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J煤炭周报》总第141期(20231118—1124)
热点聚焦
Focus
国内首台(套)电站煤粉锅炉灵活深度调峰无助燃点火及稳燃器成功运行
近日,由中国煤科天地融创研发的国内首台(套)电站煤粉锅炉灵活深度调峰无助燃点火及稳燃器,在200MW煤电机组上应用并成功运行,这标志着电站煤粉锅炉燃烧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下一步,天地融创将持续推动电站煤粉锅炉灵活深度调峰无助燃点火及稳燃技术优化,完成不同容量、不同制粉方式、不同燃烧方式、不同煤种的产品定型,积极创立电站机组点火和稳燃燃烧工艺新模式,开启煤粉着火稳燃新时代,充分挖掘和提升煤电深度灵活调峰能力潜力与快速变负荷能力,为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保驾护航。
2023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3年11月21日~2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共同主办第二十一届(2023)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于广州隆重召开。会议受到业内伙伴广泛关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任延刚,副秘书长兼医学期刊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冰,数字出版与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曾建勋,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肖林、调研员陈建新,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处调研员彭丹,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冰、副总经理乔晓东、资源总监郑一波,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吴惠勤、副理事长陈望忠、张冰、王景周、孙涛、学会秘书长龙秀芬,广东省期刊协会会长陈彤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荣誉理事长宋培元,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理事长刘泽林,重庆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彭熙等300多位领导、专家、参会代表出席大会。
重磅发布!煤矿机器人分级评价标准及通用技术架构
2023年11月15-17日,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度会议暨智慧矿山学术论坛”在重庆召开,中国煤科机器人公司、中国煤科沈阳研究院副总经理王雷应邀在大会作《煤矿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新思考》报告,重磅发布煤矿机器人L0-L5分级评价标准以及煤矿机器人通用技术架构。
报告伊始,王雷首先从机器人领域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机器人+”大时代加速来临,当前正处于机器人技术爆发期,从2018年到2022年,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增大。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逐年稳步增长,增速平稳,一直是机器人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及发展空间,由于消费者需求逐步增多,未来规模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特种机器人因为能为其他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将成为国内机器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机器人+场景”的深度应用,既是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各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基础探索
Basic Research
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理论技术体系
针对深部煤储层埋藏深、渗透率低、应力环境复杂等开发难题,总结大宁-吉县区块近5年勘探开发取得成果,明确了资源富集条件、有效改造体积、水平段长、良好储盖组合条件是气井高产关键因素。 创新提出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理论与效益开发实现路径,明确资源富集条件、有效改造体积、水平段长、良好储盖组合条件等是深部煤层气井高产气量主控因素。
成果以《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理论技术体系》为题发表于《煤炭学报》2023年网络首发。
论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总体设计
为寻求智能化露天煤矿统一的设计思想和建设内容,确保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实效,针对目前露天煤矿山普遍存在的重“软”系统建设,轻“硬”工艺装备变革,重业务系统建设、轻数据价值挖掘,偏离需求片面追求无人化,忽视智能化建设的经济属性等问题,厘定了围绕“人”“设备” “系统”3条主线的建设内容,明确了将露天煤矿智能化程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阶段的智能化分级建设原则,提出了实现矿山全要素、全过程、全生命周期个性化安全稳定运行的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本文厘定了围绕“人”、“设备”、“系统”三条主线的建设内容,提出了实现矿山全要素、全过程、全生命周期个性化安全稳定运行的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解析露天煤矿生产和智能化建设的特征,提出了工艺为本、分级建设、价值导向、有序推进和虚实共生的智能化露天煤矿总体设计策略,以期指导我国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成果以《论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总体设计》为题发表于《煤炭科学技术》2022年第2期。
