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聚焦
Focus
光明日报、光明网、澎湃新闻丨地下百米的智慧革命: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解锁极薄煤层“无人开采”密码
近日,光明日报、光明网、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刊发了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地下百米的智慧革命: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解锁极薄煤层“无人开采”密码》的专题报道,以下是媒体报道内容。传统工艺下极薄煤层作业空间不足成人高度、设备难以施展,长期面临“采得出但采不好”的困境。站在新起点,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已着手构建智能开采技术生态圈。未来,这些在地下深处淬炼出的中国智慧,或将沿着“一带一路”点亮更多矿山的“智慧之眼”,为全球能源革命提供东方解决方案。
ICCU研究里程碑:国内外11家院所联合发布权威综述
碳捕集与利用技术能耗高且流程复杂,推广难度大,CO₂捕集-利用一体化(ICCU)通过“捕集-催化”双功能材料实现原位转化与吸附剂再生,可大幅简化流程并降低能耗。本文旨在综述ICCU最新进展,阐明材料构效关系与反应机理,归纳双功能材料的设计准则。结合光/电催化等非热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低温高效路径拓展思路。点明了未来需聚焦材料规模化制备与反应器优化,加速ICCU工业化应用。本文为工业低碳化转型提供了材料设计与系统集成的方案参考。
AI+矿山 数智领航 | 2025"人工智能+矿山"创新发展论坛欢迎您!
为人工智能注入“光子”算力!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自2005年启动以来已举办20届,本次活动由近140位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从700多项基础研究成果中遴选出31项成果,邀请包括440余位两院院士在内的2700余位专家学者对这31项成果进行实名投票,评选出10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清洁能源 前沿应用
3月26日至28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博览会以“聚焦能源新质生产力,绿动电力生态供应链”为主题,集中展示清洁能源领域的最新技术突破、创新产品和前沿应用场景,旨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微型磁性机器人可在人体内“虚拟活检”
它能在人体内深处执行3D扫描进行“虚拟活检”,并首次从胃肠道或肠道深处获取了高分辨率3D超声图像,这标志着早期癌症检测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机器人实现的“虚拟活检”,无需侵入性操作即可获得诊断数据,使得医生能够在单一程序中完成病变的检测、分期乃至潜在治疗。研究团队采用一种名为oloid的3D几何形状赋予了磁性医疗机器人前所未有的运动范围,包括滚动动作,这对于体内精确导航与成像是至关重要的。团队将oloid形状及其独特的滚动能力整合到一种新型的磁性柔性内窥镜中,并配备了一个小型高频成像装置,用于捕捉内部组织的详细3D图像。
光明网:看中国煤科如何用“技术利剑”破局水产品污水治理
4个月建厂,3000吨/天,365天零停机!看中国煤科如何用“技术利剑”破局水产品污水治理:创新构建高氮磷适配工艺体系+24h精“智”运维,实现污水治理实时响应,污水变清流,见证科技治污的硬核实力!
