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J煤炭周报》总第176期(20230721—0727)
热点聚焦
Focus
科工国际受邀出席第六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
近日,科工国际受邀出席在莫斯科举办的第六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本届论坛以“深化中俄能源合作,促进能源安全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俄罗斯总统能源发展战略和生态安全委员会与中国国家能源局共同主持、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同主办。
捷报!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检测中心在国际防爆技术能力验证中取得喜人成绩
近日,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检测中心在国际防爆技术能力验证过程中,取得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2024年6月13日,德国PTB(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正式公布Explosion Pressure Test(爆炸压力测试)及Connection and Junction Boxes Test(接线盒测试)能力验证中期结果,中国煤科常州研究院检测中心以“Satisfactory Results”(满意结果)脱颖而出。据悉,在目前全球30多个国家的83个防爆实验室中,仅有约50%的实验室取得了“满意”结果。
中国煤科煤科总院举办“煤炭行业数据标准体系关键技术与建设实践”专题培训班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深入探讨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构建和完善数字煤炭产业链生态体系,促进煤炭行业数据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创新与交流,进一步推动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近日,中国煤科煤科总院在北京举办“煤炭行业数据标准体系关键技术与建设实践”专题培训班。
“煤海蛟龙”荣登科技日报“四个面向”成就专题系列报道之《决胜经济主战场 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日,科技日报推出“四个面向”成就专题系列报道,系统展现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号召八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的新发展新成就。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掘支运一体化智能快速掘进系统“煤海蛟龙”荣登《决胜经济主战场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案例。
基础探索
Basic Research
王双明院士:富油煤原位热解技术战略价值与科学探索
我国油气需求大,富油煤作为综合资源潜力巨大,可助增油气供给并促煤炭绿色低碳转型。富油煤原位热解技术在榆林初步试验,正探索中,旨在高效提取煤中油气,面临选区、加热及传热等技术挑战。未来研发需聚焦“四性”:地质适宜、加热匹配、传热有效、安全稳定。具体包括:明确地质基础,优化加热技术,改善传热传质,加强监测预警。破解地质环境制约,推动富油煤原位热解技术深入发展,是提升能源安全及煤炭产业转型的关键。
相关研究成果以《富油煤原位热解技术战略价值与科学探索》为题发表于《煤田地质与勘探》2024年第7期。
师素珍教授:复杂煤层CO2-ECBM的地质主控因素评价及有利区优选
研究针对新景矿区15号煤层分叉合并区,通过精细地质分析评估了CO2-ECBM(二氧化碳增强型煤层气开采)的可行性。利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揭示了煤层的详细空间分布与断裂特征。结果显示,煤层合并区因厚度大、构造简单、煤层气含量高及良好的围岩封盖条件,更适宜CO2封存与煤层气开采。特别是倾角小、断裂不发育或逆断层发育的区域,被认为是CO2-ECBM的潜在理想区域。该研究不仅深化了对复杂煤层地质特征的理解,也为CO2在类似煤层中的有效封存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关研究成果以《复杂煤层CO2-ECBM的地质主控因素评价及有利区优选》为题发表于《绿色矿山》2024年第2期。
邢宝林教授:褐煤基硬炭微观结构调控及其储钠特性
研究指出,煤炭材料化特别是褐煤基硬炭的制备,对推动煤炭清洁高值利用至关重要。通过高温炭化调控褐煤结构,发现1400°C下制得的硬炭LHC-1400,具有优化的类石墨微晶、无定形碳与纳米孔结构,富含多种官能团。此硬炭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表现出高可逆容量(275 mAh/g)、良好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96%)。其优异性能得益于合理的微结构:“类石墨微晶”提供快速离子通道,“无定形碳与纳米孔”增加活性位点,“封闭孔”则提供存储空间。三者协同作用,实现了高效的“吸附-插层-填充”储钠机制,促进了煤炭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关研究成果以《褐煤基硬炭微观结构调控及其储钠特性》为题发表于《煤炭学报》2024年第4期。
新疆大学魏博教授 探究准东高铁煤不均匀熔融特性:密度与灰熔融行为的关联
新疆大学陈丽娟副教授及其团队深入研究了不同密度准东高铁煤的熔融特性。研究发现,通过有机重液浮沉法分离出的煤样中,密度分布在1.4~1.5 g/cm3的组分占主导地位,且煤中主要以硫铁矿和少量菱铁矿形式存在的铁元素是影响煤灰熔点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揭示了煤灰中不同密度组分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为理解煤灰熔融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关研究成果以《不同密度准东高铁煤熔融特性》为题发表于《洁净煤技术》2024年第6期。
岳中文教授:基于深度学习的轻量化炮孔智能检测方法
隧道钻爆施工中,智能装药减少危险,但光线差、炮孔小等因素致错漏检,且算力有限。MCIW-2深度学习模型优化检测框、采用动态损失函数提升精度,结合轻量化网络与注意力机制,减少参数同时保证检测准率,适合车载设备。实验显示,该模型识别精确率高达96.18%,检测速度快,模型文件小,仅2.80Mb,优于基准模型,适用于智能装药工程,具备快速精确检测与良好适应性。
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深度学习的轻量化炮孔智能检测方法》为题发表于《煤炭学报》2024年第5期。
董林教授团队:抗SO_2中毒CO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一氧化碳(CO)催化氧化技术面临SO2中毒挑战。研究聚焦于开发高抗SO2中毒的催化剂,通过揭示SO2中毒机制、优化催化剂组成与结构、探索新材料等手段,已取得显著进展。然而,催化剂成本高昂、稳定性不足仍是瓶颈。未来需聚焦低成本、高效能催化剂开发,推动其在环境治理中广泛应用。
相关研究成果以《抗SO_2中毒CO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为题发表于《能源环境保护》2024年网络首发。
技术刷新
Technology Refresh
西安研究院厚硬顶板矿压动力灾害超前区域卸压防治技术
近日,由西安研究院研发的“厚硬顶板矿压动力灾害超前区域卸压防治技术”成功入选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印发的《矿山安全先进适用技术及装备推广目录(2024年)》。
华晋集团1项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日前,中国中煤能源华晋集团“高应力泥质软岩巷道失稳机理与高效厚锚固层跨界支护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被中国安全生产协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视角观点·天玛智控高级技术专家魏文艳:煤矿新型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探讨
