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谈及煤矿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主要负责人接受采访。
以下为采访文字实录:
记者: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请问国资委对推动央企强化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考虑?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张玉卓:刚才在听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我认真读了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段,讲了三个层次,第一个讲产业链,第二个讲了产业的提升,特别是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个讲了数字创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新质生产力,讲了这三段。新质生产力这个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成果,我们也在学习领会和实践过程当中。我理解,主要还是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我也想用三个字来讲今后中央企业怎么样发展。
第一个是“源”,技术源头;第二个是“升”,产业升级;第三个是“态”,产业生态,合起来就是“源”“升”“态”。
首先,技术要有来源。应该说,这些年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刚才阴部长跟大家介绍,全国的研发投入去年是3.3万亿,其中中央企业的投入是10660亿,接近全国的1/3,我们的研发投入强度,如果以增加值来计的话,是10.2%,全国是2.64%。所以说,中央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是不遗余力的,相应的,也有很多标志性成果。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点到国产大飞机、国产大型油轮,讲到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技术,这些都出自中央企业。这些是多年布局的结果,未来一定要更加强化自主创新,加大投入。对中央企业来讲,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方面,中央企业做的是比较好的,大量的大科学工程、大的一些成果都出自于中央企业。但是在“立地”,特别是在底层技术、根技术方面,还有不小差距。去年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中央企业投入了600亿,占研发投入比重接近6%,但这还是不够的。我们鼓励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力度,特别是加大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投入。对于技术源头,中央企业要坚持开放创新,不能关起门来,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中央企业在国外一共有330家研发中心,同时也要和国内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头部民营企业和创新型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要通过开放创新和自主创新,真正把“顶天立地”立起来,这是解决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源头问题。
第二个,有了技术源头,最主要的是要推进产业升级。一方面,中央企业在传统产业方面布局是比较多的,现在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这方面有不少标志性成果,我们有100多个智能工厂,近期一些中央企业与华为合作,煤矿井下可以实现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井下采煤工作面上就不需要人了,可以实现本质安全。我们还启动了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的行业,很多都是传统产业,通过我们的大模型解决行业的问题、解决企业的问题、解决垂直领域的问题。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一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13%,中央企业统计下来还不错,27%左右,但还需要加大布局,去年的投资增加了32.1%,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最后就是创新生态,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要靠大家一起来营造,中央企业要开放。要摒弃过去一些落后的理念,比如短期投资、短期收益,过去有的追求规模,有的追求脱实向虚,挣快钱。现在明确要求中央企业一定要树立在新质生产力上有所作为的理念。我们的劳动者是具有先进水平的劳动者,我们掌握的劳动资料是最先进、最好的劳动资料,包括数据在内,现在中央企业也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场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靠人才,现在中央企业有120万科技人才,有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家。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要鼓励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敢于走最难走的路,敢于攀登最高的山峰,敢于攻克最坚固的堡垒,以我们实实在在的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吕晴)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黄陵一号煤矿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协同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
  • 2煤矿负碳高效充填开采理论与技术构想
  • 3配煤对煤灰熔融性及黏温特性的影响
  • 4基于FLAC模拟的矿井动力灾害机制分析
  • 5临空巷道坚硬顶板水力割缝−压裂联合控顶卸压技术
  • 6煤矿智能化开采煤岩识别技术综述
  • 7光伏驱动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 8煤矸分拣机器人设计与关键技术分析
  • 9基于蓄热氧化的安全仪表技术设计研究
  • 10构造煤层顶板爆破跨界面致裂增透机制研究及应用

24小时内最火

  • 12024年度中国煤科十件大事揭晓
  • 2粉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的成灰和磨耗特性实验研究
  • 3煤矿井下重点场所5G覆盖性能研究及验证
  • 4对数字、数据和算法的若干哲学思考
  • 5亚临界H2O-CO体系改性贫瘦煤的配煤炼焦特性
  • 6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成熟度与演进逻辑研究
  • 7综掘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及扰动拨流控尘技术研究
  • 8煤基固废与高盐废水“固液协同”充填处置关键技术
  • 9随钻钻进参数优化下煤体原位应力响应特征解析
  • 102025年1月优秀厂家推荐

24小时内最火

  • 1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高”预计方法与工程应用
  • 2煤与煤系气地质与勘查
  • 3煤炭标准
  • 4政策与管理
  • 5黄陵一号煤矿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协同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
  • 6透明地质
  • 7深圳市翌日科技有限公司
  • 8工业广场
  • 9双泵并联充填
  • 10双泵充填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2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3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4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5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6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7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 8中国矿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 9中国矿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 10华中科技大学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