智能应用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胡咤咤副教授 金毅教授团队: 基于µCT和深度学习的煤裂隙智能提取方法
方法提出一种基于Trans-UNet网络和CT图像的煤裂隙提取方法,Trans-UNet结合了Transformer模块和卷积神经网络的优点,不仅具备全局特征提取能力,还能够捕捉图像中的局部细节特征,大幅提高了分割精度和网络的鲁棒性。随后,利用Trans-UNet网络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割,提取裂隙特征,并比较不同神经网络模型的分割结果。结合CT图像的细粒度特征,将Trans-UNet网络应用于煤裂隙提取任务,是一种高效且准确的解决方案,为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相关图像处理任务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以《基于µCT和深度学习的煤裂隙智能提取方法》为题发表于《煤田地质与勘探》2025年第2期。
赵继云教授:液压支架大功率供液系统的现状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为进一步保障采煤工作面支护安全,保证液压支架跟机速度,总结供液系统发展现状、提炼智能供液关键技术需求和发展方向是实现大功率供液系统性能跃升的首要环节。聚焦综采工作面可靠高效应用需求和高水基液压系统智能化技术前沿,分析了限制供液系统控制性能突破的理论瓶颈,全面地总结了目前大功率供液系统关键技术研发的不足;论述了从元件和系统层面提升控制性能及其可靠性以支撑大功率液压支架供液系统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液压支架供液系统的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论文以《液压支架大功率供液系统的现状与智能化发展趋势》为题发表于《煤炭学报》2025年第1期。
央企超500个场景布局应用人工智能
“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超500个场景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该负责同志介绍,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指导央企紧盯发展态势、服务国家战略,全力当好国家智算基础设施的重要供给者、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破题者、产业体系化布局的重要组织者,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全方位能力,在应用、算力、数据、模型等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领域取得积极成效。此次会议上,多家中央企业相关负责人畅谈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情况。
AI将成为石油工程现场“决策者”
杨林杰致力于将DeepSeek落地,为钻井施工赋能。用AI监测设备状况 最近,胜利石油工程公司70169队司机长肖路路的巡检工作有了变化。AI对石油工程产业发展模式的改变,不仅仅体现在对设备的管控上。为扩大覆盖面,中国石化集团首套石油工程井场安全智慧管控系统应运而生。让AI决定钻头走向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的智能化转型蓝图,锚定在“智能钻井”的构想。何洪涛说,下一步,就是让AI替代人工,让AI决策钻头走向。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的探索,是石油工程产业转型升级、拥抱数智化的生动写照。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广东局监察执法二处率先利用无人机辅助监察助力矿山“智慧防汛”
广东省即将进入汛期,为切实加强辖区露天矿山汛前安全生产工作,严防自然灾害引发矿山事故灾难,筑牢防汛安全屏障。3月17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广东局监察执法二处结合计划监察,采用无人机技术,对怀集县露天矿山开展防汛专项帮扶,通过“空中巡查+智能分析”模式,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为矿山做好防汛准备提供科技支撑。下一步,监察执法二处将常态化推进无人机辅助监察,推动科技与监察深度融合,构建“空地一体化”的矿山安全监察新模式,为矿山防汛插上“智慧翅膀”。
易控智驾副总裁林巧:露天矿矿用卡车无人驾驶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
露天矿智能化建设是实现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及减人、增安、提效的有效途径。矿山无人驾驶大规模常态化应用是露天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可推动矿山生产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运输技术,为露天矿山智能化建设奠定扎实基础。随着露天矿无人驾驶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作业场景复杂度快速加深,运输作为露天矿生产的重要环节,每年至少保证300 天的安全、高效作业,对无人驾驶纳入正式生产流程、规模化应用的场景适应性、环境适应性和稳定可靠性提出了极高要求,不同矿区工况特点对技术通用性和可靠性带来多项挑战。
论文以《露天矿矿用卡车无人驾驶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为题发表于《智能矿山》2025年第2期。
基础探索
Basic Research
李金雨 李懿欣 纪和等:无烟煤聚集态分子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深入探究煤聚集态分子的结构特征对于理解煤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林华煤大分子平面结构模型,其分子式为C212H156O9N2S3,其中芳香结构单元包括1个苯环、6个萘环、2个菲环、2个蒽环、1个四元芳香环、1个五元芳香环、1个吡啶、1个吡咯、1个噻吩。利用MaterialStudio软件对煤大分子结构模型进行分子力学及分子动力学优化,得到林华煤聚集态分子模型,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密度校验、孔隙特征校验和甲烷吸附测试,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论文以《无烟煤聚集态分子模型的构建与验证》为题发表于《煤炭转化》2025年第1期。
王兴宝副教授和李文英教授团队:煤直接液化溶剂中氢气溶解度的理论分析
