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CCAJ煤炭周报》总第70期(20220702—20220708).pdf
热点聚焦
直播预告|7月9日上午9点 IJCST Talks系列学术沙龙第二期
IJCST Talks第二期将于7月9日 (周六) 上午9:00-11:30举行。此次沙龙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雷廷宙研究员担任活动主持人,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产物资源多层次增值研究方向负责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辉研究员担任活动召集人,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杨海平教授、东南大学张会岩教授、华北电力大学陆强教授作为嘉宾,针对煤与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直播预告|7月10日洁净煤“碳”索(二):碳一催化转化利用学术沙龙
洁净煤“碳”索(二)——碳一催化转化利用学术沙龙将于7月10日 8:30—12:30举行。会上将发布“双碳时代CH4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专题,宁夏大学赵天生教授、日本国立富山大学椿范立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厦门大学袁友珠教授、宁夏大学张鹏飞教授、南昌大学彭洪根教授、宁夏大学马清祥研究员、太原理工大学张国杰教授、黑龙江科技大学徐锋教授、郑州大学张萌老师等将做主题报告。
7月8日,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清洁煤电+CCUS’技术经济性优化与竞争性研究”启动会在京召开。谢和平院士在作“煤炭能源碳中和战略与技术路径思考”主题报告中强调:应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生产力增长)为主线,以碳中和技术攻关为突破点(为王)来统筹协调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和碳中和战略,并以碳中和目标和高质量经济发展(生产力)来促进我国碳中和技术创新的自立自强。
中共中央统战部5日在京召开调研协商座谈会,就有关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开展的“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调研成果进行协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汪洋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集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有关党派团体围绕这一课题开展调研、协商建言,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探索
研究基于多年的系统研究与工程实践,认为大倾角煤层综采产量效率主要受地质、设备、工艺、人员、管理、其他等六方面的因素制约,并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依据各影响因数的权重有的放矢地采取精准探测、精准检修、精准操作、精准管理、精准培训和精准补充等措施,进而提高大倾角煤层综采面产量和效率,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并提高职工待遇。成果7月6日在《煤炭科学技术》网络首发。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刘宇航副研究员成果。文章在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将计算概念的不同方面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提出了计算概念谱系——算势、算力、算术、算法、算礼,加深了对计算概念的多维度立体化理解,同时对培育面向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文化给出了建议。成果7月4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网络首发。
油气地下储库工程重点实验室马新华高工团队成果。提出了储气库科学建设亟待创新的交变 载荷储气地质体动态密封、高速注采渗流、大井眼注采井高质量建设和地下地面注采全系统完整性监测等重大理论技术问题,指出储气库地质评价理论体系建立、储气库高压大流量注采地面工程关键技术与装置、储气库数字化建设与智能化运行关键技术等是我国储气库建设理论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成果发表于《天然气工业》2022年第5期。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荷兰皇家海洋研究所、美国布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合作,以我国黄海典型滨海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率先识别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长距离相互作用的具体形式,构建了该规律的偏微分方程理论模型,并基于一般性规律回答了“什么决定了物种分布格局”这一生态学核心问题。
北师大、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联合产出的成果。研究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268期双清论坛总结了深地前沿物理科学研究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重大挑战,回顾了我国深地前沿学科近年来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就,凝练了未来5~10年该领域涉及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探讨了相关前沿研究方向和科学基金资助战略。成果6月27日在《中国科学基金》网络首发。
技术刷新
试验平台由液压测试系统、油压调节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上位机软件、加载试验台架等组成。经测试,系统流量为126L/min时,推移液压缸位移控制误差接近20%;系统流量为50L/min时,推移液压缸位移控制误差稳定在7%以内。液压缸伸、收瞬态动作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忽略,位移控制误差主要由阀类控制部件响应延迟导致,且随着系统流量的增加,控制误差呈线性关系增加,验证了双速调压阀大流量快速动作,小流量精准调节控制方案的可行性。成果于7月1日在《煤炭科学技术》网络首发。
迈入核领域!中国煤科重庆安标检测研究院“接单”核电站委托检验
近日,中国煤科重庆安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受防城港核电站委托,顺利完成核电高低压系统的检验任务,这标志着该公司成功迈入核电站相关设备的检测领域。检验采用的矿用高压变频电传动设备分析验证系统于2021年12月完成验收,检测范围扩展至矿用高压三相交流电机、高压变频器、变频器一体机、高低压软启动器、高低压永磁同步电机等。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佘振兵、汪在聪教授科研团队在月壤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一种样品消耗极低的新技术,可同时测定月壤的粒度和矿物组成。这对解释月球深空探测轨道遥感光谱数据、理解月球岩浆活动和空间风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杂志中英文版同时在线发表。
