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我国石化行业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催生出巨大资金需求,转型金融不失为满足企业转型资金需求的重要抓手。
据中金公司测算,2030~2060年碳中和时期,石化化工行业是我国高碳行业中资金需求最多的行业之一,高达3.9万亿元。但由于我国绿色金融标准相对严格、募集资金用途较为单一,多限制于纯绿产业,即使当前较为成熟的绿色金融也无法满足对石化化工行业的转型资金需求。而同属于可持续金融中的转型金融不仅可弥补这一不足,还有利于碳排放密集行业向低碳和零碳高转型。所以,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缺口,石化化工企业急需转型金融支持。
截至2023年3月,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方面,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共计发行62只,合计资金规模777亿元;在转型债券方面,共计发行15只,合计资金规模78.3亿元。由此看来,一方面目前转型金融的规模并不大,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转型金融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因转型金融相关政策标准未统一,无法根据项目的转型活动判断是否与净零排放路径一致,从而规避“漂绿”“洗绿”等风险;同时投资项目周期冗长、前期投资金额较大,也使得金融机构对转型项目融资持观望态度。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关键时期,石化化工行业该如何借助转型金融获得资金支持,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笔者有以下建议:
第一,统一转型金融政策标准。国内已成功借鉴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推出转型金融产品,对其内涵、转型信息披露和募集资金管理等方面发布指导标准。考虑到八大高碳行业的转型各有侧重,需进一步针对石化化工行业特色对其转型进行明确的路径研究,对转型活动作出统一界定,制定转型金融目录,并利用关键指标和工具来帮助金融机构追踪、监督转型活动的进展情况,使得整个转型过程公平公正,引导石化化工企业和投资者在标准统一、信息对称前提下,更多地参与到转型金融中来。
第二,创新转型金融产品。转型金融还应创新除了债券以外的其他产品,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对转型的支持作用。对于债务成本高的企业可推出股权融资,鉴于转型活动的不确定性也可推出帮助企业规避风险的转型保险,另外转型基金等金融工具也可以帮助促进行业转型。
第三,企业需践行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石化化工企业在提升企业绩效的同时,需加强环保资金投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更多关注企业环境效益。将ESG纳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提高企业信用评级,那么投资者也会加大转型项目投资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