煤矿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发展研究
煤矿能源资源种类丰富,用能需求多样。我国煤矿能源资源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煤矿区能源管理方式粗放、能源供给策略分散,源端大量能源资源难以与多元需求相匹配,造成了资源浪费和额外的碳排放。加快推进煤矿能源资源利用势在必行。
中国工程院王成山院士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3年第5期发表《煤矿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发展研究》一文。文章从煤矿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叙述煤矿能源资源利用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煤矿能源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路径,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煤炭行业低碳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残余油带二氧化碳混相驱及封存影响因素
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随着石油和煤炭等资源的消耗增加,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加剧。为了解决这一严峻问题,碳捕集、利用和储存技术在能源行业受到广泛关注。残余油带存在于油藏的部分区域或整个油藏,这些区域的油饱和度接近残余油饱和度,表现出类似于水驱后油藏的特征。传统方法(如水驱)难以驱替残余油带的油,因此二氧化碳驱被视为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在油藏条件下,二氧化碳通常以超临界流体形式存在。几十年来,它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驱替剂。在高于最小混相压力的条件下,可以实现超临界二氧化碳和原油之间的混相驱替。由于表面张力和毛管压力的消失,混相驱替比非混相驱替更有效。因此,为了确保在整个驱油过程中维持混相驱替,驱替压力需要高于最小混相压力。二氧化碳混相驱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也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封存。残余油带被认为是最适合储存二氧化碳的油藏区段。在美国德克萨斯西部的二叠纪盆地内,已经开展了商业规模的残余油带二氧化碳驱及封存项目。然而,关于残余油带二氧化碳驱及封存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因此,本研究采用了考虑分子扩散的多组分二氧化碳混相模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残余油带二氧化碳驱及封存的效果。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优化驱油效果,还为二氧化碳的封存提供了理论支持。相关成果以“Numerical analysis of water-alternating-CO2 flooding for CO2-EOR and storage projects in residual oil zones”为题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https://doi.org/10.1007/s40789-023-00647-9)。
技术刷新
Technology Refresh
24小时哨兵!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电力监控系统实现“无人值守”
“现在只要轻点按键,就能远程操控百米井下的供电设备,并且井下设备运行情况会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实时上传,实现故障诊断智能分析与决策,大大提高了设备开机率,真是太智能了!”机电科调度员张师傅说道。张师傅口中的“智能化”是由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研发的新一代KJ36A煤矿供电智能监控系统实现的。该系统为矿山供电提供全方位智能化解决方案,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首台套智能化工作面超大采高强力轻量化高防锈成套支护装备研发成功
北煤机公司成功研发国内首台套智能化工作面超大采高强力轻量化高防锈成套支护装备。该产品是北煤机公司为大海则煤矿研制的全球顶级标准的创新产品,项目搭载BMX全数字化电液控制系统和智能喷雾系统,可实现热插拔功能、采煤工艺流程用户自定义配置、在线编辑、一键更新及面板机身分离等功能。采用轻量化设计,结构件采用高强欧标钢板,立柱采用欧标钢管,有限元理论分析结合样机型式试验,产品实现主体结构件寿命63000次循环。针对大海则煤矿井下水及煤粉含硫量极高的特点,采取激光熔铜、(高速)激光熔覆+防锈掸子蜡、不锈钢+镀锌镍合金管路附件等一系列先进防腐措施。
准能集团新型煤基纳米碳氢炸药成功应用爆破!!
11月20日下午4时许,在哈尔乌素露天煤矿995平盘南部采场,准能集团采用新型煤基纳米碳氢炸药成功实施岩石松动爆破,现场爆破效果良好,再次验证新型煤基纳米碳氢炸药产品性能优异,也标志着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正式开启了新型煤基纳米碳氢炸药工业化应用之路。今年8月4日,公司“新型煤基纳米碳氢炸药及制备工艺技术”项目被鉴定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基纳米碳氢添加剂和新型煤基纳米碳氢炸药及制备工艺技术两项创新成果正式取得国家民爆行业行政许可的准入。11月6日,公司制定了《新型煤基纳米碳氢炸药》《新型煤基纳米碳氢炸药添加剂制备工艺》两项企业标准,为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
全球首台竖直铣削采矿机中试成功!
