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引导安徽省非煤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徽局、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近日研究编制了《安徽省非煤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典型路径方案》。该方案是一项全面且详细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推动安徽省内非煤矿山行业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该方案涵盖了大、中、小型的露天和地下矿山6个细分方案,为矿山企业提供了清晰的转型路径和技术要求。其中:
一、大型露天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典型路径方案
大型露天矿山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案适用于安徽省内的大型非煤露天开采矿山。该方案的总体框架包括感知执行层、网络传输层、数字平台层、应用开发层和运营展示层。技术要求方面,方案提出经过2至4年的技术及装备改造提升,实现装备机械化、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数字化。资金投入预计在2010万元左右,建设周期约为3年。技术功能特性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地质资源管理、测量管理、采矿智能设计系统、智能穿孔系统、智能铲装系统、智能运输系统、选矿自动化智能化系统、智慧应急管理系统以及矿山生产综合管控平台。
二、中型露天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典型路径方案
中型露天矿山的转型方案同样遵循五层架构,但技术要求和资金投入有所调整以适应中型矿山的特点。预计经过2至3年的技术改造,实现装备机械化和管理信息化。资金投入约为970万元,建设周期约为2年。技术功能特性方面,方案强调了基础网络、数据中心、地质资源管理、测量管理、采矿智能设计系统、智能穿孔系统、智能铲装系统、智能运输系统、选矿自动化智能化系统、智慧应急管理系统和矿山生产综合管控平台的建设。
三、小型露天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典型路径方案
小型露天矿山的转型方案考虑到了小型矿山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适应性更强的技术要求和资金投入。预计经过1至2年的技术改造,实现装备机械化和部分生产环节自动化。资金投入约为390万元,建设周期约为1.5年。技术功能特性方面,方案涵盖了基础网络、数据中心、地质资源管理、测量管理、采矿智能设计系统、智能穿孔系统、智能铲装系统、智能运输系统、智慧应急管理系统和矿山生产综合管控平台的建设。
四、大型地下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典型路径方案
大型地下矿山的转型方案针对地下矿山的特殊环境和需求,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实施步骤。预计经过3至5年的技术改造,实现井下装备机械化、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数字化。资金投入约为4800万元,建设周期约为4年。技术功能特性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地质资源管理、测量管理、采矿智能设计系统、智能爆破系统、掘进作业机械化、采矿作业机械化自动化、运输系统机械化智能化、提升系统自动化、通风系统自动控制、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排水系统自动控制、压风系统自动控制、充填系统自动控制、选矿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建设、智慧应急管理系统和矿山生产综合管控平台。
五、中型地下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典型路径方案
中型地下矿山的转型方案在大型地下矿山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中型矿山的规模和特点。预计经过2至4年的技术改造,实现装备机械化、部分生产环节自动化、管理信息化。资金投入约为2800万元,建设周期约为3年。技术功能特性方面,方案强调了基础设施建设、地质资源管理、测量管理、采矿智能设计系统、掘进作业机械化、采矿作业机械化自动化、运输系统机械化智能化、提升系统自动化、通风系统自动控制、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排水系统自动控制、压风系统自动控制、智慧应急管理系统和矿山生产综合管控平台的建设。
六、小型地下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典型路径方案
小型地下矿山的转型方案充分考虑了小型矿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要求和资金投入。预计经过2至3年的技术改造,实现小型装备机械化、部分生产环节自动化、管理信息化。资金投入约为1160万元,建设周期约为2年。技术功能特性方面,方案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地质资源管理、测量管理、掘进作业机械化、采矿作业机械化自动化、运输系统机械化智能化、提升系统自动化、通风系统自动控制、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排水系统自动控制、压风系统自动控制、智慧应急管理系统和矿山生产综合管控平台的建设。
安徽省非煤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典型路径方案为不同规模的露天和地下矿山提供了详细的转型指导。通过实施这些方案,矿山企业将能够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为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根据以往数据,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共有非煤矿山810家,假定露天、地下矿山比例为2:8,且大、中、小型矿山比例均为1:3:6,初步预计此次方案落地带来的数智化市场投入规模约为142.398亿元。(以上计算谨基于假设估算,不构成市场指导)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下载PDF文件及详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