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人驾驶重载列车在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首试成功

9月26日8时36分,伴随着一声长笛响起,载重10800吨货物的无人驾驶重载列车从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黄骅南站出发,经过2小时30分钟行驶,顺利到达黄(骅)大(家洼)线东营西站,全程运行平稳,精准停靠在指定位置。这标志着无人驾驶重载列车在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黄大线顺利完成开行试验,这是我国重载铁路智能驾驶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将为新质生产力赋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image.png

此次试验的无人驾驶重载列车,从关键技术到管控模式都实现了自主可控,创建了“数字化仿真、智能化驾驶、远程化遥控、集约化调度、一体化监测、少人化值守”新业态,打造了国内首家在车站集中控制、列车智能驾驶全系统革新的智慧重载运输新范式,其中综合保障及仿真模拟、远程操控及自动驾驶、空天车地一体化安全监测3项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建立了一套持续创新迭代的运输管理体系。

image.png

据测算,该无人驾驶技术批量推广应用后,将有力提升朔黄铁路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预计列车平均运行速度提升1.7km/h,平均牵引能耗降低2.9%,全年节省乘务人员30人,节省人力成本1200万。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重载列车安全牵引技术实验室主任周占松说。

image.png

当前,国内外列车无人驾驶技术主要集中应用于城轨领域,尚未在干线重载铁路实现规模应用。本次试验实现了自动驾驶、智能运维、调度集控的“车、地、网”全系统升级;集成了列车运营状态实时监测,基础设施智能综合检测,列车进路主动识别、远程监控、遥控列尾等功能的“动、静、变”全要素管控,让列车运行更安全、可靠,管理更灵活、高效。在重载铁路自动驾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无人驾驶,将对推动我国重载铁路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image.png

此外,本次试验运用的车地多维信息交互数字化仿真平台为国内首套重载铁路无人驾驶运行仿真平台,实现了关键系统、关键技术的全链条自主可控,将推动重载铁路智能驾驶技术发展。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混合介质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碳酸盐CO2含量
  • 2配煤对煤灰熔融性及黏温特性的影响
  • 3氧弹热量计性能验收方法实践
  • 4黄陵一号煤矿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协同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
  • 5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测定的技术探讨
  • 6光伏驱动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 7煤炭智能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发展方向与创新路径——王国法院士在煤矿智能化建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 8基于FLAC模拟的矿井动力灾害机制分析
  • 9量热仪性能验收方法简析
  • 10基于局部统计特性及SIFT算法的图像配准

24小时内最火

  • 12024年度中国煤科十件大事揭晓
  • 2粉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的成灰和磨耗特性实验研究
  • 3煤矿井下重点场所5G覆盖性能研究及验证
  • 4对数字、数据和算法的若干哲学思考
  • 5亚临界H2O-CO体系改性贫瘦煤的配煤炼焦特性
  • 6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成熟度与演进逻辑研究
  • 7综掘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及扰动拨流控尘技术研究
  • 8煤基固废与高盐废水“固液协同”充填处置关键技术
  • 9随钻钻进参数优化下煤体原位应力响应特征解析
  • 10蛇舞新春至,祥光映福门| 中国煤科智能公司给您拜年啦!

24小时内最火

  • 1双泵并联充填
  • 2双泵充填
  • 3控制理论与技术
  • 4王勇澎
  • 5山东煤矿机电装备安全检测中心
  • 6控煤构造
  • 7煤矿全过程
  • 8能源经济
  • 9充填
  • 10黄海峰

24小时内最火

  • 1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能源学院
  • 3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 4中国矿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 5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6华中科技大学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 7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8安徽理工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9徐州徐工重型车辆有限公司
  • 10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