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加大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力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对于传统煤炭产业来讲,智能化建设成为煤炭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引领下,全国各地煤炭企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化开采装备及关键技术应用,以创新驱动实现煤矿生产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减人、增安、提效成效显著,煤炭在能源安全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夯实。截至今年5月底,煤矿智能化建设投资累计完成1120多亿元,全国正在开展智能化建设的煤矿有890余处,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993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2232个。据初步统计,重点煤矿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单班作业人员减少6人以上,劳动工效提升20%以上。

目前,国内各大煤炭企业已经对智能化建设形成广泛共识,正不断加大智能化建设投入力度。

现阶段,煤矿智能化建设仍处于初级自动化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亟待解决。智能化建设认知不足,建设方向偏移,一些煤矿单位在关键技术节点上没有形成突破;智能化建设标准不健全,方案不可靠,各系统间存在大量信息壁垒,数据得不到有效挖掘和利用;技术装备保障不足,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在复杂地质条件的地区,部分智能化技术装备的可靠性、适应性、感知能力较差;煤矿智能化与绿色低碳融合不足,智能化建设与绿色开采、节能降碳结合点不多,智能化应用场景仍有欠缺;智能化复合型人才匮乏,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智能化生产体系和现有生产关系矛盾显现,一些矿井考核仍突出产量、进尺等“量”的指标,对投入产出比等“质”的指标融合不多。

加快推动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是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是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各煤炭企业要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实用管用、适度超前原则,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和建设。

一方面,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谋划制定中长期煤矿智能化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统筹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标准制定,分类分级、因地制宜推进;选聘一流设计单位,共同编制煤矿智能化建设方案,确保设计源头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好煤矿智能化建设。提升智能化建设质量,确保常态化运行。以“实用、管用、好用”为原则,以“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把人员从危险区域解放出来”为阶段目标,建立智能化体系管理制度,打造智能化动态验收模式,将智能化项目验收重点从“有没有”“用没用”向“好不好”转变。

另一方面,加强智能化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重点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广应用井下搬运机器人、安装机器人和智能集中润滑体系,切实解决智能化建设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智能化建设与矿区绿色低碳发展。建立能源消耗监测、评估与调度系统,建设矿井水、瓦斯等伴生资源监测、治理、利用一体化体系,推动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此外,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建立运维体系。不断拓宽智能化人才引进的视野、渠道、方式,对外加强技术交流和对标学习,对内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比武。重塑生产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立煤炭企业智能化管理体系,配套健全智能化管控模式、管理体系,运用市场化机制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智能化、绿色化有效流动和科学配置。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焦煤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泽)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煤矿负碳高效充填开采理论与技术构想
  • 2黄陵一号煤矿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协同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
  • 3煤矸石规模化生态利用原理与关键技术
  • 4岩层控制的全柱状学术思想与实践
  • 5煤矿智能化开采煤岩识别技术综述
  • 6非均厚“弓形”巨厚关键层动静载作用机制
  • 7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的影响因素
  • 8光伏驱动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 9基于FLAC模拟的矿井动力灾害机制分析
  • 10煤矿采动影响体微生物采残煤与CO2−粉煤灰协同充填关键技术

24小时内最火

  • 12024年度中国煤科十件大事揭晓
  • 2粉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的成灰和磨耗特性实验研究
  • 3煤矿井下重点场所5G覆盖性能研究及验证
  • 4对数字、数据和算法的若干哲学思考
  • 5亚临界H2O-CO体系改性贫瘦煤的配煤炼焦特性
  • 6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成熟度与演进逻辑研究
  • 7综掘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及扰动拨流控尘技术研究
  • 8煤基固废与高盐废水“固液协同”充填处置关键技术
  • 9随钻钻进参数优化下煤体原位应力响应特征解析
  • 102025年1月优秀厂家推荐

24小时内最火

  • 1捣固
  • 2人才需求
  • 3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
  • 4基于 UWB 精确定位技术的掘进工作面人员接近防护系统
  • 52024年度中国煤科十件大事揭晓
  • 6国际前沿
  • 7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
  • 8双海清
  • 9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
  • 10岩层控制的全柱状思想与实践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2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3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5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6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7西安科技大学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8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 9中国矿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 10中国矿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