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CCAJ煤炭周报》总第108期(20230401—0407).pdf
(注:点击标题,查看完整内容)
热点聚焦
4月8日|洁净煤“碳”索(七)——“氢能与洁净煤技术融合发展”学术沙龙
为分享氢能与洁净煤技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氢能与洁净煤技术融合发展的潜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洁净煤技术》编辑部会同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将于4月8日共同举办洁净煤“碳”索(七)——“氢能与洁净煤技术融合发展”学术沙龙。沙龙将邀请同济大学明平文教授、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马军高级工程师、福州大学江莉龙研究员、山东能源集团刘涛高级工程师等做学术报告。
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指导、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协办的2023中国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将于4月11—13日在西安举办。本届展会以“绿色智能创新,协同共赢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煤矿智能化采掘装备、煤矿大型及固定场所设备、煤矿运输装备、煤矿安全监控设备与自动化系统、煤矿机器人等。同期将举办2023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暨技术装备创新高峰论坛。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是中国工程院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的品牌学术活动之一,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第351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智慧矿山绿色低碳发展”将于4月7—9日在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召开。本次论坛以“智慧矿山技术与管理创新、矿业绿色低碳开发与社会协同发展”为主题,围绕我国煤炭和非煤矿山智能、绿色、低碳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分析我国矿业智能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探讨矿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核心技术创新,并将在现场展示陕煤集团智能化煤矿建设成果和运行情况。
西安科技大学来兴平校长一行 莅临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交流座谈
4月4日,西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来兴平教授一行7人莅临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交流座谈。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彦禄带领出版传媒集团各直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双方就以后依托各自优势,在学术交流、成果产出、成果传播、学术活动策划、校企合作共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为未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础探索
研究提出了煤矿智能地质保障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探讨了煤矿智能地质保障系统的发展方向,认为地球物理探测装备与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解释、全要素多尺度动态地质模型及数值模拟、隐蔽致灾因素智能分析与预测、基于地质模型的矿山动态生产规划等四大方向将在智能矿山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成果发表于《煤炭科学技术》创刊50周年纪念专辑(2023年第2期)。
研究发现了深埋厚冲积层薄基岩煤层开采覆岩运动存在关键层控制和厚冲积层主导2个阶段,得到了不同层位覆岩沉降曲线动态演化特征,构建了深埋厚冲积层薄基岩煤层开采地表沉陷分区预测模型,采用无人船搭载定位和声纳设备实测并重构了地表沉陷盆地形态,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分区预测模型平均误差率为3.8%。成果发表于《煤炭学报》“新锐科学家”专题(2023年第2期)。
近日,行业标准《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规范》经由国家能源局公告正式发布。《规范》推出人之一矿大李爽教授团队近日发表论文,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简称“双重预防机制”) 管理方法为基础,提出智能双重预防机制及智能安全管控平台,并系统论述了其系统架构、运行逻辑及关键技术。成果发表于《煤炭科学技术》2023年第1期。
王绍荣教授团队成功设计煤气化产物可直接通入燃料电池发电的煤气化模块
研究使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煤炭裂解、煤炭气化、SOFC发电、蒸汽轮机发电等模块,使用软件内置Fortran模块对煤炭气化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发电的电化学过程进行建模,得到一种适合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煤炭气化模块,气化效率为70.1%,该煤气主要含58% CO、32% H2,可直接通入燃料电池进行发电。模拟结果显示,在拟定工作条件下,系统总体能量利用率可达78.58%。成果4月6日在《洁净煤技术》首发。
研究回顾了现有以年为基础的碳核算方法,并重点介绍了最新开发的实时碳排放技术及其当前应用趋势。文章提出了一个可广泛使用的最新近实时碳排放核算技术框架,相关数据和方法的开发将为中国碳中和战略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最后文章对碳排放实时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成果发表于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2年7期。
技术刷新
由中国煤科煤科院自主研发的KJSNet煤矿复合灾害远程监测预警解决方案,采用国家最新煤矿感知数据采集标准规范,基于云端构建煤矿感知数据,实现了省级煤矿企业感知数据全覆盖;方案结合煤矿基础数据、安全监测、人员定位、水文、顶板、视频监控、空间地理信息、重大设备监测等数据,构建了煤矿灾害综合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体系模型,被誉为煤矿在线远程监控的“千里眼”。
3月30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400万吨/年CCS示范项目40万吨/年先导试验项目榆碳1井(勘探井)正式开钻,标志着目前拟建的全国最大CO2咸水层封存项目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据悉,该项目采用“集约化、大规模、清洁利用和有效利用”现代洁净煤技术模式,将CO2从排放源中分离出来后经压缩、水冷降温等环节,通过高压管道输送注入地下永久封存。
近日,河南中牟页岩气勘查郑东页1HF井钻完井及压裂试气工程项目成果日前通过验收。项目取得了南华北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查重要突破,探索形成了适用于复杂储层地质选区评价、水平井钻完井和分段压裂试气工程工艺技术体系,为南华北地区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查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4月4日,国内首个“飞轮+锂电池储能”复合调频项目——中国华电朔州热电复合调频项目正式投运,整个项目由4台全球单体容量最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轮装置和10组锂电池组成复合储能系统,与现有两台火电机组联合为电网提供调频服务,可有效满足电网对储能调频的大容量、高频次需求。项目投运后,每年预计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2万吨。