煤矿开采面临安全挑战,传统监控不足。智能感知技术通过高精度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全面监测煤矿环境,提升安全保障。该技术显著降低事故风险,保护矿工安全,促进企业稳定。智能感知是煤矿安全监控的关键,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安全、高效、绿色未来。
论文以《煤矿新型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探讨》为题发表于《智能矿山》2024年第7期。
煤矿井下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研究
针对我国煤层复杂、碎软煤层广泛、瓦斯灾害严重的问题,研发了气动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包括螺杆钻具、定向钻机、随钻测量系统等,解决了碎软煤层成孔难题,提高了瓦斯抽采效果。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钻进深度大、轨迹可控、效率高,推动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未来,气动定向钻进将向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结合环保、节能与多工艺融合,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效率与绿色发展水平。
论文以《煤矿井下碎软煤层气动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研究》为题发表于《煤田地质与勘探》2024年第06期。
千万级突破!河南理工大学“胎囊式封孔技术”赋能瓦斯抽采
“胎囊式系列封孔技术专利群”成果主要完成人为能源学院青年教师王振锋博士,科技成果转化金额2787万元,是该校首个千万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技术内容主要涉及底抽巷穿层钻孔瓦斯抽采封孔技术,8项专利均已开展了现场工程应用,部分产品已经实现产业化,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企业新闻
News
中国煤科领导带队到陕煤集团交流座谈共谋行业高质量发展
7月30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善亭带队拜访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琪,双方就深化合作、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陕煤集团党委委员、董事闵小建参加座谈。
俄罗斯拉斯巴德斯卡亚煤炭公司一行到访中国煤科开展业务交流
近日,俄罗斯拉斯巴德斯卡亚煤炭公司总裁伊利亚·奥列戈维奇先生一行到访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煤科总经理赵永峰就双方深化合作进行了会谈交流并赴天玛智控、西安研究院以及中国煤科承建的示范矿井进行参观调研。
“走出去”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定向钻探技术与装备出口海外市场
为深入推进中国煤科“四化”发展,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坚定不移地践行“走出去”的理念,成功实现了定向钻探技术与装备在海外市场的首次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西安研究院国际品牌影响力。
国能乌达煤炭加工公司研发成功给水智能控制系统
近日,国能乌海能源乌达煤炭加工公司青年创新岗技术人员研发成功变频恒压给水机组智能控制系统,简化操作流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智能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数字化转型丨智能仓储助力太原研究院生产提质增效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关键组成部分,智能仓储是智能制造的延伸和拓展。智能仓储的建设不仅是太原研究院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助推太原研究院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科技成果荣获“2024年度第一批煤炭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一级”荣誉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了《关于公布2024年度第一批煤炭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项目评价等级目录的通知》,中国煤科上海研究院“中厚偏薄煤层高效MG650/1750-WD系列采煤机”项目,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创新、优良的整机性能以及显著的成果转化效果,获评“2024年度第一批煤炭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一级”。项目的成功入选,彰显了上海研究院在采煤机装备技术领域的卓越实力,展示了上海研究院在煤炭科技创新领域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领先地位。
政策管理
Policy&Management
2024年7月份主要涉及煤炭行业政策回顾
2024年7月份主要涉及煤炭行业政策回顾,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达标煤矿名单(第十一批)公布
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办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20〕16号)等规定,经资料审查、现场检查抽查、网上公示,确认山西晋城沁城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等77处煤矿(详见附件)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达标煤矿,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3年,符合相关条件的,可申请自动延期。
工信部发布新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及其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进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一批防灾减灾救灾领域重要国家标准发布助力基层综合减灾能力提升
为推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成果,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助力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今年上半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救灾帐篷 通用技术要求》(GB/T 44010-2024)《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第1部分:房屋建筑》(GB/T 44011.1-2024)《基层减灾能力评估技术规范》(GB/T 43981-2024)三项国家标准。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与煤炭行业相关要点
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中与煤炭行业相关十二个要点,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
观点智库
Think Tank
《绿色矿山》| 西安交大王锋教授: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政策演变、评价方法和实现路径
