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J煤炭周报》总第113期(20230506—0512)

附件下载:  《CCAJ煤炭周报》总第113期(20230506—0512)

提纲内容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热点聚焦

应急管理部:聚焦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 突出“重大隐患”开展排查整治

应急管理部于5月10日(星期三)上午10时在部机关会议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开展情况。应急管理部安全协调司司长汪崇鲜表示,今年以来,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均继续保持下降,但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发生了多起重特大事故,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复杂。


加快“双碳”标准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正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掀起一场系统性的绿色变革。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门类及技术产品开展碳核算,如何算准数据?推动节能降碳与清洁能源利用,如何计算排放的碳有多少、减的碳有多少?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标准的统一。国家标准委等11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进一步细化了标准体系,明确了标准化的工作重点。


国资委发文:央企通过发行碳中和碳达峰债券等创新品种 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国资委5月6日消息,近日,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旨在着力健全债券发行管理工作体系、提高债券发行审批效率、提升债券发行全流程管理水平、防范债券违约风险。据悉,管理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管理办法指出,央企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碳中和碳达峰债券、乡村振兴债券等创新品种,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基础探索

综述|钙循环捕集二氧化碳的小试和中试台架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文强副教授团队成果。研究简要介绍了CaL(钙循环)技术,概述了全球利用CaL捕集二氧化碳的小试、中试台架。CaL工艺的可行性和性能已在1 kWth和1.9 MWth规模之间的小型和中试设施中得到广泛研究,中国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开发的非常规配置(回转窑煅烧炉)将有助于在研究电力和水泥厂集成时验证模型。成果5月8日以“钙循环捕集二氧化碳的小试和中试台架综述”为题发表于《洁净煤技术》。


基于工业元宇宙的综采工作面虚实融合运行模式初步探索

工业元宇宙与数字孪生研究方法对比

《CCAJ煤炭周报》总第113期(20230506—0512)

太原理工大学王学文教授团队成果。研究提出了基于虚拟现实-数字孪生-信息物理系统-工业元宇宙的综采工作面虚实融合运行模式构想,具有展示与离线模拟、监测与辅助操作、在线模拟与预演等六大内涵特征,是逐渐由低层级的展示模拟到高层级深度融合功能的演变过程,最终具备由实到虚精准的复制映射能力、虚拟迭代的推理预测决策能力、由虚到实的复制控制能力以及虚实人机无缝协作和精益化管理四大能力。分析了工业元宇宙所具备的四种能力和实现工业元宇宙的关键技术。成果5月11日以“基于工业元宇宙的综采工作面虚实融合运行模式初步探索”为题发表于《煤炭科学技术》。




王双明院士团队阐述“双碳”目标下煤炭能源地位变化与绿色低碳开发

研究提出了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煤炭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及路径。(1)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和40%,油气战略储备不足,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利用国际市场油气资源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家能源安全外部风险有所增加。(2)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带动能源需求刚性增长,在新能源目前难以安全有效替代化石能源的情况下,化石能源的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3)对标“双碳”目标,“达峰前”煤炭消费占比呈现持续下降态势,消费总量将迎来拐点。而“达峰后”煤炭主体能源地位将弱化,但战略性矿产资源和煤基原料作用会进一步凸显。(4)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煤为主体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煤炭将继续承担能源安全供给兜底的重大使命,进一步发挥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原料作用。但煤炭的高碳资源属性决定了煤炭开发利用将面临保供和减碳的双重压力。科学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的重大需求,必须立足现阶段我国煤为主体、新能源为补充的能源生产和供给特点,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为根本遵循,加大煤炭减损开采与生态碳汇、深部煤层与煤炭采空区CO2地质封存和煤矿区新能源协同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用技术创新支撑“双碳”目标下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成果5月4日以““双碳”目标下煤炭能源地位变化与绿色低碳开发”为题发表于《煤炭学报》。 


武强院士团队综述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特征、致因与防治对策

研究指出,在水害事故致因方面,客观上开采环境复杂,主观上重视不够,即管理不当和违法违规开采,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点状的陷落柱和线状断层构造等隐蔽导水内边界以及老空水等未按规定探放,是事故发生的主要技术原因。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当前煤矿水害方面聚焦的研究主题对应了“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煤矿防治水原则。为破解煤矿水害防治困境,从矿井充水因素和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立体充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以及分类源头精准防治等方面提出对策。提出了透明矿山、水害灾变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等保障技术措施。成果5月9日以“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特征、致因与防治对策”为题发表于《煤炭科学技术》。