企业新闻
3月31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集团公司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国资委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系列会议的工作要求,全面启动集团公司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工作。中国煤科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永峰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
3月31日,天地科技通过“上证路演中心+网络直播”双平台方式召开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2022年,天地科技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4.2亿元,同比增长16.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20.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6.7亿元,同比增长9.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91%,同比增加1.15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0.472元。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褚景春,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储能技术服务;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控股。
3月29日晚间,总市值300多亿港元的上市公司伊泰煤炭发布公告,于2023年3月29日举行的董事会会议上,董事会议决批准回购公司已发行股本中所有已发行H股的潜在建议(潜在H股回购),最低指示性要约价为每股H股17港元(指示性要约价),并授权开展相关计划及前期准备工作。
政策管理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建立煤矿出现事故征兆等紧急情况及时撤人制度
4月3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关于做好煤矿灾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及时报告和出现事故征兆等紧急情况及时撤人工作的通知》,《通知》列举了可能出现的灾害情况,并要求分别建立煤矿灾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及时报告制度以及煤矿出现事故征兆等紧急情况及时撤人制度。
近日,行业标准《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规范》(NB/T 11123—2023)经由国家能源局公告正式发布。双重预防机制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简称。未来,相关企业将以该规范为依据,推动本企业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逐步向动态风险管控、班组岗位管控、智能化管控等方向纵深发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案例解读》发布
2022年5月,《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发布实施。为了让各有关单位等更好地理解和落实《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写了案例解读材料,对全部二十一条进行逐条逐句解读,辅以相关政策案例,对每个政策点的背景、目的,已经出台的相关措施,下一步政策落实方向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的函》。生态环境部将通过此次征集,逐步建立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征集函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编制大纲》作为附件,明确方法学征集领域、编制原则、编制内容等。
观点智库
近日,《中国煤炭报》以“煤矿智能化建设之路怎么走”为题,报道了陕西省能源局以点带面建设多类型智能化煤矿、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东局推动单系统向智能系统转变、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徽局以防灾为目的发力系统升级改造、山东能源集团金鸡滩煤矿推进基础智能化系统建设等的先进经验。
近日,《科技日报》刊登文章,报道了钙钛矿材料的元素组成、应用领域。较低的成本和光电转化效率使钙钛矿电池在光伏领域优势明显。在推进钙钛矿产业化进程中,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罗景山认为还需要解决3个问题,即钙钛矿的长期稳定性、大面积制备和铅的毒性问题。
3月29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了《2022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统计数据》中提到,电源侧储能中新能源配储运行情况远低于火电配储,平均运行系数0.06(日均运行小时1.44h,年运行小时5.25h)、平均利用系数0.03(日均利用小时0.77h,年运行小时283h)、平均备用系数0.92(日均利用小时22.17h,年运行小时8093h)、平均出力系数0.69、平均日利用指数17%(日均等效利用次数0.22次)。
数据图表
神东公司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技术体系
来源:罗文.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及经验[J]. 煤炭科学技术,2023,51(2):1−43.
2001—2022年我国原煤产量
来源:李君清,李寅琪.煤炭产业经济走势及煤炭企业对策研究[J].中国煤炭,2023,49(3):16-22.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1-2月,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原煤7.3亿吨,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3.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44万吨。1-2月,进口煤炭6064万吨,同比增长70.8%。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3.8亿吨,同比增加1188万吨,占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的52.1%。
近日,据山西省能源局消息,2023年一季度,山西全省煤炭产量达到3.35亿吨,同比增长8.9%,创单季度煤炭生产新高,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山西通过矿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全省已累计建成39座智能化煤矿、993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位于全国第一梯队。
期刊专区
4月7日,《洁净煤技术》“氢能与洁净煤技术融合发展”专题(2023年第3期)在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全文上线。专题邀请清华大学史翊翔教授、同济大学明平文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茂研究员共同担任客座主编,集中报道了煤炭多能互补灵活发电与氢储能、煤基氢能燃料低碳制取与纯化等方向的研究成果。
为促进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等相关领域博士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增强创新意识,拓宽国际学术视野,提升综合素养,IJCST编辑部拟定于2023年8月15—17日在北京西郊宾馆举办首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论坛将邀请全球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及指导教师参加,特邀相关领域院士、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