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J煤炭周报》总第56期(20220326—20220401)

附件:《CCAJ煤炭周报》总第56期(20220326-20220401).pdf


《CCAJ煤炭周报》总第56期(20220326—20220401)

热点聚焦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3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意见》包括总体要求、 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 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增强能源供应链弹性和韧性、提升能源产业现代化水平、 提高能源服务水平、增强能源治理能力、 深入推进高质量能源国际合作八部分。 在“主要目标——稳步推进结构转型”部分,《意见》提出,2022年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1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3月30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网站发布了《2021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表示,2022年全国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提升、供给弹性增强,煤炭中长期合同覆盖范围扩大,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持续加强,市场总体预期稳定向好,煤炭运输保障能力持续提升,预计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但当前国际能源供需形势错综复杂,受安全环保约束、疫情反复、极端天气、水电和新能源出力情况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还可能出现区域性、时段性、品种性的煤炭供需偏紧或宽松的情况。 

  

中科院学部咨询与院士建议:战略性基础研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战略性基础研究无疑是战略性科学计划支持的关键内容。我国现有科技资助体系中,对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支持不足。设立战略性科学计划并将其定位于战略性基础研究,既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中国科学院院刊》特组织策划“战略性基础研究”专题,围绕中国科学院学部相关咨询项目内容,邀请领域专家和政策专家就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概念、领域特征及对策等进行深刻思考和阐述。

  

战略性基础研究:认识与对策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李晓轩研究员团队成果。战略性基础研究可定义为国家目标导向明确、依靠建制化团队开展长期稳定的联合攻关、投入规模相对较大的基础研究。内涵为:一方面,前沿探索永无止境;另一方面,需求导向日益凸显——国家主导、有组织的战略性基础研究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总结了国际上支持战略性基础研究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战略性基础研究资助的对策。

  

数学研究的特征及资助对策

  袁亚湘院士团队成果。梳理了数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国际上资助数学研究的实践经验,提出提高数学研究整体资助水平、加强对数学领域高水平人才和基地的稳定支持、推动数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建设和稳定支持一个高水平国际数学交流中心等政策建议。

  

我国化学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建议

  赵宇亮院士团队成果。研究提出了我国化学研究的新架构,包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展挑战导向型研究;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质量导向型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任务导向型研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使命导向型研究。研究从资助模式、选题机制、研究组织模式、人才队伍建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5个方面提出适应新架构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金之钧院士团队成果。在梳理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和总结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现状与科技资助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地球科学发展应从系统科学和国家需求的视角部署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计划。从地球系统整体出发,关注地球系统各圈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个面向”引领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开展有组织的重大科学研究,完善科技资助与评价机制,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工程科学发展战略问题与机制完善

  包为民院士团队成果。在诠释工程科学内涵、发展阶段与现代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工程科学的发展需求和突出问题,提出了适应我国发展的4点建议:将工程科学纳入《基础研究十年规划》,融合发展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有机构成我国战略性基础研究体系;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牵引,优先布局事关国家科技安全的工程科学,支撑我国科技强国建设;在重大科技工程实施中,针对基础性问题,布局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研究,并建立长效稳定、滚动发展的支持机制;在重大科技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大开放力度,汇聚全球科技资源,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

  

基础探索 

  

鞠金峰等揭示红庆河煤矿覆岩运移5阶段典型特征

  中国矿业大学鞠金峰副研究员等重点考虑覆岩中的关键层,采用地面钻孔原位监测方法,通过在关键层或厚硬岩层位置布设有限的岩移测点,开展了红庆河煤矿深井特大采高开采条件下覆岩内部移动规律的实测与反演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关键层运动监测及岩移5阶段规律——以红庆河煤矿为例》为题于近日发表于《煤炭学报》2022年第2期“新锐科学家”专题。

  

基于丰富数据样本 天地科技张玉军得出厚及特厚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预计公式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玉军研究员团队以《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指南》、以及天地科技近年的实测数据以及查阅文献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厚及特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区域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并以此数据为基础回归了导水裂缝带高度预计公式。相关研究成果以《我国厚及特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区域分布规律》为题于3月31日在《煤炭科学技术》进行了网络首发。

  

5682篇文献揭示区块链领域未来研究趋势

  近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赵建文章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借助文本挖掘工具和可视化分析软件对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3218篇和中国知网中的2464篇,共计5682篇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从年度发文量、主要研究机构、主要研究人员、主要发文期刊、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等角度对两个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剖析,探究区块链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清华大学毛健雄:中国煤电低碳转型之路—国外生物质发电政策/技术