“新锐科学家”专题|陈尚斌教授:燃爆冲击载荷对页岩储层孔裂隙系统的改造作用特征

甲烷原位燃爆压裂是近年提出的一项变革性压裂技术,是利用储层中赋存的甲烷气体,通过燃爆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冲击压裂页岩储层,创造立体裂缝网络,为页岩气提供高效运移通道。为了探索燃爆压裂技术在促进页岩复杂缝网扩展与形成方面的效果,本文研究燃爆冲击载荷作用前后孔裂隙系统的变化特征,表明孔裂隙系统的改造显著受层理和微裂缝的影响,证实燃爆冲击载荷作用对页岩复杂缝网的扩展和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地改造页岩储层孔裂隙系统并产生大量连通性孔裂隙;这一认识为甲烷原位燃爆压裂技术在页岩气开发上的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关论文:《燃爆冲击载荷对页岩储层孔裂隙系统的改造作用特征


论文推荐| 统筹电力安全与有序减排的近中期煤电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电力低碳转型持续推进,煤电在其中仍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供作用。2021年煤电发电量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和短期保供形势的压力下大幅上涨,从长期来看,这会加大电力系统乃至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难度。因此,“十四五”期间不能将所有问题都抛给煤电,而是要从“缺电”的结构性矛盾根源入手,探索统筹减排和保供需求的长效协同机制。

相关论文:《统筹电力安全与有序减排的近中期煤电发展策略研究


张玉军研究员:承压水体上煤层底板下位隐伏断层采动突水机制研究

由于煤层底板隐伏断层分布广、数量多、隐蔽性强且不易探测的特点,使得底板隐伏断层活化突水成为深部开采突水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底板隐伏断层发育规模及空间位置条件,总结提出了底板沟通隐伏性断层突水、上位隐伏性断层突水及下位隐伏性断层突水3种模式。针对承压水体上煤层底板下位隐伏断层底板突水模式,通过力学分析、底板突水相似模拟及FLAC3D数值拟研究了煤层回采过程中底板空间采动应力变化规律、隐伏断层扩展及突水通道演化过程。

相关论文:《承压水体上煤层底板下位隐伏断层采动突水机制研究


网络首发||张会岩教授: “木质素优先”策略下生物质还原催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基于“木质素优先”的还原催化分离方法是解决木质素高值化利用及生物质全组分分离利用的新策略。文章系统阐述了生物质还原催化分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原料、溶剂、酸碱添加剂、催化剂和反应器对木质素脱除率、单酚产率和选择性以及碳水化合物保留率的影响规律,同时指出单原子催化剂和半/全流动反应器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论文推荐 | 碳中和视角下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城市化和碳排放之间关系密切,现有研究多从单一维度来衡量城市化,而忽略了城市化的多维性。基于31省2017一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首先对省域二氧化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然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相关论文:《碳中和视角下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论文推荐 | 省域碳转移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结合新能源产业特点构建高质量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以及核电产业上市企业为例,运用DEA模型对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进一步建立Tobit回归模型探究影响高质量发展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产业在金融支持下的整体高质量发展效率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产业间高质量发展效率差距明显;新能源产业存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问题,并制约了技术发展能力的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发展能力对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效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相关论文:《省域碳转移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刘厅副教授:瓦斯非均衡赋存煤层精准冲孔增透技术及应用

构建了卸压煤层多场耦合模型,阐明了冲孔最优出煤量的判定指标体系,提出了冲孔最优出煤量的判定准则及方法,绘制了水力冲孔关键工艺参数优化图谱,提出了瓦斯非稳定赋存煤层梯级精准增透强化抽采技术。

相关论文:《瓦斯非均衡赋存煤层精准冲孔增透技术及应用


杨兆彪教授:废弃工作面遗留煤层气扰动储层空间划分-以屯兰煤矿12501工作面为例

采用应力场数值模拟、裂隙场数值模拟和物理相似模拟的方法,综合研究了采动过程中及采空区稳定后的应力场、裂隙场的分布规律。废弃工作面遗留煤层气扰动储层空间划分为底板裂隙区、重新压实区、导气裂隙区和承压区。底板裂隙区位于煤层中工作面的正下方,整体采动裂隙发育区域呈现出靠近开采煤层为底面的倒梯形台,其深度为开采煤厚的5.58倍。导气裂隙区主体位于开采煤层工作面边缘区域,导气裂隙区整体形状为梯形台,其高度为开采煤厚的11.7倍。导气裂隙区为遗留煤层气资源的开发有利区。

