业融合创新,是推动能源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设备科副科长张世丽说。部分煤矿尚不满足应用“5G+工业互联网”的条件,服务商与煤炭企业仍然存在对接问题。三是标准体系尚未建立,“5G+工业互联网”应用尚不规范。为此,张世丽提出三点建议。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技术与标准组、标准协调推进组,加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标准体系制定工作,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
SEL 生物炭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潜在影响的全球分析
识别哪些生物炭属性或土壤属性对提高主要的作物类型产量最有效;评估生物炭是否能提高不同土壤质量的关键指标。目前,国内外关于生物炭土壤改良的研究,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本研究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利用来自全球田间试验的1011个配对数据,评估了生物炭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生物炭施用通过提高土壤的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土壤pH值,降低土壤容重,来改善土壤质量,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期刊专区
Journal
关于征集“2024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化先进成果、杰出人物、创新团队”的通知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的关键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广智能化先进成果,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由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智能矿山》杂志组织开展“2024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化先进成果、杰出人物、创新团队”征集工作,并拟于2025年5月下旬召开2024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成果发布暨选煤厂智能化建设论坛。
《洁净煤技术》2023—2024年度高影响力论文Top20
为激励科研创新,繁荣学术交流,鼓励更多高水平创新成果发表在祖国大地上,依据选题重要性、内容创新性、方法科学性、成果影响力等多个维度,结合中国知网被引量、下载量等数据,经严格评审,评选出《洁净煤技术》2023—2024年度高影响力论文Top20,恭喜入选论文作者,同时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本刊的大力支持。
《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到中国矿业大学交流
近日,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团队走进中国矿业大学,开展交流活动。3月4日下午,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毕永华一行到中国矿业大学座谈交流。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出席会议。随后,“三刊”先后与中国工程院赵跃民院士团队、科学技术研究院、矿业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许家林教授团队开展深入座谈交流。
《煤炭学报》到中国矿业大学交流
近日,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期刊编辑团队走进中国矿业大学,开展交流活动。3月4日下午,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毕永华一行到中国矿业大学座谈交流。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出席会议。此次开展的“三刊”走进中国矿业大学系列活动,加强了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间交流与合作,双方都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今后继续深化在煤炭科技研究、学术出版、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推进煤炭事业共同发展。
《煤炭科学技术》到中国矿业大学交流
近日,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煤炭科学技术》《煤炭学报》《国际煤炭科学技术学报(英文)》期刊编辑团队走进中国矿业大学,开展交流活动。3月4日下午,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毕永华一行到中国矿业大学座谈交流。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出席会议。随后,“三刊”先后与中国工程院赵跃民院士团队、科学技术研究院、矿业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许家林教授团队开展深入座谈交流。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 专刊 征稿
在这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为深入总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年来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展望未来发展路径,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煤田地质与勘探》面向社会各界开展“煤矿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征稿活动,系统总结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请广大专家、学者积极撰写相关文章,踊跃投稿,录用文章拟于2025年7—9月正刊发表。投稿时计划栏目为“黄河战略专刊征稿” 。
《矿产保护与利用》2025年煤原位清洁转化理论与关键技术专题征稿
为加快国内在该领域的成果交流与理论技术创新、推动煤炭原位清洁利用技术应用取得重大突破,《矿产保护与利用》期刊特邀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东振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浩教授、山东科技大学辛林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李怀展教授、中国矿业大学蔡承政副研究员、新疆大学冯烁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李龙龙副研究员、中国石油吐哈油田王兴刚高级工程师担任客座主编,共同组织出版“煤原位清洁转化理论与关键技术”专题。
《矿产保护与利用》2025年“协同开采理论与技术”专题征稿
针对复杂采矿体开采的技术瓶颈,“协同开采”理念应时而生。为进一步推动“协同开采”新分支学科的深入发展,提高我国复杂难采矿体的安全、高效、绿色、和谐开采技术水平,《矿产保护与利用》特邀请广西大学陈庆发教授、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解联库教授、昆明理工大学程海勇教授、江西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李海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南大学高峰副教授、江西理工大学曾鹏副教授担任客座主编,共同组织出版“协同开采理论与技术”专题,拟于2025年第3期(6月份)刊发。收稿日期:截至2025年5月20号。
学术会议
Conference
直播预告 |【煤炭学报大讲堂】走进河南理工大学,对话魏建平教授
为方便大家了解磨料空气射流破煤岩理论与技术最新进展,第39期将走进河南理工大学,邀请魏建平教授于2025年3月19日(下周三)15:00—17:00,线上线下同步分享“磨料空气射流破煤岩理论与技术”,同时本次大讲堂还邀请了《煤炭学报》编委、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振华教授担任主持人,敬请期待!01主持人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振华 教授02手机端观看方式03电脑端观看方式电脑端登录微信,关注视频号,点击头像即可观看直播04线下参会地点河南理工大学 安全学院10105线上观看提问可以通过煤炭学报视频号直播页面留言,魏建平教授将会回答相关问题。
会议通知┃第五届西部煤矿智能化学术论坛第一轮会议通知
为深化煤矿智能化技术应用、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将于2025年5月9日-11日在陕西西安举办“第五届西部煤矿智能化学术论坛”,聚焦煤矿智能化关键方向,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西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共绘西部煤矿智能化新蓝图,诚邀行业同仁齐聚西安!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陕西省矿山机电装备智能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202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