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山西省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加快建设零碳矿山、零碳开发区等。
《方案》提出,立足山西省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阶段,支持大型先进产能煤炭矿山打造全国零碳矿山样板:
到2025年,以大型先进产能煤矿为重点,创建5个左右零碳矿山,其吨原煤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较2020年下降20%以上;以煤电、钢铁、有色、焦化、煤化工和建材等主要碳排放行业企业为重点,创建5个左右深度降碳示范工程,其主要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力争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到2030年,零碳矿山吨原煤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80%以上,力争全部实现零碳排放。
聚焦先进产能煤矿,打造零碳矿山。遴选 5个左右大型先进产能煤矿,通过数字化、智慧化手段整合节能降碳、零碳供能、瓦斯利用、减污降碳协同、生态碳汇等多领域技术与管理创新实践,通过生产系统减碳、能源系统去碳、生态系统固碳等途径,推动创建主体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目标。
推进矿区节能降碳增效。开展存量机电设备节能改造,选用节能推广目录中低碳节能环保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及高耗能工艺装备。对负荷变化大的机电设备,实施变频等调速技术改造,推广应用交流无极变频驱动技术。提升矿井提升机传动效率,推广采用直联传动和电力电子调速技术,鼓励采用低速直驱和高速直驱式永磁电机。强化矿井主通风机节能改造,推广应用电力电子调节和液压风叶调节技术。到 2025 年原煤生产电耗降至20kWh/t以内,到2030年原煤生产电耗降至18kWh/t 以内。
推动矿区低碳零碳供能。实施乏风氧化、低浓瓦斯氧化供热及瓦斯电厂余热、空压风机余热回收利用等工程。探索矿井(坑)水、洗浴废水及回风井回风余热等低温废热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广应用污水源热泵、空压机余热利用和空气源热泵等技术,实现清洁取暖。提高煤矿余热供热系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水平,提升余热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区、工业场地、排土场等空间资源和配套设施,配套风电、光伏、地热等新能源项目推进煤炭生产与绿电协同发展。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矿区内运输逐步采用清洁能源车辆。到2025 年矿区零碳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0%以上,到 2030年零碳能源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
推动矿区瓦斯利用减碳。应用定向钻机、煤层瓦斯增透技术等瓦斯抽采先进装备、工艺和技术,提升瓦斯抽采浓度和稳定性推广成熟典型经验做法,促进高浓度瓦斯在发电、工业燃料、提纯、居民生活等领域多元化应用。鼓励煤矿通过氧化、提浓等方式开展低浓度瓦斯和乏风综合利用。
推动矿区生态增汇固碳。通过土壤重构、植被重建、减损开采、碳汇监测计量、碳汇交易等具体工程技术手段,构建矿区生态碳汇扩容技术体系、矿区生态碳汇防损技术体系、矿区碳汇管理技术体系,有效利用矿区植被固碳作用,提升矿区生态碳汇能力。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下载PDF文件
一图读懂丨山西省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