相关论文:《废弃工作面遗留煤层气扰动储层空间划分-以屯兰煤矿12501工作面为例


林海飞教授:特厚煤层开采卸压瓦斯储集区演化特征分析及工程应用

为研究特厚煤层开采卸压瓦斯储集区动态演化规律,采用3DEC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采动覆岩应力及位移分布规律,研究了卸压瓦斯储集区演化特征,提出了卸压瓦斯储集区位置判别方法,并在试验工作面高位钻孔瓦斯抽采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特厚煤层开采后,覆岩垮落带高度49.5 m,裂隙带高度104 m。

相关论文:《特厚煤层开采卸压瓦斯储集区演化特征分析及工程应用


朱磊正高级工程师:采空区煤矸石浆体充填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煤矸石浆体充填是一种低干扰条件下矸石无害化规模处置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实现煤炭绿色开采的重要途径之一,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但针对浆体充填材料制备缓存、浆体长距离输送及采空区充填处置等方面的研究仍不完善,部分问题的研究尚属空白,严重制约浆体充填技术在煤矸石固废处置领域的发展。

相关论文:《采空区煤矸石浆体充填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重大进展 | 黄陵矿业公司董事长雷贵生:智能化选煤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面临严峻的形势以及不断增大的环保压力和人工成本,加快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煤炭企业升级转型发展迫在眉睫。随着国家“创新驱动”要求的逐步推动,结合目前计算机技术、PLC技术、网络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智能化建设将成为选煤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研究制定了《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智能化选煤厂建设已成为趋势,2022年9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先进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再次为智能化选煤厂的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新锐科学家”专题|徐智敏副教授:煤层采动顶板水文地质参数演化与矿井涌水量动态计算方法

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开采不同程度受顶板砂岩水、底板太灰水、奥灰水以及采空区积水的影响。此外,断层、陷落柱等构造的发育更进一步增加了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概率。通常情况下,煤矿一旦发生突(涌)水事故,轻则造成生产成本增加,重则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国煤矿共发生了1027起水害事故,共造成4390余人死亡,其中重大事故94起、1869人死亡。因此,在煤矿采掘过程中,为预防矿井突(涌)水事故的发生,开展突水预测预报尤其是矿井涌水量的精准预计尤为重要。

相关论文:《煤层采动顶板水文地质参数演化与矿井涌水量动态计算方法


“新锐科学家”专题|鲍久圣教授:煤矿井下无人化辅助运输系统关键基础研究及应用实践

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随着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煤矿开采的效率、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10月,全国已建成智能化示范煤矿30多处,部分煤矿的验收结果达到了中级智能化水平。但是,作为煤矿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井下传统辅助运输系统仍然普遍存在运输工艺不连续、转载转运环节多、用工岗位占比高、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低等现实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煤矿智能化建设和无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

相关论文:《煤矿井下无人化辅助运输系统关键基础研究及应用实践


文虎教授:基于钻孔救援的UWB雷达波传输衰减研究及展望

煤矿事故发生后,常引起事故区域的通信网络崩溃,设备毁坏,信息沟通难以建立,被困人员所处区域无法判定,灾区环境信息难以实时有效监测等。利用矿山垂直钻孔救援技术进行生命探测和开展救援过程中,可能因井下巷道损毁难以探测坍塌环境中的生命信息,且若钻孔点地质条件偏软,可能导致钻头偏移引起局部塌方,也会导致生命探测设备出现测量偏差,最终无法满足生命信息探测的要求。UWB雷达波可穿透岩石、混凝土、煤矿层等非磁性物质,对障碍物后被困人员进行非接触探测,实现矿山救援钻孔内长距离、低干扰的生命信息实时采集和传输。UWB 雷达波是灾后非结构环境中被困人员搜寻和精确定位的较优方案。

技术刷新

《2022年度能源领域5G应用典型案例汇编》印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动5G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促进以5G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融通发展,推动能源领域5G应用规模化落地,我们组织完成了能源领域5G应用典型案例遴选工作,并编制了《2022年度能源领域5G应用典型案例汇编》。


基于多信息感知及视频图像识别的智能安控系统

为贯彻“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我国煤矿粉尘职业危害严重、尘肺病病例高发的现状,我国积极开展煤矿粉尘灾害精准监测及预警技术研究,形成了煤矿粉尘灾害监测预警一体化技术体系,对有效降低我国尘肺病病发率、提升矿工健康水平和“幸福感”意义重大。煤矿安全隐患种类多、形式复杂,具有突发性、偶然性、耦合性等特点,人工监测隐患存在监控盲区、判识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难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研究视频图像识别技术,通过深度学习自动识别人员违章行为、设备异常状态、环境潜在危险等安全隐患,能够及时预警、联动控制,实现视频从看得见至看得清到看得懂的转变,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智能辅助监管监察提供技术支撑,解决了煤矿安全隐患自动辨识的行业难题。


