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紧紧围绕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监局工作要求,强化科技赋能,大力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催生非煤矿山整体“智”变。主要做法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谋划推动。一是组织学习宣贯。及时传达学习全国矿山智能化建设视频会议精神,主动向省政府报告有关工作情况和初步贯彻意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安排,在政策供给、资金支持、人员配备、时间节点等方面细化具体措施,强力推进智能化建设工作。二是深入调查研究。组建工作组,先后深入24个重点矿区、23座重点矿山、11座尾矿库等进行专题调研。同时,今年5月邀请国家局组织专家组来闽帮扶指导,在紫金山金铜矿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攻坚重点。三是编制总体方案。结合福建省非煤矿山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生产需求等实际,明确7大类应用场景和重点任务,并将智能化建设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提升三年行动重要内容一体推进。
(二)强化机制保障。一是建立健全齐抓共管机制。坚持监管监察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福建局主要领导兼任省应急厅党委委员的组织优势,成立领导小组,推动市、县矿山安全监管部门组建工作专班,细化分解任务指标,“一矿一策”制定改造升级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二是建立健全联系指导机制。牢固树立“监管监察+服务”理念,两厅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处室分片分矿分库联系指导重点非煤矿山,组织技术专家开展“一对一”会诊服务,及时帮助协调解决智能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标对表两办《意见》、“八条硬措施”、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要求,将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考核和重要事项清单,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定期跟踪调度、总结分析通报。同时,指导2023年发生事故的武平县龙江亭铜多金属矿,实施智能化改造,已完成“无监控不作业”、中段局扇和人车、车车防撞智能化控制系统等建设。
(三)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协调省财政厅将矿山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纳入省级财政奖补政策,按设备(含技术、软件等)实际投资额不超过5%比例给予补助;对技术改造项目固定资产贷款,给予最长3年、年化2%贴息支持。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近年累计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建设项目补助资金1亿多元,引导矿山企业投入“四化”改造资金超2亿元。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开展“安全科技进矿区”等服务活动,引导推动马坑矿业等深化与安科院、信息院、华为等省内外科研院所和厂家合作,取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71项,其中“特大型矿山高质量大能力充填技术及低成本高效胶结剂研发与应用”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四)强化典型培育。一是打造整体智能矿山样板。福建局主要领导主动联系帮扶紫金山金铜矿,指导编制全系统智能化总体建设方案,推动实现从单一生产环节智能化向多系统、全链条拓展延伸,“多装备多工序协同智能化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入选全国“2023年数字矿山融合发展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优秀案例”。
紫金山铜金矿地下矿开采智能铲运无人驾驶集控中心
二是打造地下矿山智能采掘样板。针对福建省地下矿山条件恶劣、开采难度大、风险隐患多的问题,组织专家深入马坑矿业指导创新运用数字孪生软件,完成矿体三维建模,实现井下可视化、透明化。实施基于5G技术的智能化改造研究,建成井下采掘、提升运输等10多个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试点使用机器人远程遥控铲装。
马坑矿业“工业5G+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
三是打造尾矿库智能监测样板。针对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多发和尾矿库监测预警难的问题,联合省冶金工业设计院,在陈坑尾矿库成功试点自主研发基于北斗、传感网的尾矿库安全生产动态数智化管理系统,在全省推广应用,目前全省在建及临时停用的50座尾矿库已全部联网。
马坑矿业陈坑尾矿库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二、工作成效
(一)形成一批典型智能化应用场景。全省已有4座矿山部署应用透明地质技术,10座矿山初步完成5G技术覆盖应用,4座矿山升级智能凿岩装备,6座矿山实现铲装运输远程遥控,5座露天矿山部署新能源矿卡实现了无人驾驶,12座矿山实现自动化充填开采,尤其是紫金山金铜矿部分中段已实现整体智能化。
(二)推进矿山安全条件持续改善。全省94座正常生产建设非煤矿山已全面实施“六大系统”安全改造和应急广播系统建设,43座厚矿体非煤地下矿山配备凿岩台车和撬毛台车,19座露天矿山建成边坡监测系统,11座工程地质类型中等及以上的地下矿山安装地压在线监测系统,18座矿山实现通风、排水、配电等81处固定岗位无人值守、自动化集中控制。
(三)减人提效增安取得实效。全省非煤矿山通过智能化建设减少现场作业人员600余人,安全管理质效得到大幅提升,今年以来未发生事故,同比减少7起、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