太原理工大学王兴宝副教授和李文英教授团队提出,煤直接液化中的氢来源于液化溶剂或溶剂中溶解的氢气,研究氢气在液化溶剂中的溶解度对于深入了解煤直接液化过程中氢气和供氢溶剂所发挥的作用有重要的意义。相关成果以“Theoretical analysis of hydrogen solubility in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solvents”为题发表在IJCS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https://doi.org/10.1007/s40789-024-00674-0)。
赵光明教授:动载循环作用下砂岩的动态力学响应及破坏特征
针对深部矿井开采过程中岩体自稳能力差、动力灾害频发等问题, 采用自主研发的ZST1500微机控制电液伺服煤岩动静组合自适应耦合试验系统, 开展了不同幅值与频率的砂岩单轴动载扰动试验, 分析了动载作用下砂岩动态力学响应规律与破坏特征。动载幅值主要通过提升塑性变形量来实现对砂岩的弱化作用; 而动载频率提升降低了动载循环间隔, 在砂岩内部形成小增量、短时、连续的损伤, 从而实现对砂岩的弱化作用。随着动载幅值增加, 砂岩微观裂隙起裂、扩展程度递增, 剪切裂纹占比增大; 随着动载频率增大, 砂岩拉伸裂纹占比增大。
论文以《动载循环作用下砂岩的动态力学响应及破坏特征》为题发表于《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2025年第1期。
研究发现近几十年全球土壤温度正在加速变暖
此前的研究利用区域气候模式WRF和全球-区域气候模式系统长期模拟试验以及结合统计诊断分析,揭示土壤温度反馈对东亚夏季气候变率尤其是地表气温变率具有重要影响,未来土壤温度和大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将呈现新的空间分布格局。此外,研究还发现土壤温度反馈对我国与东亚的高温热浪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植被状况等先兆陆面物理要素在我国夏季极端高温定量化预测模型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跃刚教授:煤中有害矿物质富集特性及其热工艺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进展
低碳、零减排与提效是当今煤炭清洁利用的主题,煤中矿物质的结渣与污染性是制约洁净煤工艺的瓶颈。分析了煤中矿物质赋存与富集分异特性,归纳了有害矿物质的成因类型,探讨了煤中矿物质热迁变的煤阶、矿物质结合方式、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矿物质成分和反应温度、反应气氛、反应压力、灰中其他成分等地质与工艺影响因素,综述了煤中有害矿物质在气化、液化、热解炼焦以及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转化机制机理,揭示了气化、液化、热解和燃烧过程中微量元素的不同挥发程度。
论文以《煤中有害矿物质富集特性及其热工艺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进展》为题发表于《煤炭学报》2025年第1期。
华南理工大学刘军JACS丨-50℃至60℃宽温域安时级准固态锌空电池!顾腾腾一作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实用准固态锌空气电池体系,空气阴极采用多活性位点的MnFeCoNiRu高熵合金均匀锚定于碳纳米纤维(MnFeCoNiRu/CNF),电解质为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P(AA-co-AM)有机水凝胶,兼具抗冻与导电特性。2025年3月23日,华南理工大学刘军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期刊发表题为“Ampere-Hour-Scale Quasi-Solid-State Zinc-Air Batteries with a Wide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50 to 60 ℃)”的研究论文,团队成员顾腾腾为论文第一作者,刘军为论文通讯作者。
伍永平教授:煤岩结构瞬变诱冲机理
冲击地压是深部煤矿开采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揭示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是其灾害评价、预测及防治的前提和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模拟实验和现场实测互馈综合研究方法,在综合厘定覆岩空间结构与其力学响应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结构瞬变激励下采场煤岩的力学响应和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在实际工程中,应基于煤岩结构与其动、静力学响应的内在关联,基于“调结构、控响应”的理念,建立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论文以《煤岩结构瞬变诱冲机理》为题发表于《煤炭学报》2025年第1期。
技术刷新
Technology Refresh
国氢科技:氢能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技术突破与政策协同点燃绿色引擎
新华网3月17日电 3月26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正在北京举行,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先进制氢BG 区域市场总监张伟佳在博览会现场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随着政策支持持续加码、技术加速突破,氢能产业正从培育期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迈进,预计 “十五五” 期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拐点。未来,国氢科技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氢能在能源、交通、工业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为 “双碳” 目标贡献氢能力量。
贵州煤矿区煤层气(瓦斯)高效抽采关键技术
论文以《贵州煤矿区煤层气(瓦斯)高效抽采关键技术》为题发表于《煤炭科学技术》2025年第3期。
基于钻孔数据的断层带结构数值模型构建及应用探索
论文以《基于钻孔数据的断层带结构数值模型构建及应用探索》为题发表于《煤炭学报》2025年第3期。
中国煤炭报:煤科院露天煤矿边坡预警系统再升级