7月6日,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安徽六安投运,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兆瓦级制氢-储氢-氢能发电的全链条技术贯通。该示范站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经济开发区,额定装机容量1兆瓦,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主要配备兆瓦级质子交换膜制氢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热电联供系统、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配电综合楼等,是国内首次对具有全自主知识产权“制、储、发”氢能技术的全面验证和工程应用。
企业新闻
济宁任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
7月6日,国资委网站刊发《 中国煤炭科工:为大地“疗伤”贡献智慧》,文章报道了中国煤炭科工在煤矿、公路、城市、水利、电力等领域实施的一系列矿区生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为实现矿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永续发展贡献了“煤科”智慧。
7月6日,神东煤炭集团第九届科技大会在国际交流中心召开,回顾总结公司近两年的科技工作成效,分析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创新工作重点,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深化神东与专业院校、知名企业、兄弟单位的技术交流和战略合作,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建设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提供强有力保障。
7月5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8个落地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和“数字化”结合提升生产力、“三网融合”整体解决方案、战略机遇研究与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合作,探索树立“新能源+数字化”合作减碳的社会责任标杆。
7月7日晚间,郑州煤电发布关于控股子公司新郑煤电停产的公告。新郑煤电营收占郑州煤电2021年总收入的40%,郑州煤电表示:“此次停产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暂无法预测。”截至7月7日收盘,郑州煤电股价报5.61元/股,市值68.4亿元。公告披露,新郑煤电年核定产能300万吨,2021年生产煤炭244万吨,营业收入12.86亿元,占公司2021年总收入的40%。
6月30日,山西焦煤集团首笔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在国家开发银行成功落地,贷款标的为汾西矿业灵北煤矿项目,贷款金额16亿元,贷款期限不超过15年,且此笔贷款利率在省内同行业同期限项目中处于最低水平。该笔贷款进一步优化了山西焦煤融资结构,有效降低了整体融资成本,为顺利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作出积极贡献。
政策管理
7月1日,国家能源局召开6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视频会。会议指出,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会议要求,加快推进重大水电、抽水蓄能和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尽快投产。
近日,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发布公告,拟确认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煤峪口矿等15座煤矿为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煤矿,并将名单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间,如发现申报煤矿存在弄虚作假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将不予确认其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
科技部等七部门: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 吸纳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
6月30日,科技部、教育部等联合印发《科技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部属高校、中央院所、中央企业等单位加大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力度。真梳理已开发的科研助理岗位,充分利用尚未吸纳毕业生和因人员流动而产生空缺的有关岗位,最大限度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7月4日,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黄明主持召开部党委会和部务会, 研究部署近期安全生产和防汛防台风工作。会议指出,要认真排查露天矿山、尾矿库等汛期安全隐患,加强对大班次、大采深、灾害重等高风险煤矿和长期停产矿安全监管,重点防淹井、防透水、防滑坡、防溃坝。
征求意见
7月5日,国家矿产安全监察局印发《冲击地压矿井鉴定(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包含6章,4项附录。附录1—4分别为:冲击地压矿井当量深度判别法、采掘工作面危险性评价综合指数法、矿井防冲能力评估方法、采掘工作面防冲安全系数计算方法。
2021年12月24日,应急管理部发布了《矿山救护队标准化考核规范》。为加强考核组织领导工作,保持标准化考核工作有效衔接,全面提高矿山救护队专业水平,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牵头、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组织起草了《矿山救护队标准化考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6日。
《煤矿用跑车防护装置安全技术要求》规定了煤矿用跑车防护装置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安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使用信息。 适用于抗冲击能量为 1×106J~2.5×106J 的煤矿用常闭式跑车防护装置。装置中的挡车栏没有防止产生撞击火花的措施,不适用于有煤尘和可燃气爆炸的作业场合。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9月5日,《征求意见表》发送至电子邮箱fgbzc2020@126.com。
《煤矿用仪器仪表安全技术要求》规定了煤矿用仪器仪表的安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适用于煤矿用仪器仪表。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9月5日,《征求意见表》发送至电子邮箱fgbzc2020@126.com。
《煤矿用被动式隔爆设施安全技术要求》规定了煤矿井下用被动式隔爆设施一般规定、安装地点及位置要求、棚区参数设置、安装方 式、使用与维护,适用于煤矿井下巷道中隔爆水棚及隔爆岩粉棚的安装和使用。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9月5日,《征求意见表》发送至电子邮箱fgbzc2020@126.com。
