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J煤炭周报》总第 120 期 | ||
武英刚,曹责 | 20230630 | 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 |
附件下载:《CCAJ煤炭周报》总第120期(20230624—0630)
提纲内容
热点聚焦
基础探索
技术刷新
企业新闻
政策管理
观点智库
数据图表
期刊专区
学术会议
热点聚焦
喜讯!中国煤科获评2022年度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A级
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中国煤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资委决策部署,深入落实“1245”总体发展思路,激发活力、优化配置,改革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科技创新力、产业引领力和安全保障力显著提升。
近日,由中国煤科负责的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煤炭与共伴生能源资源一体化绿色开发战略研究”启动会在京召开,中国煤科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项目负责人康红普主持会议,顾大钊、王双明、王国法、葛世荣等20余位院士和专家学者参加启动会。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智慧矿业创新集群、四象科技在北京举行“矿大南湖号”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卫星出厂评审会,来自全国各大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在听取了研制报告,一致认为卫星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具备出厂条件。“矿大南湖号”预期7月23日由长征系列火箭以一箭四星的形式发射,届时可为中国乃至世界矿业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遥感数据支撑,赋能智慧矿山建设,驱动我国采矿行业的高质量智能化发展。
基础探索
为了研究含瓦斯煤渐进破坏极限失稳问题,基于含瓦斯煤强度折减法,并借助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强度折减极限安全系数以及含瓦斯煤渐进破坏极限失稳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瓦斯煤强度折减参数修正可以表征瓦斯对于煤体的弱化作用,适用于数值模拟软件中分析煤体渐进破坏极限失稳过程;强度折减极限安全系数受围岩、瓦斯压力、外部载荷、煤泊松比等因素影响,极限安全系数值越小,代表煤体更容易达到失稳破坏状态;在强度折减过程中,含瓦斯煤状态演化分为初始损伤、渐进破坏、极限失稳3个阶段。成果以“含瓦斯煤渐进破坏极限失稳研究”为题发表于《煤矿安全》2022年第10期。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征,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2020年2月,国家八部委联合研究制定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出,要重点突破精准地质探测、重大危险源智能感知与预警,到2025年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其中,智能化煤矿是深度融合智能先进技术和现代煤矿开发,实现煤矿智能化运行的一种新模式,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智能化煤矿建设的重要前提是要对矿井地质条件有全面、清晰的认识,实现工作面地质条件的透明化是煤矿智能安全精准开采的重要保障。当前,煤矿生产中工作面地质条件透明化,主要是以地质资料为基础,利用钻探、物探等勘探技术手段,探查和揭露地质数据,实现对工作面地质条件的成图与认知,重点是对地层、构造、异常体等条件的透明化、可视化。成果以“采煤工作面地质条件透明化技术现状与分析”为题发表于《智能矿山》2023年第6期。
“双碳”背景下,煤炭的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利用至关重要。用煤核心设备如燃煤锅炉、气化炉等的稳定运行是确保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而这些设备运行工况和环境(如气体组分等)对煤灰的熔融特性影响显著,进而影响设备运行效率和排渣性能。目前的研究重点多为煤灰化学组成(Si、Al、Ca和Fe等元素及其氧化物)对煤灰熔融行为的影响。在煤灰熔融过程中,灰渣层收缩和膨胀会影响其传热性能,矿物化学转化及煤灰沉积层变化涉及相关物理和化学耦合行为研究较少。研究气体组分和升温速率对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于燃煤锅炉和气化炉的顺畅排渣和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神府煤灰、神华煤灰和神木煤灰为原料,考察气体组分(CO2、N2和空气)和升温速率对三种煤灰熔融过程面积变化的影响,探究煤灰熔融前后的矿物转变规律,揭示煤灰熔融过程面积收缩和矿物转变的关系。成果以“不同气体组分条件下煤灰颗粒熔融特性研究”为题发表于《煤炭转化》2023年第3期。
为充分了解生物质热解制油以及油品提质现状,归纳比较了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提高生物油品质的催化剂类型,着重综述了原生物油分离为轻质组分和重质组分后分别改性提质的技术路线。生物油改性提质技术,因催化剂、氢源、耗能而限制其规模化应用,降低催化剂成本及提高催化剂寿命、减少氢源使用或利用低成本氢源、简化工艺及降低反应温度是生物油改性提质技术的发展方向。成果以“生物质催化热解制油及油品改性提质研究进展”为题发表于《洁净煤技术》2023年第2期。
技术刷新
国内首创!中国煤科成功解决大型露天煤矿隐蔽空区灾害精准探测难题
6月13日,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科院承担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生产全周期隐蔽空区精准探测与安全评价跟踪服务项目”顺利通过国能准能集团专家组验收。煤科院以首创的“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精确定位、安全评价、综合治理”采空区勘查治理技术体系,切实解决了露天煤矿隐蔽空区灾害精准探测和安全评估难题,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露天煤矿重大灾害防治领域的又一典型示范。
最新成果 | 微胶囊技术助力瓦斯抽采,密封材料研究取得新突破!