近日,由煤科院自主研发的“山石”露天煤矿边坡预警系统 V3.0,在国家能源集团平庄煤业公司白音华一号露天煤矿成功应用。据了解,传统的露天煤矿监测预警多采用模型单一的分散式预警系统,易受偶发因素影响,导致误报漏报,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煤科院技术研发团队自 2013 年开始,围绕监测数据高效捕捉和边坡变形稳定判别两大需求,自主研发了“山石”露天煤矿边坡预警系统,并持续推进该系统实现 3 次技术迭代升级。
面向绿电–氢–氨耦合系统的自适应分布鲁棒调度优化
论文以《面向绿电–氢–氨耦合系统的自适应分布鲁棒调度优化》为题发表于《洁净煤技术》2025年第3期。
煤基固废与高盐废水“固液协同”充填处置关键技术
论文以《煤基固废与高盐废水“固液协同”充填处置关键技术》为题发表于《煤田地质与勘探》2025年第1期。
企业新闻
News
国神公司挖掘机与无人矿卡协作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3月24日,国神公司“远程控制挖掘机与无人驾驶宽体卡车协同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科学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5年度首个鉴定通过科研项目,由国神公司牵头,与中煤科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路凯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
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公司螺旋式卸船机技术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3月20日,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公司《适应多煤种的大型智能螺旋卸船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取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静定结构柔性传动中间支撑技术和智能化取料作业技术达到国际同类技术领先水平。该公司围绕“大出力、全煤种接卸、无人值守操作”三大核心目标,成功研制并投用适应全煤种2000t国产无人值守螺旋式卸船机。自投运以来,该公司螺旋式卸船机已安全运行超过2500小时,并实现深度无人值守,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稳定、绿色发展提供保障。
中国煤科天玛智控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双碳路上再添新绿
近日,中国煤科天玛智控顺义创新产业基地联合厂房屋顶光伏工程项目正式实现并网发电。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天玛智控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通过实施光伏发电项目,有效降低传统能源消耗,为智能工厂提供清洁可再生电力。此次光伏项目的成功落地,展示了天玛智控在新能源技术应用上的前瞻性与创新力,为传统工业厂区绿色改造提供了示范样本。未来,中国煤科天玛智控将以此次并网为起点,加速推进光伏二期项目筹备,同步探索储能系统、能源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应用,努力打造零碳工厂标杆,助力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光伏银粉技术实现全球领跑
3月24日,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传来消息,该集团所属企业——苏州银瑞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自主研发的纳米银粉实现跨越式突破,其核心性能指标超越国际同类产品。这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光伏导电材料领域成功打破海外垄断,为全球光伏产业升级注入“中国动能”。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加快创新发展,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转型,于2012年设立苏州银瑞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布局光伏银粉领域。在光伏电池生产线上,一粒粒直径不足头发丝百分之一的纳米银粉,正悄然掀起一场产业革命。
中国煤科南京设计院:智能化转型锻造煤炭工业新质生产力
面对煤炭行业智能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国煤科南京设计院以“创新驱动 做强主业”战略为指引,率先打响智能化转型攻坚战。这家扎根煤炭行业六十余载的“老牌劲旅”,从成立之初专注煤炭工业设计,到如今积极拥抱智能化变革,正以科技创新为破局之刃,通过“智慧赋能+专业深耕”双轮驱动,在能源革命主战场书写着新时代的转型答卷。2024年,南京设计院智能化业务占比首次突破50%,见证着这家国字号煤炭工业设计院向“国内一流特色智慧设计院”的华丽转身。
学习强国:中国煤科:以科技之力守护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之源,孕育了万物;然而在煤炭资源开采中,水害是主要灾害之一。在漫长的工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保护与煤炭资源安全开采成了一对无法回避的矛盾。中国煤科依托技术积淀和创新成果,聚焦解决煤水矛盾,大力推动水资源保护技术、工艺革新,在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的全过程,探索出一条保水、治水、节水的新路,书写了“采煤不毁水、开发不伤绿”的答卷,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绿色样本”。
政策管理
Policy&Management
《煤炭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价规范》(T/AIITRE 11003-2025)团体标准全文
近日,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发布了《煤炭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价规范》(T/AIITRE 11003—2025)这一团体标准,为煤炭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全面、科学的评价依据,在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严格规范矿山领域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行为的通知 矿安〔2025〕14号