近日,由山西某集团和徐工基础共同研发的全球首台XVM1600竖直铣削采矿机现场中试试验成功。XVM160竖直铣削采矿装备为世界首创,其最大开采深度100m,单次采矿面积6m×2.5m,是至今为止单次采矿面积最大、能力最强的采矿生产设备。此外,矿石采用自溜连续运输的方式,改变了水平开采搭接转载运输的工艺流程,有效降低了采矿成本。据测算,设备采矿效率为传统采掘设备效率的3倍,采矿成本可降低约30%。
企业新闻
News
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项目成功晋级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全国总决赛
近日,第五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北京赛站决赛落下帷幕,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报送的“基于AI+XR技术的高端采矿装备数字化智能运维解决方案”项目获评三等奖,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基于AI+XR技术的高端采矿装备数字化智能运维解决方案”是开采研究院多年来深耕开采与支护技术,是推动绿色安全高效发展的缩影。本次获奖是专家委员会对中国煤科在煤矿智能化发展和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开采研究院将继续发挥行业科技创新排头兵的引领作用,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行业进步,为我国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中煤全力做好迎峰度冬能源保供
四季度以来,各地供暖供电需求攀升,能源保供进入迎峰度冬关键期。中国中煤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能源保供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制定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实施方案,全力做好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能源保供,切实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和央企能源保供主力军作用。今年截至11月20日,中国中煤累计商品煤产量2.16亿吨、同比增长5.43%,累计发电量737.98亿度、同比增长55.91%,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煤科天玛智控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大部门联合公布了2023年度第一批(总第十八批)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名单。凭借技术先进性、产品创新性及质量可靠性优势,中国煤科天玛智控“智能化综采超大流量液压控制系统”成功上榜。
“智能化综采超大流量液压控制系统”是实现综采工作面井下液压支架连续推进的机电液协同控制中枢。本系统面向行业高产高效超大采高千万吨级智能化工作面及煤炭行业绿色清洁开采需要,攻克了超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液压动态控制技术、卸载冲击防治技术、负载综合保障技术及绿色清洁泄液回收技术,成功研发了超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液压系统及核心产品,解决了超大采高工作面液压系统动作低效控制,安全裕度低和工作介质泄液污染问题,改变了我国超大流量液压支架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现状,有力地推动我国超大采高成套装备的推广及应用。
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项目入选生态环境部环评典型案例
近日,生态环境部官微发布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典型案例,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入选,这是央企唯一入围的煤化工项目,对推动污染物和碳排放评价管理统筹融合,促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协同增效,现代煤化工行业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编制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通过全过程减污降碳示范措施的应用,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将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经核算,该项目碳排放水平为6.03吨CO2/吨烯烃,达到《现代煤化工行业碳排放基准》中1级领先水平。
中国煤科煤科总院获批新设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批准设立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等5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人社部函〔2023〕108号),中国煤科煤科总院获批新设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是中国煤科继2019年获批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后在学科建设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立,将进一步优化煤科总院学科布局,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扩大学术交流等构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对促进中国煤科安全板块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政策管理
Policy&Management
提升矿山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将出台
11月17日,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安全生产分论坛在京举办。会上,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司司长汪崇鲜表示,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瞄准问题,集中部署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当前安全生产基础仍然不牢,前期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国务院安委会将出台《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整治。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按照《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部署要求,加快提升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促进相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下意见。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重大变更范围》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源头管理,进一步规范安全设施重大变更后的设计审查工作,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6号)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试行)》(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5号),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研究制定了《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重大变更范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非煤矿山企业在建设、生产期间发生《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重大变更范围》规定的重大变更,原则上应当由原设计单位进行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重大变更设计,并报原审批部门审查同意;未经审查同意的,不得开工建设。非煤矿山企业应当对建设、生产期间的重大变更工程组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重大变更范围》(安监总管一〔2016〕18号)同时废止。
自然资源部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推动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我部联合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3年12月1日前将有关意见建议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ycsun@mail.mnr.gov.cn。
观点智库
Think Tank
煤炭企业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研究--以经营绩效审计为例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煤炭企业在迎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内部审计在促进煤炭企业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提效增速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通过发展经营绩效审计成为煤炭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重要支撑。煤炭企业应明确经营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和发现经营绩效审计在制度、全过程审计、指标体系、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从而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健全经营绩效审计制度、完善审计工作模式、明确量化指标体系以及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等举措来提升煤炭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推动煤炭企业发展现代化。