《选煤厂安全规程》规定了选煤厂(包括筛选厂)在生产运行、操作、检修维护和管理上涉及安全生产应遵循的 各项规定,适用于地面选煤厂、筛分厂、煤炭集装站,也适用于选煤厂相关系统。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9月5日,《征求意见表》发送至电子邮箱fgbzc2020@126.com。
视频报告
7月8日,《煤炭科学技术》发布“沉陷控制与塌陷地修复”专题宣传视频。专题来自于2022年第5期,组织过程中共收到20余个单位的50余篇投稿,最终刊登8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集中报道我国在关闭矿井次生沉陷、采煤沉陷区损害防治、含水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统计预测、开采地表沉陷摄影监测、沟谷区浅埋煤层开采覆岩与地表损伤、煤矿沉陷区公路快速修复、沉陷地治理与地热利用绿色开采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
(以下视频报告来自于第二期“智能矿山零距离”品牌活动。活动由《智能矿山》编辑部、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煤科工集团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于2022年6月28日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点击标题,免费观看报告视频。)
观点智库
7月5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让煤炭利用变“绿”》,刘峰在采访时说:“引导金融机构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融资支持很关键。今后还要继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和评价工作,不断增加煤炭资源储备,优化开发布局。同时,着眼技术攻关,从项目研究、应用、示范、推广着手,推动碳捕集、碳封存等技术发展;推动煤炭与新能源深度耦合利用,促进煤电和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张宏在《中国煤炭报》发表文章《扎实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文章表示, 坚定不移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以最有效最可靠的举措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以绿色低碳技术支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以碳科学创新促进煤炭由燃料向工业原料转变。
据最新版《世界能源投资报告》,自2019年底以来,聚焦氢能的筹资持续增加,领先公司的投资价值组合翻了两番。IEA估计,到2030年,全球累计氢领域投资将达到6000亿美元。 但氢能项目并非完全 “气候友好”。氢能主要被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制取的氢。这种类型占全球氢产量的绝大部分,其碳排放量最高;蓝氢是在灰氢的基础上,应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实现低碳制氢;绿氢则是通过光伏发电、风电以及太阳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制氢过程中基本上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7月5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全球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年)》,《报告》对10余个国家/地区、20余个行业细分领域以及3000余家企业进行了研究。显示区块链关键技术演进路径在2021年从内生驱动为主变成了内生驱动、场景驱动及融合创新驱动三条路径同步演进。基础平台方面呈多元发展态势,平台的主导方和支持方分别深耕各自优势领域。安全、互操作等成为技术类标准热点,中国话语权持续增强。
进入2022年,地缘局势的急剧变化持续冲击国际能源市场。研究梳理了欧盟、德国、希腊、波兰、比利时、英国等在煤电重启、油气供应多元化、核电、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方面近期的政策,并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我国应增强供应保障能力、加强新能源储运能力以及有序推进低碳转型。
数据图表
全球主要经济体及联合国对关键/战略性矿产的界定
关键矿产主要矿床类型
a—21种主要关键矿产中国消费量在全球的占比图;b—21种主要关键矿产中国产量在全球的占比图。
21种主要关键矿产中国产量及消费量在全球占比
中美两国战略性矿产对外依存度对比
数据来源:李文昌,李建威,谢桂青,等.中国关键矿产现状、研究内容与资源战略分析[J].地学前缘,2022.29(1):1-13
世界储气库建设历程与规模
中国已建及部分在建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基础信息表
数据来源:马新华,郑得文,魏国齐,等.中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重大科学理论技术发展方向[J].天然气工业,2022.42(5):93-99.
期刊专区
7月5日,《煤炭科学技术》“矿井水处理高影响力论文”专题在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上线。专题共包含8篇研究成果,为2020—2022年领域内高被引和高下载论文。欢迎各位学者关注!
7月4日,《洁净煤技术》“碳一化学”专题在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上线。专题包含22篇研究成果,欢迎下载阅读。
7月5日,《工矿自动化》2022年第6期组织策划的“煤矿智能运输技术与应用”专题在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上线。专题共12篇研究成果,欢迎下载阅读。
7月5日,《煤炭经济研究》“2019—2022年导论”专题在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上线。专题来自于《煤炭经济研究》2019年至今每期“导论”。“导论”为《煤炭经济研究》特色栏目,每期邀请领域内高影响力专家撰写,阐述本期的组稿背景及报道方向等。
《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朱剑编审成果。研究总结了2017—2021年学术期刊研究的十大热点,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激起巨大反响;“双一流”建设给学术期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破唯”行动中对学术期刊评价作用的再审视;围绕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繁荣学术期刊两个《意见》的讨论;学术期刊如何“走出去”;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的转型与发展;综合性学术期刊的未来进路;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度的利弊得失;学术期刊预防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与作用;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定位。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