  毛健雄教授综述了国外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现状,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表明煤电升级改造+生物质混烧+CCUS的技术路径对我国最终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的生物质利用发展应注重3个方面,其一是制定国家法规政策对混烧生物质进行约束和支持;其二是着力发展生物质燃料产业,建立可靠的燃料供给市场;其三是开发先进可行的高比例生物质混烧技术。

  

技术刷新 

  

中国煤科天地奔牛480米超长工作面智能刮板输送装备发布

  3月29日,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天地奔牛研制的SGZ1100/4800超长工作面智能刮板输送装备顺利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套输送装备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达到总体设计要求,满足2~3米煤层450米长工作面年产千万吨的能力,设备制作精良,具有长运距、智能化、高可靠、长寿命等特点,可完全替代同规格进口产品。当天,该产品通过云平台直播的方式在线上对外正式发布。

  

中国煤科中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技术入选中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近日,中国煤科重庆研究院参与的“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新疆准噶尔、三塘湖盆地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与开发技术”入选中国地质学会2021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项目。新疆作为14个亿吨级的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煤炭储量占全国的40%以上,市场潜力巨大。

  

智能矿山建设:ZYWL-4000Y煤矿用履带式全液压自动钻机

  ZYWL-4000Y煤矿用履带式全液压自动钻机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省部级奖5项,集团科技成果奖1项。自动钻机已在全国10个省市30余对矿井推广应用100余台套。单台应用可减少下井1~2人/班,施工效率较常规钻机提高20%以上;集群应用可减少钻机班组总人数50%以上,台效为单台应用的2倍以上。自动钻机对于促进煤矿减人提效、安全生产和智能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测外星人是否存在?甲烷可能是关键

  一项发表在28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新研究证明,如果宇宙中有丰富的生命,那么其大气中的甲烷或是能探测到的地球以外生命的第一个迹象。这项新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生玛吉·汤普森说:“在地球上,绝大多数甲烷是由生命产生的。”而非生物产生的甲烷比例微乎其微。该研究强调,其他行星环境可能十分富有多样性,也许还有其他非生物甲烷生产过程。

  

人工智能,“抛弃”真实数据集?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虚拟数字人等。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科研人员要想通过训练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来执行某一特定任务,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训练数据,而这些数据(集)却并不总是很容易获得。近日,一项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科研团队的研究显示,一种使用合成数据训练的图像分类机器学习模型,可以与使用真实数据来训练的模型相媲美,甚至性能更好。 

  

企业新闻 

  

产能800万吨/年核桃峪煤矿正式建成投产

  3月30日,核桃峪煤矿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矿井顺利完成联合试运转,正式建成投产。核桃峪煤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部,设计生产能力800万吨/年,是甘肃省目前年生产能力最大的井工煤矿。井田面积183.19平方公里,可采资源储量11.98亿吨,煤质优良、发热量高,煤层分布集中、赋存条件好,矿井采用主斜井、副立井和回风立井混合开拓方式。

  

可为百万人供气上百年!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一期开工

  3月26日,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开发工程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我国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开发由此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渤中19-6凝析气田于2019年在渤海中部海域被发现,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2000亿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超1.49亿立方米,是目前中国东部最大的凝析气田,气田全部投产后可供百万人口城市使用上百年。

  

小米、华为哈勃投资固态锂电池研发商卫蓝新能源

  企查查APP显示,3月24日,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华为关联公司深圳哈勃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多名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5803.68万元增加至6136.73万元,增幅5.74%。企查查信息显示,卫蓝新能源是一家固态锂电池研发商。

  

四川首个国家级大型煤储基地主体完工

  近日,四川高兴煤炭储备基地建设项目主体完工。项目建成后,将实施定制化生产、淡储旺用、调节季节差异及市场需求的生产模式,形成“蓄水池”、“加工厂”、“中转站”、“批发市场”、“交割库”的功能功效,设计静态存储能力可达120万吨,年周转配送能力1000万吨以上,储备能力为全省最大。

  

国内最大煤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开建

  3月25日,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在该集团江苏泰州电厂打下第一根桩基。建成后实现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90%,年捕集量50万吨,每吨捕集电耗小于90千瓦时,每吨捕集能耗小于2.4吉焦,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政策管理 


国务院国资委新设科技创新局、社会责任局,原因与意义何在?