重大进展 | 中国煤科天玛智控:工业以太网智能开采控制系统

2022年,煤矿智能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总结我国多样开采条件下的智能化煤矿建设分类分级建设模式并加以复制推广,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智能矿山》《煤炭科学技术》杂志遴选出12项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并在“2022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上发布。包括智能化基础理论、智能建井、国产化惯导系统、硬岩掘进、智能开采工业控制系统、超长工作面开采、较薄煤层智能开采、智能安控系统、煤矿机器人集群、智能化选煤厂、洗选工程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管理平台、钻锚一体化智能快掘等,涵盖了基础理论研究,建井、开采、掘进、安控、洗选等技术攻关成果。

相关论文:《工业以太网智能开采控制系统


国家能源集团首台“国能号”机车正式上线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首台国能号机车1001号在朔黄铁路肃宁北机车检修中心解备完毕上线运行,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再添运输重器。“国能号”机车继承了神华号机车的先进技术,是重载装备持续升级的代表产品,它不但集聚平稳操纵系统、高压电器箱及密封式重联风挡等20余项运用成熟的先进技术于一身,还采用北斗卫星“天眼”定位,进一步增强机车安全性能,多数据融合关键技术,实现高精度定位与地面数据的互联互通,是新的“企业符号”,助力重载事业的发展更绿色更智能更高效。


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研制的全国首套“煤矿智能化培训系统”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专家对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联手徐矿集团研发的“煤矿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培训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以下简称“煤矿智能化培训系统”)进行了科技成果函审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技术鉴定,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该系统是全国首套一比一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教学培训系统,旨在模拟真实煤机的各项功能,实现井上培训和智能化测试实验等目的。  

企业新闻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格力合作成果在京通过鉴定

5月7日上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格力电器公司合作完成的“深井采掘作业空间模块化高效局部制冷降温系统研发及应用”科技成果行业鉴定会在北京江苏大厦召开。此次鉴定会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会长罗继杰,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企业专家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对科技成果进行鉴定。集团总经理杜波、总工程师李延河出席鉴定会并致辞。


贵州省全力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贵州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西电东送”的主要能源输出地之一。当下,贵州省把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在建煤电项目建设,推进现役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加快页岩气、煤层气增储上产等重点任务,贵州省富矿精开,做强优势,在加速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上迈出坚实步伐。 


煤矿火灾及瓦斯防控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揭牌

4月27日,由中国煤科沈阳研究院联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建设的煤矿火灾及瓦斯防控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揭牌成立。国家矿山安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德昶,国家矿山安监局辽宁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永清,国家矿山安监局安全司二级巡视员陆南,国家矿山安监局辽宁局副局长张克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徐平,国能神东煤炭集团专家马灵军等50余人参加揭牌仪式,国家矿山安监局法规科技司副司长牛军主持揭牌仪式。中国煤科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熊代余参加上述活动并讲话。

政策管理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务部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能源局公告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加快数据中心能效提升和绿色低碳发展,引导数据中心走高效、低碳、集约、循环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确定了43家2022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现予公告。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地质找矿方向)推荐工作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重要回信精神,按照《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自然资党发〔2020〕64号)和《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自然资党发〔2022〕56号)等要求,现面向地质找矿方向推荐遴选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更好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应急管理部党委召开部系统  2023年巡视动员部署会

《CCAJ煤炭周报》总第113期(20230506—0512)

5月9日,应急管理部党委召开部系统2023年巡视动员部署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巡视工作会议精神,对部党委及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中国地震局党组巡视工作进行统一动员和安排部署,决定成立13个巡视组,对18家单位开展常规巡视。部党委书记、部长,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祥喜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努力为更好适应中国式现代化战略要求、加快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2023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持续树牢安全红线意识,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重点策划活动内容,以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第22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安全意识和避险逃生能力。

观点智库

我国煤炭行业班组建设水平持续加强

过去十年,我国煤炭从业人员由526多万人减少到约260万人,班组数量由约25万个减至15万个左右,区队班组队伍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班组建设是涉及企业工会、人力、安全、生产等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系统性工作,但目前一些企业对班组建设的职能定位还不清晰,领导分工还不明确,部分企业仍存在众多部门“都管都不管”或者交叉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团队间信任与配合浮于表面,导致员工主动性和创造力不足。


煤炭在能源安全保障中压舱石作用更突出

“2022年,我国原煤产量45.6亿吨,进口2.93亿吨,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占比为56.2%……”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如是表示。刘峰当天是在此间召开的第十七届鄂尔多斯国际煤炭及能源工业博览会(简称鄂尔多斯煤博会)上说这番话的,他认为,煤炭在中国能源安全保障中的压舱石作用更加突出。


中国科协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系列丛书

日前,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发布中国科协“双碳”系列丛书,并介绍了该系列丛书的主要特点。党的二十大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并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了系列重要部署,提出2035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碳排放量占全球的近30%。要贯彻好党的二十大部署,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科技和人才支撑,更需要全社会长期卓绝的共同努力。

数据图表

煤矿井下旋转地质导向定向钻进装备

《CCAJ煤炭周报》总第113期(20230506—0512)

来源:姚克,李泉新,方俊,等. 煤矿井下旋转地质导向钻进技术装备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22,50(12):36−42.