本辖区矿山数量和安全状况发生较大变化的,应及时调整执法计划并按规定重新报批或者备案。按照“一处矿山对应一个层级的执法主体”的原则,省级矿山安全监管部门要牵头逐一明确每处矿山的监管执法主体,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各省级局要逐一明确每处煤矿的监察执法主体。对矿山上级公司年度内累计现场执法检查原则上不超过2次。监管监察部门可建立执法检查异地协助机制,明确相关规则,严禁违规开展异地执法检查。
新一批国家级绿色矿山遴选工作开始了
自然资源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推荐材料开展技术审查与论证,对各地推荐矿山按一定比例开展实地核实,对论证存疑或建设条件不达标的矿山开展重点核实,核实情况将以适当方式进行通报。论证通过后,在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公示推荐矿山名单,公示期内无异议的,公告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原则上总得分低于80分的矿山应报部移出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各地可结合实际,对本行政区域内省级绿色矿山同步部署现场复核。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关于做好煤炭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工作的通知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我会依据《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参考模型》(GB/T23011-2022)《数字化转型管理参考架构》(GB/T 45341-2025)等国家标准,结合煤炭行业特点和实际,牵头编制发布了《煤炭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价规范》(AIITRE11003-2025)团体标准。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关于推进数字煤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实,构建符合煤炭行业特色的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标准和工作体系,经研究,决定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工作。
我国首项数字化转型领域参考架构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5年第4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国家标准GB/T 45341-2025《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正式发布。为进一步引导企业明确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和关键着力点,GB/T 45341-2025《数字化转型管理 参考架构》国家标准提供了一套契合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和规律,且行之有效的架构方法,可务实有效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螺旋式创新发展。
财政部印发《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促进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
近日,财政部正式修订并印发了《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加大对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利用力度。该《办法》的实施期限为2025年至2029年,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加速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办法》明确指出,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是通过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安排,专门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清洁化石能源以及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等能源清洁开发利用的资金。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将极大地激励企业和地方加大对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的投入。
观点智库
Think Tank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研究进展与体系构建思考
论文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研究进展与体系构建思考》为题发表于《洁净煤技术》2025年第3期。
掺氨燃料先进清洁燃烧技术研究进展及探讨
论文以《掺氨燃料先进清洁燃烧技术研究进展及探讨》为题发表于《洁净煤技术》2025年第3期。
高级智能化煤矿建设发展思考
论文以《高级智能化煤矿建设发展思考》为题发表于《中国煤炭》2025年第1期。
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方法及其水害防治意义
论文以《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方法及其水害防治意义》为题发表于《煤炭学报》2024年第8期。
期刊专区
Journal
资讯速递 |2024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内含矿业、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热物理、化工、环境等)
2024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25年3月25日,爱思唯尔重磅发布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上榜共计6388人,来自547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覆盖了教育部10个学科领域、83个一级学科。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整理了与煤炭、能源、化工密切相关的8个学科的高被引学者名单如下,特此祝贺!
