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潞安 加“数”前行
潞安化工集团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综述
加快数字化转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是集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求的必要举措,是集团把握机遇、提升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年以来,集团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以数据为驱动,聚焦“价值回报率”,体系化系统化实施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加快推动向“精益管理+数字化”方向演进,构建全新企业治理体系,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因“数”而变 探索治理新路径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对集团而言,数字化转型不但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企业思维模式、工作模式以及运营流程的深刻变革。在构建数据体系的基础上,集团积极探索数字治理新路径。
“集团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做好数据要素价值化和数据资产入表工作,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和价值。”集团数字化专班李鹏杰告诉记者。
如何有效调动、采集并链接更多数据,为企业增添更多价值,是推进治理数字化必须要跨越的门槛。
在采访中,李鹏杰向记者展示了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资产管理系统,“过去,队组部门在统计数据时不考虑设备和资产成本,导致在计算投入产出成本时会产生误差。现在,我们认识到,只有将资产成本核算细化到部门队组,部门队组才会关注资产投入成本,清楚计算价值创造回报率,准确衡量各单位、中高级管理人员、部门队组价值创造回报率,更加精确地掌握成本状况。”
在推进治理数字化中,集团将高效管理作为企业运营核心,深度融入各环节,力求实现“利出一孔、力出一孔、数出一孔”的目标。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新时代能源。精准的预算和考核让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的绝对竞争优势。”在谈及数字化的红利时,李鹏杰说。
一条通往高效决策、精益管理和持续优化的数字化之路正在集团加速铺设。
乘“数”而上 构建管控新体系
集团积极推进管理方式变革,构建经营管理数据全量、全要素、全维度、跨组织边界的数据云化实时连接体系的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从井下一线到工厂车间,从财务数据到业务数据、日常管理的数字化全覆盖。
在天脊集团销售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利用集团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对化工销售日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及时发现实际完成情况和日计划之间的差距,有效提升了销售计划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天脊集团销售公司综合部负责人韩森茂介绍。从生产源头到供应链末端,再到销售前端及财务管理,天脊集团各环节数据实现了无缝集成与实时更新,最终自动汇聚成管理利润日报表,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经营分析的效率与深度。
在煤基合成油公司,企业管理部根据每天生产日报数据与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中各单位填报数据进行核对。“通过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我们将数据分析直接作用于公司的业务运营,并循环反馈至经营层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推动公司整体经营质效持续优化。”煤基合成油公司企业管理部部长赵磊告诉记者。
一张管理利润日报表,清晰地展现了利润、收入、成本、员工薪酬、材料消耗及能源消耗等多项关键经营指标,为各级管理层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经营画像。
以“数”赋能 领跑转型新赛道
在数字经济的汹涌浪潮下,集团的产业数字化转型驶入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智能化建设也按下了“快进键”。
在煤基清洁能源公司中控室,一套费托合成装置智能控制系统实时控制费托合成厂的生产运行设备,并对机泵群进行智能匹配。操作人员只需点击鼠标,就能获取费托合成装置的运行数据。“这套智能控制系统将操作人员的经验以及装置的物料平衡优化算法、能量平衡优化算法、经济优化算法等进行模型化处理,提供实时精确的工艺参数值,增强了装置安全性和平稳性。”煤基清洁能源公司项目技术部副主管邵应平告诉记者。
在高河能源公司,智能巡检机器人穿梭于变电站,精准高效完成巡检任务。这些机器人搭载先进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状态,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潜在故障,实现供电系统的智能检测与管理。近年来,高河能源公司通过AI实时在线监测、大数据分析、健康状态诊断等新技术的应用,设备综合完好率达92.09%,机电事故率降低到0.88%;减少设备维护支出,实现矿井绿色安全、高产高效,全员工效提高8%左右。
新元公司成功将5G技术引入煤矿智能化建设,实现了井下多路高清视频监控无线传输等创新应用,在提升矿井信息化水平的同时,也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王庄煤矿通过起点数字化预测预报和动态数字化过程管控来提升地质构造的管控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该矿通过多测点、多角度对地质异常区域进行循环探测,精准预测并圈定了地质构造的发育形态及其影响范围,为矿井打好地测工作的“前哨”基础。
......
从量变到质变,从思维到行为,越来越多的数字元素渗透到了集团的每一个角落。接下来,集团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朝着数字化转型迈进,不断加强数据资产、生产要素开发利用和资源优化配置,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拓展数字融合应用场景,推动数实融合、数智赋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