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材料的性能对钻孔密封质量、抽采效率起至关重要影响。近日,西安科技大学张超教授团队与中国矿业大学翟成教授团队合作在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材料延迟膨胀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合作团队利用微胶囊技术,制备了以乙基纤维素(EC)为囊壁、蒙脱石(MMT)为囊芯的延迟膨胀微胶囊。相较于普通膨胀材料,在微胶囊作用下可延长反应耦合时间60%左右,使水泥基密封材料的膨胀性与强度达到更好的耦合效果。相关成果以“基于微胶囊技术的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材料研究”为题发表在《煤炭科学技术》2023年第4期。
近日,煤炭行业首个超高压液压软管试验系统在中国煤科建成并投入使用。该试验系统的建成,填补了矿用水射流式割缝压裂装置配套的超高压介质输送系统安全性能分析验证能力的空白,标志着煤炭行业已具备设计工作压力达100MPa液压软管的爆破性能、脉冲性能分析验证能力,能够为矿用水射流式割缝压裂装置可靠应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智慧矿山 “智绘”扫描丨全国首创巷道全断面形变监测,实现矿山巷道形变全生命周期管理
矿用本安型巷道激光扫描仪利用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对巷道全断面360°无死角扫描,并在井下监测位置用图像直观展示巷道断面,提供巷道历史图像对比,通过对比直观了解当前巷道与最初发生形变的具体数据;传感器内置高精度姿态传感器,实现巷道监测基点动态调整,可精准识别巷道形变发生位置;设计上采用“眨眼”仿生机构,有效防尘防水,避免因井下环境导致的镜头脏污,无法使用;配套监测软件提供初始状态与形变过程对比、历史演变图、巷道形变三维动态演化等模块,实现巷道形变智能可视化管理,方便矿井技术人员对巷道形变全生命周期进行管控。
企业新闻
中国煤科“煤海蛟龙”快掘成套装备创造新疆地区巷道掘进进尺新纪录
千里茫茫戈壁,滚滚煤海洪流。历经近三个月的井下砺练,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煤海蛟龙”掘锚一体机成套装备在中煤新疆哈密大南湖七号煤矿生产中取得了小班最高进尺9m、日最高进尺22m、月进尺突破500m的好成绩,相比原掘进机效率提高2倍以上。在新疆典型“三软 ”煤层条件下创造了掘锚一体机一系列掘进进尺新纪录,已然成为戈壁滩上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2023年煤炭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于6月26日在安徽淮南召开。大会集中发布了2020、2021、2022年煤炭企业管理创新优秀成果,山西焦煤共有54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40项。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理念深入人心,唐山也将目光投向矿区“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并且找到了开启煤炭行业全面创新和技术发展新时代的“黄金钥匙”。但由于煤矿的特殊性,如何在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建设的同时,将“安全关”、“效益关”、“质量关”全部把牢,成为一道亟需解答的重要命题。
皖北煤电集团公司首个千万吨级矿井诞生——麻地梁煤矿产能核增至1000万吨/年
6月13日,从内蒙古准格尔旗能源局获悉,皖北煤电集团智能煤炭公司麻地梁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获得鄂尔多斯市能源局批复,生产能力由800万吨/年核增至1000万吨/年。这是继2021年麻地梁煤矿获得300万吨/年核增产能后,取得的又一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皖北煤电集团公司首个千万吨级矿井诞生。
政策管理
为做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6号)和《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配套衔接,进一步规范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管理,以标准创新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公开征求意见、召开听证会等程序,于2023年6月20日正式印发,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2018年12月14日发布的《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内市监发〔2018〕6号)同时废止。
2023年6月26日,由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承办的《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发布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德昶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全基础司司长孙庆国主持。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李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智新、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勇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工信部:征求对《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第二批)》(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为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我们拟编制《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第二批)》。经地方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联合会推荐以及专家审议,形成了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现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填写《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第二批)》征求意见表(见附件2),于2023年7月10日前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
支持矿企加快 5G 专网建设等工作!《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印发
近日,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办公室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提出强化网络设施建设,推进企业利用 5G 改造升级内外网。推动重点行业领域改造建设企业内网,支持矿山企业加快 5G 专网建设, 引导化工园区进行网络升级。
观点智库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之后,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的大力推动下,石化等重点领域的节能降碳工作加速推进。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石化行业节能降碳工作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政府和企业做了哪些工作?本文将从5个维度来呈现这一工作的推进情况。
针对应急管理负责人和编制人员理论基础薄弱的现状,通过“三结合”方式,聘请专业的应急管理专家,对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和预案编制工作进行专项培训;针对应急指挥人员以具体处置方案与措施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应急分级响应和应急救援指挥方面的培训;针对区队、班组及岗位操作工,开展全员应急知识应知应会、自救互救和逃生技能的岗位培训。