2022年以来,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全球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外部输入性压力加大,因而国内供保稳价的力度也在持续加大,煤炭在我国能源供保稳价中发挥着“压舱石”与“基本盘”的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煤炭企业正在普遍趋向于重组整合,头部煤炭企业资源储量、营业收入均在快速增长。因而内部审计在充分发挥煤炭企业“免疫系统”的预防、抵御风险以及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方面愈发重要,尤其是作为常规审计项目之一的经营绩效审计对煤炭企业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意义不容忽视。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安全高效煤矿样本
“30年来,安全高效煤矿实现了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全面铺开。一座座‘小而精’‘富而美’的煤矿落地生根。安全高效煤矿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在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煤矿建设3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表示。 从首批12处,到2001年突破100处,再到2022年达1146处;从最初的晋冀鲁内蒙古苏5个地区,到如今的20个产煤地区;从晋陕内蒙古主产区,到云贵川复杂难采区,一处处世界一流的大型现代化安全高效煤矿脱颖而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1146处安全高效煤矿平均综合单产16.56万吨/(个•月),原煤工效16.77吨/工,均约为国有重点煤矿的1.9倍;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采煤队683个,其中有9个采煤队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未来,我们要紧紧围绕‘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宏伟目标,高标准、高品质打造‘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生态治理好、科技含量高、安全有保障’的中国式现代化煤矿样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孙守仁表示。
我国洁净煤技术2035发展趋势与战略对策研究
煤炭是我国长期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长期保持基础性地位。发展洁净煤技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重点。
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0年第3期发表《我国洁净煤技术2035发展趋势与战略对策研究》一文。文章在界定洁净煤技术概念的基础上,辨识洁净煤技术的先进性特征,预判面向2035的关键前沿技术,结合国内外主要前沿技术的发展现状,明确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战略目标与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朱清:关于“两山论”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思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财富之源、生态之要。坚持“两山论”,对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十分重要。
数据图表
Data&Chart
10月中国七成省区煤炭进口同比增加
2023年10月份,中国煤炭进口量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同比增幅较前一月继续收窄,但当月我国煤炭进口量仍是历史同期新高,七成省区进口量同比增长。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份,我国煤炭进口量为3599.2万吨,较上年同期的2918.2万吨增长23.3%,较前一月同比增幅27.5%继续收窄,较9月份的4214万吨下降14.6%。 我国煤炭进口仍主要以华东、华南地区为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煤炭主要消耗地,东南沿海地区与“三西”主产地运距远、运输成本高,进口煤经济性、实用性较高,已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电厂的重要补充。
10月份中国进口炼焦煤环比下降26.3% 无烟煤环比增长36.4%
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份,中国进口炼焦煤798.0万吨,同比增长28.5%,环比下降26.3%。 2023年1-10月累计进口炼焦煤8112.4万吨,同比增长57.1%。无烟煤方面,10月份,中国进口无烟煤152.3万吨,同比增长112.8%,环比增长36.4%。 2023年1-10月累计进口无烟煤1505.4万吨,同比增长62.5%。
10月份中国进口动力煤2649万吨 环比下降12.28%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份,中国进口动力煤(包含褐煤、其他烟煤和其他煤,下同)2649万吨,同比增长19.01%,环比下降12.28%。 023年1-10月累计进口动力煤2.87亿吨,同比增加1.18亿吨,增长69.91%。10月份,中国进口褐煤1249.6万吨,同比增长2.37%,环比下降3.29%。 2023年1-10月累计进口褐煤1.33亿吨,同比增加3044.06万吨,增长29.57%。
2023年全球煤炭产量预计将达89.2亿吨,同比增长1.9%
据外煤“矿业技术”网站11月19日发布的信息,2023年,全球煤炭产量预计将增至89.173亿吨,比2022年增长1.9%。中国和印度将为产量增长做出贡献。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美国和澳大利亚是五个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合计占全球煤炭产量的80%以上。2022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约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50%。根据 GlobalData 的数据,2023年,中国的煤炭产量增长率预计为2.2%,将低于2022年的11.4%。与此同时,第二大和第三大煤炭生产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煤炭产量预计将分别增长6.2%和1.8%,主要原因是两国政府计划增加煤炭产量,以满足国内需求,从而减少对进口的依赖或尽可能不影响出口。
期刊专区
Journal
喜讯 | IJCST一篇文章入选中国科协第八届优秀科技论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一流学术期刊的重要指示,鼓励科技工作者将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国内期刊发表,从源头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第八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最终确定201篇入选论文(本届入选的201篇论文是2019年1月1日以来发表在我国科技期刊上的优秀论文的代表)。本刊科学编辑、中国矿业大学陈尚斌教授团队于2021年5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的"Simulation of methane adsorption in diverse organic pores in shale reservoirs with multi-period geological evolution"成功入选。
祝贺!《洁净煤技术》编委会副主任赵跃民教授、编委会委员吕俊复教授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洁净煤技术》编委会副主任赵跃民教授、编委会委员吕俊复教授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跃民教授是我国矿物加工工程领域专家,在煤炭干法分选和筛分领域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创立了潮湿细粒煤炭深度筛分理论,发明了高性能大型振动筛关键技术和难筛分矿物高效筛分技术,在我国煤炭、冶金和化工领域广泛应用,解决了大型振动筛可靠性差、筛面堵孔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了煤炭高效干法分选关键技术,在国际上首创了模块式高效干法选煤工艺系统,为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煤炭分选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吕俊复教授是热能动力工程专家,在锅炉科学技术工程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他和他带领的团队揭示了循环流化床超高超大炉膛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和热流密度分布特征,建立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关键技术体系框架,开发了世界首台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阐明了泡态沸腾中可溶性盐行为和沉积临界条件,提出了自然循环分段蒸发实现高盐给水生产过热蒸汽的技术路线,开发了世界首台以采油污水为给水的过热蒸汽燃煤注汽锅炉;发现了气固两相流态对反应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减小床料粒度以提高炉内石灰石脱硫效率、降低NOx原始排放的流态设计方法,开发了世界首台燃烧控制达到原始超低排放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相关技术成果得到产业化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完成人)和二等奖(第4完成人)、省部级科技进步/发明一等奖7次(第1完成人2次),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
祝贺!《煤炭科学技术》编委潘一山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煤炭科学技术》编委潘一山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炭科学技术》编辑部致以热烈祝贺!