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是实现多目标的关键路径,尽管在内涵、政策、评价等方面存在分歧,但核心在于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研究揭示其政策经历两阶段发展,评估方法多元,受经济、环境、社会因素驱动。需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能源转型等推进绿色发展。
论文以《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政策演变、评价方法和实现路径》为题发表于《绿色矿山》2024年第2期。
《绿色矿山》| 邓久帅教授、王亮研究员:绿色矿山资源与环境平衡体系研究:资源平衡篇
矿产资源开发需实现资源与环境、经济效益的平衡。资源平衡是指在开发过程中,资源量、开采量、精矿量、尾矿量等要素间的动态平衡,涉及勘探、开采、加工及废弃物处理等环节。其意义在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资源配置需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确保资源有效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同时,资源开发应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实现三者的和谐共生。
论文以《绿色矿山资源与环境平衡体系研究:资源平衡篇》为题发表于《绿色矿山》2024年第2期。
我国智能化选煤厂技术发展与展望
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中,选煤厂智能化建设正迈向全面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高效生产力的转变。智能化选煤技术涵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显著提升选煤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也面临设备落后、技术实用性不足、管理薄弱、人才短缺等问题。未来,智能化选煤厂将致力于“透明工厂”“黑灯工厂”和高效工厂建设,聚焦机电运维、工艺管理和安全保障三大领域,通过智能感知、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控制及专家系统等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我国选煤厂智能化建设已步入新阶段,需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持续技术创新与应用深化,为煤炭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论文以《我国智能化选煤厂技术发展与展望》为题发表于《选煤技术》2024年第3期。
煤科总院院长王海军:煤矿智能化建设中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挑战与路径
煤矿智能化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煤矿智能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质态,是当前煤矿智能化建设迈入更高阶段的关键因素,在煤矿智能化建设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于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煤矿智能化生产体系,重塑煤炭生产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论文以《煤矿智能化建设中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挑战与路径》为题发表于《智能矿山》2024年第7期。
“不可能三角” 视角下城市能源系统转型研究:文献综述
以城市能源系统转型研究成果的文献计量分析为基础,从能源“不可能三角”视角出发,对能源绩效评估的方法及实证研究结果进行梳理,探讨能源转型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差异化和动态影响机制,总结探索破解能源三难困境驱动路径的研究思路与成果,最后分析能源系统转型的经济环境影响,以期明确城市能源系统转型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论文以《“不可能三角” 视角下城市能源系统转型研究:文献综述》为题发表于《煤炭经济研究》2024年第6期。
期刊专区
Journal
学报60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寄语《煤炭学报》创刊60周年
《露天矿智能化技术创新与实践》特刊重磅发布!
7月25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煤科沈阳设计研究院、《智能矿山》杂志承办的露天煤矿智能开采工艺技术及装备研讨会在沈阳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矿山安全学会、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华电集团等30余家单位160多位企业负责人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围绕“露天煤矿智能开采工艺及关键装备研发与应用经验、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共同推动露天煤矿高质量发展。
专题征稿 | 2025年“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专题
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1. 生物质转化合成清洁燃料与化学品;2. 生物质基材料制备及应用;3. 有机固废热解气化制备燃料;4. 有机固废能源化利用过程的污染物控制;5. 有机固废能源化过程的基础研究;6. 有机固废其他能源化利用技术;7. 人工智能及计算机技术在有机固废与清洁能源化技术中的实践与应用;8. 其他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相关研究及技术等;
学术会议
Conference
露天煤矿智能开采工艺技术及装备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4年7月25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煤科沈阳设计院和《智能矿山》杂志社共同承办的“露天煤矿智能开采工艺技术及装备研讨会”在沈阳成功召开,会议围绕“煤炭工业发展趋势、露天煤矿绿色开采工艺、智能成套装备自主可控、高质量推进智能化建设”主题,邀请行业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共话露天煤矿绿色安全高效开采新技术、新装备、新趋势,共谋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合作、新未来。
《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评分方法(露天矿部分)》修订研讨会召开
近日,《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评分方法(露天矿部分)》修订研讨会在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沈阳设计院成功召开,对修订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进行深入交流。
关于召开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度会议及“人工智能+矿山”学术论坛的通知
为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智慧矿山领域的进一步应用,促进相关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持续推进智慧矿山建设,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拟于2024年8月27-29日,在深圳召开“2024年年度会议及“人工智能+矿山”学术高峰论坛,诚邀专委会委员、会员及相关单位领导、专家拔冗参会!
时间:2024年8月27-29日,报道地点:全季酒店(深圳宝安国际会展中心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