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是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中国碳定价机制的主体形式。7月21日,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期间发布了《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总结披露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框架进展以及交易履约关键数据情况。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1、2022 年度配额发放量分别为 50.96 亿吨、51.04 亿吨,经核查的实际排放量(应清缴配额量)分别是 50.94 亿吨、50.91 亿吨,分别盈余 147 万吨、1298 万吨,占配额发放总量的 0.03%、0.25%,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盈亏基本平衡,符合政策预期。与此同时,重点排放单位共使用 371.74 万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用于配额清缴抵销。
截至 2023 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 4.42 亿吨,累计成交额 249.19 亿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活力稳步提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2021、2022 年度)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含其他行业自备电厂)2257 家,年度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 51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是目前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市场。
截至 2023 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 4.42 亿吨,累计成交额 249.19 亿元(如图四所示)。其中,第二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 2.63 亿吨,累计成交额 172.58 亿元,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交易主体更加积极。
(一)交易规模逐步扩大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较第一个履约周期分别上涨 47.01% 和 125.26%,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和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分别上涨 33.93% 和 49.73%。2023 年 7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1、2022 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的通知,各地积极组织重点排放单位尽早制定交易计划,8-10 月成交量连续攀升。2024 年上半年,月均成交量达 366.82万吨,同比上涨 174.90%。
(二)交易价格稳中有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综合价格收盘价在 50-82 元 / 吨之间波动。
2023 年底,综合价格收盘价为 79.42 元 / 吨,较开市首日开盘价上涨 65.46%,较第一个履约周期收盘价上涨 46.48%。随着《条例》颁布实施,以及第三个履约周期相关工作的持续推进,市场交易价格整体呈现稳步上扬态势,综合价格收盘价于 2024 年 4 月 24 日首次突破 100 元 / 吨。当前碳价总体合理,稳中有升,是市场发挥碳减排资源配置作用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更大程度激发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动力。
(三)交易主体更加积极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重点排放单位交易积极性明显增强。相较于第一个履约周期,2022-2023 年新增交易开户338 家,参与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上涨 31.79%,多次参与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上涨 32.14%,交易量超百万吨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上涨 77.59%,同时使用挂牌协议和大宗协议两种交易模式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上涨 36.87%。重点排放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及早制定交易计划,交易量峰值月份由 12 月提前至 10月,交易活跃天数明显增加。第二个履约周期结束后,2024年上半年月均成交量、月均参与交易重点排放单位数量较 2022 年同期分别上涨 49.54%、90.79%。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配额分配与清缴制度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实现政策目标的基础。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采用碳排放强度基准法分配配额,与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节奏和力度保持一致。
(一)配额分配盈亏基本平衡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1、2022 年度配额发放量分别为 50.96 亿吨、51.04 亿吨,经核查的实际排放量(应清缴配额量)分别是 50.94 亿吨、50.91 亿吨,分别盈余 147 万吨、1298 万吨,占配额发放总量的 0.03%、0.25%,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盈亏基本平衡,符合政策预期。与此同时,重点排放单位共使用 371.74 万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用于配额清缴抵销。
(二)配额分配方案进一步优化
相比于第一个履约周期,2021、2022 年度配额分配方法在整体上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同时结合发电行业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优化。
一是2021、2022 年度采用了不同的配额分配基准值,基于上年实际排放情况确定第二年基准值,基准值更加符合行业实际情况。
二是首次引入平衡值,作为制定供电、供热基准值的重要参考依据,有效解决基准值测算偏差较大问题。
三是对各类机组的供电、供热碳排放基准值进行了优化调整,更真实反映行业碳排放实际水平,体现了激励高效清洁机组、约束低效机组的政策导向。
(三)配额清缴管理机制建立健全
一是建立履约风险动态监管机制。及时评估重点排放单位履约风险,定期向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推送有关情况,实现履约风险自动预警。
二是开展专项帮扶。地方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全面梳理企业配额盈缺情况,对履约困难企业逐个走访,督促尽早制定履约计划,开展专项帮扶。
三是制定灵活履约机制。为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因疫情导致配额清缴困难,允许配额缺口率较高的重点排放单位预支部分配额,对承担重大民生保障任务的重点排放单位引入个性化纾困机制,共计为 202 家受困重点排放单位纾解了履约困难。
截至 2023 年底,2021、2022 年度配额清缴完成率分别为 99.61%、99.88%,较第一个履约周期进一步提升,位于国际主要碳市场前列。80 家重点排放单位未按时足额履约,较第一个履约周期减少 98 家,对于未按时足额清缴配额的重点排放单位,各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已按相关规定处理。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体系逐步健全
经过三年的建设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完成,法规保障得到加强,配套技术规范不断完善,为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夯实了基础。
(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实施
2024 年 1 月 25 日,国务院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 5 月 1 日起施行。《条例》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首部专项法规,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及相关活动的主要环节和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强化了依法监督管理和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惩重罚的相关规定(如图一所示),体现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观,具有里程碑意义,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贡献。
(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法规基础框架搭建完成
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发布了登记、交易、结算三项规则,组织制修订了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指南、配额分配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与《条例》共同形成了涵盖“行政法规 + 部门规章 + 规范性文件 + 技术规范”的多层级制度体系(如图二所示)。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2023 年 8 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修订发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碳排放核查机构、咨询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等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纳入刑事规制范围,明确量刑标准,发挥了刑事司法的震慑作用。
(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机制日趋完善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形成包括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配额分配与清缴,市场交易与监管等部分的体系架构(如图三所示)。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配额分配方案,并向重点排放单位发放各年度碳排放配额。重点排放单位每年核算并报告上一年度碳排放数据,并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数据核查。重点排放单位需在履约截止日期前,提交不少于自身实际排放量的配额用于履约。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配额交易为重点排放单位履行降碳责任提供了灵活选择。为保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运行,生态环境部组织建立了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等信息系统。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记录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相关数据;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记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的持有、变更、清缴、注销等信息,并提供结算服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保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的集中统一交易。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文如下: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应用研究
  • 2提高电捕运行稳定性升级改造的研究与应用
  • 3改性聚醚类破乳剂在兰炭行业循环氨水系统油水分离中的应用分析
  • 4复杂地质动力环境下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与分布特征
  • 5炼焦配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 6焦炉煤气净化新技术应用探析
  • 7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深部矿井热害治理−以贵州锦丰金矿为例
  • 8小焦炉试验与大型生产焦炉相关性分析与应用
  • 9基于激光雷达与惯导融合的掘进机定位方法
  • 10中国煤层气商业开发典型案例及启示