潘一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采矿力学专家,清华大学博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博士后,美国密歇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国家级人才项目领军人才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现任辽宁大学党委书记,兼任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中国国家小组副主席、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动力灾害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
热烈祝贺《能源环境保护》编委会副主任俞汉青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3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环境保护》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汉青教授当选。
俞汉青,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在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境外三所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回国工作,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6)、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2012)、科技部创新团队负责人(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2018)。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咨询专家组成员、多份国际SCI刊物编委。2014年以来连续入围Elsevier出版集团环境领域国际高被引学者,科睿瑞安(Web of Science)交叉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研发了多项废水处理技术,获授权发明专利50多件。作为通讯/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00多篇,SCI他引超过3万次;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自然科学一等奖5项。
招募丨《矿业科学学报》首届青年编委会委员招募进行中!
《矿业科学学报》是教育部主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彭苏萍院士任主编,双月刊。2023年入选地学领域、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获CSCD、Scopus、DOAJ、CAS等数据库收录。为促进《矿业科学学报》发展,发挥青年科研工作者的作用,编辑部决定组建《矿业科学学报》首届青年编辑委员会,欢迎矿业科学领域的青年拔尖人才加盟。
学术会议
Conference
中国煤科规划院承担的中国价格协会课题《我国煤炭价格预测(2023—2025)》中期评审会顺利召开
11月18日上午,中国煤科规划院承担的中国价格协会能源和供水价格专业委员会研究课题《我国煤炭价格预测研究(2023-2025)》中期评审会在山西省太原市顺利召开。来自中国价格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相关科研机构、煤炭及电力企业等单位领导、专家2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煤科规划院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汪有刚,副总经理严民杰出席会议。
关于举办绿色矿山科技特别专员第十期(智能矿山)活动的通知
推动“为技术找市场、为资金找项目、为专家找课题”的绿色矿山科技特别专员价值目标的实现,促进专员互相了解、加强专员信任协作、提升专员知识技能、探索行业发展进步,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简称中绿盟)于2023年11月25日组织举行绿色矿山科技特别专员第十期活动,安排如下...长按二维码了解更多
重庆研究院承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2023年会暨智慧矿山学术论坛
11月16日,“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2023年会暨智慧矿山学术论坛”在重庆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研究院承办。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围绕煤矿及非煤矿山的智能化发展搭建了一个展示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的学术平台。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积极讨论、交流思想、展示成果,为提升智慧矿山科技水平贡献智慧和力量!
点“石”成金 数字赋能岩石工程精彩蝶变——首届“青年沟路5号论坛”暨2023数字岩石力学发布会在京召开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和“数字中国”建设号召,加快深部岩石工程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我国数字岩石力学科研成果和装备技术交流,11月18日,由中国煤科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和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中国煤科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深地科学院承办的首届“青年沟路5号论坛”暨2023数字岩石力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首届《工矿自动化》青年论坛暨“全矿井智能视频分析”专题发布会第1轮通知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助力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与发展,促进煤矿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新成果的交流与传播,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由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矿自动化》编辑部主办、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承办的首届《工矿自动化》青年论坛暨“全矿井智能视频分析”专题发布会将于2023年12月14—15日在江苏徐州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