征稿丨《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重大工程岩层控制与地质灾害防控”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岩层失稳和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亿元,重大工程岩层控制与地质灾害防控面临严峻挑战。《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编辑部拟策划“重大工程岩层控制与地质灾害防控”专题,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王家臣教授、四川大学刘建锋教授等4位专家担任客座主编,拟于2025年第5/6期刊出。文章格式请参考《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官网→下载中心→《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投稿模板。投稿过程中请选择“重大工程岩层控制与地质灾害防控”专题栏目。
征稿丨《智能矿山》面向广大读者征稿,欢迎投稿
《智能矿山》,月刊,CN 10-1709/TN,ISSN 2096-9139,聚焦矿山智能化领域产学研用新进展的综合性技术刊物,主编:王国法院士。点击了解《智能矿山》杂志创刊4周年回顾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展现全国矿山智能化建设创新成果与经验,《智能矿山》现面向全国矿山智能化领域产学研用单位征集:企业/人物/团队专访、视角·观点、智能示范矿井、革新·改造、太阳石科普、学术园地、特刊/专题等栏目文章。04文章传播1. 依托《智能矿山》杂志
征稿丨《能源环境保护》2026年“新能源固废循环利用”专题
2026年“新能源固废循环利用”专题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战略目标的驱动下,新能源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但伴随产生的大规模退役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及动力电池等新型固体废弃物已形成显著环境挑战。目前,新能源固废循环利用技术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回收成本高、技术不成熟、标准体系不完善等。
征稿丨《洁净煤技术》“退役新能源组件资源化利用”专题
征 稿“退役新能源组件资源化利用”专题在“双碳”战略驱动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产业升级以及设备换代,海量退役新能源组件随之产生。退役新能源组件处置已成为阻碍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目前,我国退役新能源组件回收及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复合材料高效解聚、产物高质回收及利用、剩余物安全处置等方面亟待开展技术攻关。03投稿方式在线投稿:请登录期刊官网 www.jjmjs.com.cn,完成注册后在线投稿,“投稿类型”请选择“退役新能源组件资源化利用”专题。
2025.04.15截止┃关于征集“2024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化先进成果、杰出人物、创新团队”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广智能化先进成果,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智能矿山》杂志组织开展“2024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化先进成果、杰出人物、创新团队”征集工作,并拟于2025年5月下旬召开2024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成果发布暨选煤厂智能化建设论坛。
学术会议
Conference
2025“人工智能+矿山”创新发展论坛1号通知
现定于2025年4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西安)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期间,在西安组织召开“2025‘人工智能+矿山’创新发展论坛”,集中展示科研成果,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诚邀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科研同仁共谋智能矿山发展新篇章。
第三届洁净煤技术创新发展论坛(第一轮会议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煤炭行业向低碳、清洁、高效方向转型,满足市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核心技术的迫切需求,第三届洁净煤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将于2025年5月23日至25日在上海隆重召开。论坛将邀请院士、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上海,共同探讨洁净煤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2号通知|2025中国煤科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成立10周年研讨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在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成立10周年之际,为回顾10年来中国煤科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历程,深入总结、交流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推动下的办刊经验及成效,展望期刊未来,定于2025年4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西安)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期间,在西安组织召开“中国煤科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成立10周年研讨会”。
直播预告||《能源环境保护》(EEP)大讲坛第1期——固废绿色资源化利用
担任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化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和Waste Disposal & Sustainable Energy期刊编委、《燃料化学学报》和《能源环境保护》期刊青年编委等,多次组织固废领域专题特刊并任客座主编。长期从事大宗固废资源化与清洁能源化技术研究。主要刊载与能源环境保护有关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