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雁南矿:智慧蝶变推动矿井巨变


上午10点,入井查看电子围栏建设进度的国能雁宝能源雁南矿机电副矿长丁柏顺,在300米的井下拿起手机与地面调度视频通话,询问机电调度远程报警结果。

10年前,丁柏顺带着“小灵通”下井,曾畅想着井上井下“面对面”沟通的情景,10年后的今天,当年的畅想不仅实现了,还融入了更多的智能因素。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随着采、掘、机、运、通各大系统逐步推进智能化建设,让这个从建矿之初就受井下地质灾害困扰的老煤矿焕发出新的生机。

国能雁南矿:智慧蝶变推动矿井巨变

“雁南矿属于深部开采软岩支护,顶板压力大,巷道容易变形,底鼓严重,水、火、瓦斯、煤尘等矿井灾害全占了。”提起雁南矿的矿井环境,丁柏顺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些灾害极大制约了矿井安全生产,也是困扰矿井高质量发展的绝对因素,我们只有找到一条合适的突围之路,才能破解困局。”

“十二五”期间,中国智慧矿山联盟首次提出“智慧矿山”概念。2020年2月,国家8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煤炭工业智能化发展方向,吹响了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号角,矿山行业由此迎来了智能化建设发展的井喷期。从概念提出到全面落地,历经十余年的摸索、实践,在先进的5G技术支撑下,矿山行业智慧发展底气越来越足,也让雁南矿看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曙光。

“2020年之前,我们矿就已初步开始架构智能矿山的雏形,那个时候智能化矿山的概念还很模糊,我们称之为数字化矿山建设。”回想雁南矿智慧发展的历程,丁柏顺首先想到的是“少人则安,无人则安”“井下条件越不好,用人的地方越多,人多了,对安全管理来说就越不利,必须想方设法打破这个‘死循环’,所以我们从‘无人值守’切入,千方百计减少井下各系统作业人员。我们的初衷就是要让作业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生产煤、多出煤。”

自2017年起,雁南矿在呼伦贝尔地区煤矿行业率先启动中央水泵房、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采区水泵房等岗位的无人值守建设,井下操作人员逐步减少,自动化无人值守监控成效初显。尝到科技力量甜头的雁南矿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加快推进矿井自动化、数字化建设。截至2023年6月,该矿在原有无人值守系统建设的基础上不断迭代升级,相继完善了皮带系统、提升系统等固定岗位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了井下设备由地面生产指挥中心集中、远程控制,固定岗位100%实现无人值守,为该矿智能化矿山高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能雁南矿:智慧蝶变推动矿井巨变

“十四五”以来,随着智能矿山建设冲锋号吹响,雁南矿“1131”智能发展思路也更加清晰坚定,依托一张网、基于一张图、构建三大平台、打造一个中心,同步开展基础类项目建设,穿插开展生产辅助类系统升级,最终实现全系统集成。

目标已明,全力挺进。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雁南矿全力搭网建基,逐步实现了井上、下万兆环网、管理网和4G+5G高速通信等组成的信息网络,发达的网络体系将生产、经营、安全、环保等环节数据汇聚至数据中心、调度中心,实现数据交换、定位、语音广播、4G+5G通信、AI视频等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与交互,全面支撑矿井智能生产、智慧运营。

基于强劲的网络体系,雁南矿研发的“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两台”联动,形成了矿井智能管控“一张图”管理,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智能联动,避免各专业各系统的“单打独斗”,矿井实现管控高效化。加之该矿全力构建的水、火、顶板、瓦斯、粉尘各灾害多参量预警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的“灾害精准预警平台”投入使用,实现了矿井主要灾害的智能感知、统一存储和精准预警,为该矿提升矿井灾害应对管控能力提供了可视化、安全化基础平台。

随着智能化建设的愈发深入,制约该矿高质量发展的矛盾冲突也在日渐化解。

“三个平台构建了我矿各系统智慧运行‘脑神经系统’,汇入调度指挥中心‘智脑’综合调度、管控。”负责该矿智能化建设工作的技术人员左洋形象地解释“三个平台、一个中心”的作用,也对雁南矿智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网通了,系统完善了,平台建好了,智能化建设的步子也迈得更大。很荣幸能亲眼见证我父辈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在我们这代人的建设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2023年末,雁南矿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全部迈入智能时代。呼伦贝尔地区首个智能采煤工作面建成使用,该矿实现建矿以来单面单日最高产量;智能通风系统紧紧围绕“感知监测、决策分析、远程自动控制”三方面,实现矿井通风监测、决策、调控一体化和灾变时期风流应急调控,增强了通风系统的可靠性;掘进工作面上智能掘锚一体机克服雁南矿地质条件的限制,最大程度地发挥机械效能,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单进水平,达到了智能、高效、快速掘进的目标;机电硐室无人值守、智能监控,有效减少了人员;无人驾驶电机车采用全国首家将AI识别和雷达技术相融合的障碍物识别驾驶系统,通过调度中心便可实时掌握现场机车的运行状态,使井下运输安全性更有保障。

国能雁南矿:智慧蝶变推动矿井巨变

“以前工作劳动强度大,每班都要背着瓦检仪检测井下有害气体,在井下‘爬坡过坎’地走一个来回是真累呀!下班后,饭都不想吃,回家倒头就睡。现在不一样了,通过大屏幕就能监控井下各地点的有害气体实时变化情况,自动报警系统让我们更好地预防有害气体对安全生产的危害。”瓦检员贾元刚说,“我真切感受到,智能化打开了煤炭开采新世界的大门。”

“智能建设推动了矿井发生巨大变革,设备智能化、管控一体化、系统无人化、安全可靠化、管理高效化、效益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相信在离岗之前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丁柏顺对雁南矿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基于单分类支持向量机的煤矿防爆电气设备振动故障自动检测
  • 2准东二矿智能矿山建设实践与应用成果
  • 3基于透明地质的露天煤矿全生命周期开采研究
  • 4煤矿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研究综述
  • 5基于BIM 和GIS 的矿山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研发及应用
  • 6井工煤矿运输系统智能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7生物质热电厂化学吸收碳捕集控制策略改进
  • 8煤矿智能化最新技术进展与问题探讨
  • 9基于RSEI的神东矿区1990—2022年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 10基于视觉监控的煤矿传送带防冻液自动喷洒系统

24小时内最火

  • 1煤可可的科普之旅 | 矿井余热综合利用技术
  • 2【重点论文推荐】刘建功教授:煤矿立体生态矿山建设技术研究
  • 3深化科研院所改革 赋能科技强国建设
  • 4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等联合举办《盘活存量 提升质量 强化管理 全面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国资云课堂(第十期)
  • 5上新 | 《煤田地质与勘探》2025年第3期
  • 62025“人工智能+矿山”创新发展论坛2号通知 | 授牌仪式、成果发布、赛事启动...论坛议程来了!
  • 7最新综述丨张村副教授:矿山三维地质建模研究进展:原理、方法与应用
  • 8以爱“伴星” 点亮孤独深空
  • 9四川盆地为何类似于海洋性气候?
  • 10《山东煤炭科技》 2025年第3期目次

24小时内最火

  • 1掘进截割规划
  • 2申宝宏
  • 3涌水
  • 4掘进工作面地质保障
  • 5岩土工程技术
  • 6出版传媒集团
  • 7优秀编辑
  • 8透明工作面
  • 9智能掘进
  • 10煤层气增产改造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2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3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4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5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6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 7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8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9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开采研究分院
  • 10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