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超前支护,如同捍卫采掘工作面安全的钢铁长城。长期以来,支护一直依赖人工操作,这不仅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也潜藏着安全风险。针对这一问题,陕煤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携手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共同研制出了一项创新成果——超前支护机器人。
“采煤机快到达指定支架了,只需要一键启动,超前支护机器人就能完成与综采工作面装备的协同作业,完全实现自动化,比起传统的人工拉移方式,这个得力助手的出现省心又省力。”在1012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该矿综采一队技术员张金良感慨道。
今年4月,该矿综采工作面自引入超前支护机器人后,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过去,一个班需4人才能完成支护,当下仅需1人便能操作机器人实现精准支护,并且支护效果更为可靠,为后续开采工作铺平道路。同时,矿井超前支护机器人的应用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费用180万元。
超前支护机器人拥有一颗“智慧芯”,能够准确捕捉矿井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其配备的5G智能控制器和毫米波测距传感器,能够实时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精确监测到超前支架到煤壁的距离,从而灵活自如地调整支护位置和力度,实现防碰撞预警,保障作业安全。它犹如一位能工巧匠,精心雕琢,确保支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坚如磐石。
“过去调整超前支架时,不是高低不合适,就是角度有差异。而现在超前支护机器人配备的采高倾角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支架的姿态角度,通过精确的倾角数据,及时调整支架姿态,使井下作业变得更加安全高效。”该矿综采一队端头支护工陈线红说道。
得益于各个“器官”的出色表现,使得后续的协同控制系统能够大展身手。智能自动化协同控制系统把五类传感器和控制器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套高度协同、反应灵敏的系统。通过这些超能力,超前支护机器人实现了自动控制的常态化运行,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和效率。
“不久前,一号煤矿超前支护机器人入选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这是对一号煤矿在智能化开采领域创新成果的高度认可,当然,要让超前支护机器人更好地推广应用出去,还需要持续进行技术优化与完善,不断提升机器人的性能和适应性,为公司下属的其他矿井服务。”该矿机电部部长宋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