24小时内最火

  • 1煤矿瓦斯动力灾害地面治理关键技术与应用
  • 2论“拣矸就是拣图像”的学术思想
  • 3基于纳米材料的磁性免疫试纸在骨关节炎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 4姜鹏飞研究员|钻锚一体化锚杆随钻测量岩石强度试验研究
  • 5最新成果丨崔峰教授:冲击地压矿井科学产能确定及科学提升产能研究
  • 6“卓越科学家”专题丨秦跃平教授:基于循环推进算法的采煤工作面围岩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
  • 7论文推荐|聂百胜 教授:乏风瓦斯掺混煤粉蓄热氧化规律及灰色关联性分析研究
  • 8钱建生教授:煤矿AI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实践
  • 9包永志:基于CFD的软密封控尘系统气流结构及其除尘性能研究
  • 10任辰锋:浅埋高强度综采工作面覆岩破坏高度与实测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王家臣
  • 2我国放顶煤开采的工程实践与理论进展
  • 3瓦斯 超限 原因 分析 解决
  • 4瓦斯 故障
  • 5瓦斯 规章
  • 6瓦斯 治理
  • 7皮带 故障
  • 8皮带
  • 9公式
  • 10分数阶频率加权能量算子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24小时内最火

  • 1山西梗阳新能源有限公司
  • 2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3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4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5中国矿业大学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6中国矿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 7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8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9河北省高端智能矿山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 10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