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亮院士:废弃矿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中国能源结构“缺气、少油、相对富煤”的基本特征,决定了煤炭在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2020年,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56.7%,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73%、43%。中国工程院预测:2050年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还将保持在50%左右,2050年以前,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煤炭仍将长期在能源体系中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功能,承担能源安全“兜底”使命。同时,应对全球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煤炭工业也承担着加强废弃矿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在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还要做好煤炭这篇文章,为综合开发利用废弃矿井资源、推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国内绿色煤炭资源量逐年减少,废弃矿井数量日益增多。“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退出煤矿约5500处、退出落后煤炭产能10亿t,“十四五”期间煤矿数量还将进一步压缩。关闭/废弃矿井中赋存遗留煤炭资源量高达420亿t,非常规天然气近5000亿m3,矿井水(约1/3矿井为水资源丰富矿井)及地热资源,同时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约60万m3/矿)、生态开发及工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废弃矿井在抽水蓄能、空气压缩储能、遗留煤层气地面抽采、遗留煤炭地下气化、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等方面的高效开发利用将在能源行业减碳、降碳、控碳、增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开发利用好废弃矿井资源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重要战略部署,同时是践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乌克兰、奥地利等国率先开展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开发利用模式,成效显著。如利用废弃矿井进行旅游开发,将废弃矿井开发为医院,利用废弃矿井修建极深地下实验室,将废弃矿井改建为地下储气库,将废弃矿井作为压缩空气蓄能发电站,利用废弃矿井进行抽水蓄能发电,将废弃矿井用于放射性核废料处置。

  

  相比之下,国内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关键技术不成熟,先导示范工程相对缺乏,仅在煤矿瓦斯(煤层气)、煤炭地下气化、地下水库构建等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方面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开展了废弃矿井储气库、储油库以及工业旅游等功能化利用方面的探索性研究。

  

  针对中国煤炭资源安全与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性问题,开展中国煤矿安全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研判煤矿安全重大变革,提出新时代煤矿安全科技重大需求及发展战略,及基于能源化、资源化、功能化的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形成废弃矿井油气储库和核废料处置库的库址筛选原则和技术方法,构建基于抽水蓄能的气油水光互补能源技术体系,建立关闭矿井+旅游产品、关闭矿井+产业融合、关闭矿井+区域协同模式,明确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技术路线、时间表。系统部署废弃矿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础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先导示范工程实践,对国家低碳能源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要准确把握全球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源需求,应对煤炭资源逐渐由主导能源向兜底保障能源角色转变,发挥科技创新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创新建立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投入长效机制,加大科技人才保障力度,加强废弃矿井综合开发利用工程科技与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支持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推动废弃矿井能源化、资源化、功能化综合开发利用,推进“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开发利用模式,促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服务国家低碳能源结构转型,力争在2025年,废弃矿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取得重大突破;2035年,废弃矿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达到35%;2050年,废弃矿井开发利用率达到50%以上,开发利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煤矿智能化重要进展与高质量发展方向
  • 2精煤泥双段弧形筛在棋盘井选煤厂的应用
  • 3南芬露天矿智能穿爆系统
  • 4山东能源薄煤层工作面智能化开采创新实践
  • 5特厚煤层开采坚硬顶板覆岩结构及其演化特征分析
  • 6基于孔间直流电透视的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电阻率时移变化规律与机理
  • 7近距离煤层下伏煤层巷道顶板破坏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
  • 8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
  • 9上解放层开采解放作用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 10采掘工作面一体化采回联动喷雾降尘系统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2024年度中国煤科十件大事揭晓
  • 2膏体与固体协同综采充填技术研究
  • 3资产处置中人员安置问题与对策研究
  • 4《煤炭经济研究》2025年第1期 | 刘虹编委:“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炭资源流动特征及碳排放测算研究
  • 5王乾:煤系页岩总有机碳含量与成熟度对厌氧发酵产甲烷性能的影响
  • 6500MW!隆基绿能中标国内单体最大集中式BC项目
  • 712月内蒙古煤炭价格环比下降
  • 8湖南省商务厅:预计2025年煤炭价格将呈窄幅波动态势运行
  • 91月第二周广西煤炭价格窄幅回升
  • 10煤矿井下劳动定额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24小时内最火

  • 1金属
  • 2
  • 3冲击地压
  • 4平衡水分
  • 5高密度沉淀池絮凝搅拌器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6基于千眼视频智能分析的综合安全管理系统
  • 7超声波测风量
  • 8数据中心
  • 9水化学分层
  • 10垂直 分层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2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 3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4中国矿业大学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5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6河南理工大学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 7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工程学院
  • 8中国矿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 9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共伴生能源精准开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10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