  3月16日晚,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公布成立科技创新局、社会责任局,并于近日召开成立大会。国务院国资委方面表示,成立两局是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更好发挥监管效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好推动中央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据了解,科技创新局局长是原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局长苟坪,而新任社会责任局局长的是国资委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李军。

  

图解: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改革

  3月3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2年“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评审机制试点工作图解。点击标题查看完整图解。

  

生态环境部: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

  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指出从曝光的典型问题案例看,反映出当前部分碳市场技术服务机构存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配合司法部积极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严厉打击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向环境数据造假说不。

  

观点智库 

  

《人民日报》|章建华: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近日,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分别从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能源发展形势、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发展的各项要求、采取有力举措全面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文章最后指出,做好“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改革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克难奋进、开拓进取,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努力开创能源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经济日报》:科学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新时期煤炭在国家能源格局中应如何定位?实现“双碳”目标和煤炭利用能否协调推进?近日,《经济日报》刊载文章回应了以上问题。煤炭是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同时加快煤炭减量也是大方向;不应简单地把煤与高污染直接画等号,通过洁净技术,黑色的煤也可以变“绿”;可再生能源和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不是简单替代关系,而应协同互补。

  

全球大型银行2021年向化石能源注资逾7000亿美元

  3月30日公布的《银行业应对气候混乱》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最大的60家银行向化石燃料项目共注资7420亿美元。其中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富国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这六家银行为化石能源提供的融资占到了所有60家银行化石能源融资总额的29%。尽管越来越多的环保人士呼吁控制对化石燃料的贷款以应对全球变暖,但2021年化石燃料投资额与2020年的水平相当。 

  

数据荟萃 

  

《CCAJ煤炭周报》总第56期(20220326—20220401)

  2016—2021年全国原煤产量

  

《CCAJ煤炭周报》总第56期(20220326—20220401)

  2021年全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原煤产量分布


《CCAJ煤炭周报》总第56期(20220326—20220401)  

  2016—2021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变化情况

  

(以上图表来源:《2021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

《CCAJ煤炭周报》总第56期(20220326—20220401)  

  1984—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走势及结构占比

  

《CCAJ煤炭周报》总第56期(20220326—20220401)

  1984—2020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情况

  

(以上图表来源:王舒菲,高鹏.“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转型必要性及路径探[J].中国煤炭,2022,48(3):9-14.)

  

  新疆15个生产和在建大中型露天煤矿名称、产能规模

《CCAJ煤炭周报》总第56期(20220326—20220401)

(以上图表来源:杨天鸿,孙东东,胥孝川,等.新疆大型露天矿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存在问题及对[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22,39(01):1-12.)

  

期刊专区 

  

煤炭学报》2022年“新锐科学家”专题上线


《CCAJ煤炭周报》总第56期(20220326—20220401)

  

  3月31日,《煤炭学报》2022年“新锐科学家”专题出版发行,专题共包含62篇研究成果。专题的策划是为全面展示我国煤炭行业青年学者的最新原创科技成果,鼓励我国煤炭行业青年科学家把更多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发表在祖国大地上,助力青年科学家成长成才。

  

智能矿山》2022年第3期上线

《CCAJ煤炭周报》总第56期(20220326—20220401)  《CCAJ煤炭周报》总第56期(20220326—20220401)

《CCAJ煤炭周报》总第56期(20220326—20220401)

3月28日,《智能矿山》2022年第3期出版发行。本期栏目涵盖:视角观点、科技先锋、智能示范矿井、技术与装备推广、“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优秀项目”专题报道、图说一线、革新改造、智能装备、智能监控等。

  

智能矿山》面向矿业领域广大读者征集稿件的函

  《智能矿山》(月刊,CN 10-1709/TN,ISSN 2096-9139)自2020年11月创刊以来,以人人愿意看、看得懂、用得上的办刊思路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刊载了很多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实用易懂的文稿,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在加快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记录和见证智能化煤矿发展历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栏目包括:特别策划、视角•观点、科技先锋、智能示范矿井、图说一线、技术与装备推广、革新•改造、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智能监控与通信、透明地质与环保、智能采掘与运输、智能通风与安全、智能分选与储装等栏目。为更好服务读者,《智能矿山》现面向矿业领域广大作者征集稿件。


拓展阅读:

《CCAJ煤炭周报》总第1—56期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