“碳中和行动将会使世界经济从能源资源依赖型逐步走向能源技术依赖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近日在2023年第二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表示。目前,碳中和已经成为对未来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个重大的行动计划。截至去年底,全球已经有130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的承诺。“把这些国家加到一起,已经覆盖了全球8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GDP和人口。”贺克斌表示,“高气候风险加剧气候灾害频发,引起的经济损失将大幅度增加,这对世界粮食供应安全有非常大的冲击,会引起大宗粮食产品3%到40%不等的减产,这就是为什么全球高度重视应对气候问题。”
由于前些年地质勘查持续低迷,地勘单位虽然始终坚持地勘主业不动摇,采取各种措施维持地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但面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可能出现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国家项目、大项目骤然增多的情况,急需尽快调整工作思路、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因此,笔者认为,实施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统筹安排好地勘工作,妥善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是当前地勘单位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数据图表
图片以“基于5G+云边端协同技术的采煤机智能调高调速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为题发表于《煤炭科学技术》2023年6期
图片以“破碎煤岩体瓦斯-水相对渗透特性试验研究”为题发表于《煤矿安全》2023年6期
图片以“采煤工作面地质条件透明化技术现状与分析”为题发表于《智能矿山》2023年6期
1-5月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3658.0亿元 下降18.7%
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消息称,2023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39万亿元,同比增长0.1%。采矿业主营业务收入25292.2亿元,同比下降7.2%。
期刊专区
“创刊50周年”专辑丨王国法院士:从煤矿机械化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与创新实践——纪念《工矿自动化》创刊50周年
回顾《工矿自动化》杂志推动和见证中国煤炭 50 年从煤矿机械化到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与创新实践的发展概况,阐述了煤矿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创新历程。对煤矿信息基础设施、自动化及智能化装备和系统的研发与实践进行了分析。实现异构网络融合与统一承载是煤矿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基础。在主干网+接入网异构网络不断成熟的基础上,有线通信传输速率已达10 Gibit/s 以上,5G 和 WiFi6 等无线通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通信平台;将有线通信、无线通信、IP 广播、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融合,构建多网融合通信系统,实现了融合承载网络与统一位置服务。煤矿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发展迅速,采煤工作面在实现工作面采煤机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移架等技术的基础上,探索基于透明地质的工作面自适应截割技术、自动放煤控制技术等;掘进工作面在实现仿形截割、定位导航、远程控制的基础上,针对钻锚一体化、多机协同、基于地质模型的掘进截割模板规划等技术进行攻关,取得较好效果;智能变频节能传动支撑煤流运输系统智能装备发展;煤矿机器人集成研发及应用,巡检机器人成熟应用,智能辅助作业机器人得到攻关,多场景机器人集群调度指挥系统研发形成机器人集群。煤矿自动化和智能化建设由单系统自动化、矿井综合自动化、矿山物联网阶段正式迈入智能矿山综合管控阶段,实现智能感知、智能自控、高速传输、协同管控和智能决策是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了煤矿智能化技术迭代发展重点方向,包括建立高精度透明地质模型、无人操作系统常态化可靠运行、构建煤矿巨系统智能化兼容与协同机制、“掘、采、运、洗、销”全流程智能协同管控、优化柔性煤炭生产供给体系。
2023年6月28日,科睿唯安发布2022年度期刊影响因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IJCST)收获首个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为8.3,在Mining & Mineral Processing和Energy & Fuels两个学科领域均达到JCR Q1区水平!JCI为1.72,在两个学科领域均位于JCR Q1区!
近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站发布了《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该标准将于2023年7月1日起实施,部分代替GB/T 7713-1987。
为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国际化传播,快速提升学术期刊在国际同行中的可见性和学术影响力,在西安研究院《煤田地质与勘探》创刊50周年之际,西安研究院《煤田地质与勘探》国际网站于近日正式上线。全球科研工作者可登陆官网访问(https://cge.researchcommons.org/journal/)。
学术会议
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和“智汇中国”战略,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服务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省煤炭工业提质升级,服务双循环发展,为解决煤矿智能化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经研究决定在山西太原召开“千人智库”成立大会暨首届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推动煤炭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6月26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承办的2023年煤炭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在安徽淮南召开。
6月24日,由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 “中国矿山碳中和行动高层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发改委农经司原巡视员胡恒洋,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副司长王心同,自然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原司长关凤峻,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靳永新,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根飞等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中煤地质集团、紫金矿业、中鄂环境产业公司等企业代表出席研讨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规范煤炭行业碳排放统计工作,提高碳排放核算水平,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定于2023年7月13- 14日在贵州安顺召开煤炭行业碳排放统计研讨暨碳排放核算方法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