我国赋煤区煤层气抽采区块分级标准

《CCAJ煤炭周报》总第113期(20230506—0512)

来源:孙海涛,舒龙勇,姜在炳,等. 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机制模式及发展趋势[J]. 煤炭科学技术,2022,50(12):1−13.





真(假)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示意

《CCAJ煤炭周报》总第113期(20230506—0512)

来源:李全贵,邓羿泽,胡千庭,等. 煤岩水力压裂物理试验研究综述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22,50(12):62−72.




期刊专区

5月25日 福州|“学清刊壇”科技期刊产业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论坛暨2023年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年会

5月25—27日,由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承办的“学清刊壇”科技期刊产业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论坛暨2023年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年会将在福建福州举办。研讨会依托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设立的“学清刊增”科技期刊产业发展交流研究系列活动项目三期子课题——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协同发展有助于加快产业化进程,汇聚国内科技期刊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就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协同发展、科技期刊产业化发展等主题分享经验,研讨交流,共同为科技期刊产业化发展集智汇力。


《洁净煤技术》2023年第4期全文上线

《CCAJ煤炭周报》总第113期(20230506—0512)

5月12日,《洁净煤技术》2023年第4期全文在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上线,本期邀请东南大学段伦博教授、浙江大学王涛教授、昆明理工大学李孔斋教授担任客座主编,策划出版“燃煤发电CCUS”专题,专题包括煤电+CCUS产业规模化发展政策激励、燃煤电厂烟气CO2化学吸收捕集液-液两相吸收剂开发进展焦炉煤气制氢技术研究进展等13篇论文。



5月18日阜新|第三届国际矿业青年科学家论坛暨《煤炭科学技术》青年编辑委员会年会

为营造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的浓厚学术氛围,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由《煤炭科学技术》编辑部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矿业青年科学家论坛暨《煤炭科学技术》青年编辑委员会年会”将于2023年5月18—19日在辽宁省阜新市举办。论坛将围绕煤炭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等领域的前沿、热点及重大技术问题开展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

第三届国际矿业青年科学家论坛议程

为营造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的浓厚学术氛围,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由《煤炭科学技术》编辑部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矿业青年科学家论坛暨《煤炭科学技术》青年编辑委员会年会“将于2023年5月18日一19日在辽宁省阜新市举办。论坛将围绕煤炭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等领域的前沿、热点及重大技术问题开展学术交流。


第三届西部煤矿智能化学术论坛会议通知

 为搭建西部煤矿智能化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煤矿智能化发展战略和煤矿机电装备智能化、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故障诊断与智能运维和煤矿智能化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经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煤矿智能化学术论坛”组委会研究决定,“第三届西部煤矿智能化学术论坛”将于5月12-14日在西安举行,将邀请王国法院士等行业领域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会议采用大会报告、分组报告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我们诚挚邀请本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校研究生与会交流。


2023(第二届)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

针对性的提高能化企业在相关领域的解决方案,分享气体分离新材料、新工艺与新应用,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第三届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发展及产业论坛

氢能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终极能源,固体氧化物电池(SOC)是氢能的重要核心技术,为推动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与产业发展,搭建研-产-学交流平台,经充分讨论,本年度拟在2021、2022两届会议基础上,由宁波-佛山两地联合举办产业技术论坛。通过举办“知名专家座谈、主题峰会、专业论坛、成果展示、需求洽谈、商务考察”等形式推介宁波、佛山城市资源优势,招引氢能与固体氧化物电池优质项目及专业人才,赋能双城加快形成氢能产业集群。


最全参会指南!2023气体分离产业大会5天后与您相见!

气体分离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双碳政策下温室气体的回收捕集;新能源浪潮下氢能源、甲烷的分离提纯;俄乌冲突下低品位、贫氦天然气的提氦生产;以电子特种气体为代表的,新兴用气需求的不断爆发。新型气体膜分离、吸附、吸收材料;国产化替代、大规模示范工程受到产业界及学术界的一致关注。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