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实现碳中和挑战与机遇并存

  碳达峰、碳中和是新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面对现代能源体系,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会面临哪些挑战,行业内又会有哪些创新机遇?在日前于陕西西安举行的中国能源·化工强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指出,碳中和不仅是能源与环境问题,而且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大变革,实现碳中和既面临重大挑战,同时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创新机遇。

  金涌指出,中国实现碳中和将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二氧化碳零排放挑战巨大。从数据来看,2019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330亿吨。其中,中国碳排放量达102亿吨,约占世界的1/3;美国是第二大碳排放国家,为48亿吨。到2030年碳达峰时,我国碳排放数值可能比目前还会高。

  二是实现零碳排放时间较短。中国的目标是要从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做到零排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阶段是一个艰难的时期,英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为1971年到2050年,历经79年;美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为45年;而中国要实现这一进程只有30年的时间。中国作为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并且与其他国家相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零碳排放,难度可想而知。

  三是经济同步增长挑战大。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时期,按照国家规划,2050年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需要从现在的1.2万美元上升至4万美元甚至更高,在这过程中经济要提升4倍;到2060年,人均GDP将达到5万美元。这意味着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段时间里,我国要做到和经济的发展同步,挑战较大。

  金涌指出,碳中和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最大驱动力。绿色低碳转型是今后全部经济活动的内核。它将成为研究、科技开发、投资、生产、消费和流动等决策的依据。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宗产品生产国,万元GDP能耗较高,如何将万元GDP能耗降下来?金涌在报告里表示,我国要实现从工业化社会后期到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转变,改变以生产高能耗、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模式,探索新的产业结构,同时要注意节能问题。

  实现碳中和,首先要改变产业结构,其出路在于创新。我国要生产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致力于高端制造,生产高端材料;加强信息产业配套,如研发高纯试剂、高档光刻胶、封装材料等;实现生化产业配套,如医药3D打印材料、靶向合成等;加强精细化、个性化设计,如研发有机发光半导体、碳纤维、滤膜材料、光电膜、卤化丁基橡胶、特种聚合物纳微限域合成等;加强生态园区建设,通过技术、资源、能源、资金、区域最优配置,实现全生命周期清洁、源头污染防治。

  在金涌看来,低能耗、高附加值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发展智能产业。高端材料制造,需要各种高端性能的材料。更轻、更强度、更耐磨、更含能的材料是先进制造和高附加值制造的基础。高端性能材料也为化工产业制造,及各种高端制造所需要的材料提供保障。

  其次,要打造零碳的电力供应系统,通过我国具有优势的光电、风电、水电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未来,人类能源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再生能源+储电”,由此组成智能电网支撑整个经济能源的需求。

  此外,金涌指出,碳中和的实现是4个时代的变化。第一个是从工业化时代转变为信息化时代;第二个是实现可再生能源主导的时代,即主要使用风能、光能、水能等,而不再是化石能源;第三个是把化石作为材料,把碳保存在材料里的时代;第四个是资源循环利用时代,把使用过的品类低的资源重新变成高附加值的资源。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煤矿负碳高效充填开采理论与技术构想
  • 2黄陵一号煤矿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协同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
  • 3煤矸石规模化生态利用原理与关键技术
  • 4岩层控制的全柱状学术思想与实践
  • 5煤基固废充填开采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 6煤矿智能化开采煤岩识别技术综述
  • 7非均厚“弓形”巨厚关键层动静载作用机制
  • 8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的影响因素
  • 9光伏驱动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 10煤矿采空区充实率控制导向的胶结充填体强度需求

24小时内最火

  • 12024年度中国煤科十件大事揭晓
  • 2粉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的成灰和磨耗特性实验研究
  • 3煤矿井下重点场所5G覆盖性能研究及验证
  • 4对数字、数据和算法的若干哲学思考
  • 5亚临界H2O-CO体系改性贫瘦煤的配煤炼焦特性
  • 6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成熟度与演进逻辑研究
  • 7综掘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及扰动拨流控尘技术研究
  • 8煤基固废与高盐废水“固液协同”充填处置关键技术
  • 9《煤炭学报》专题报道丨“矿山充填开采理论、方法及技术”
  • 10随钻钻进参数优化下煤体原位应力响应特征解析

24小时内最火

  • 1井下巡检
  • 2井下充电站
  • 3充电换能站
  • 4巡检设备
  • 5充电换能站巡检设备
  • 6煤矿区固废矿化固定封存CO2与减污降碳协同处置利用的研究进展
  • 7选煤厂监测
  • 8选煤
  • 9捣固
  • 10人才需求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2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3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5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6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7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8西安科技大学 能源学院
  • 9西安科技大学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0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