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近年来,安徽省把智能化建设作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治本之策,紧紧围绕“减人、提效、增安”目标,深入开展实践探索。主要做法如下。

一、政策引领明方向,帮扶指导强支持

积极组织开展非煤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路径研究,从政策、资金、技术三方面论证,通过政策引导、信贷支持、技术创新等方式,配套制定出台省级政策文件和保障措施。目前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66亿元,推动海螺集团、马钢矿业等5个创新项目纳入国家级典型应用和推广目录。

安徽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一是健全机制体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 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非煤矿山的特点和需求,统筹布局、积极制定差异化推进建设方案。强化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体制机制保障,建立部门协同一体化推进矿山安全发展的良好格局,推动《安徽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发布,明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为行业管理部门,省政府印发《加强矿山全生命周期管理若干措施》,明确17家省直单位职责。

安徽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采取“一优先、一倾斜、两带动”政策激励。“一优先”,即:对按智能化建设的新建矿井,优先审批;“一倾斜”,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争取中央预算内各项资金向智能化矿山项目倾斜;“两带动”,即:带动省市县和矿山企业配套资金开展智能化建设。2022年以来,累计实施中央预算内智能化建设项目142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0.75亿元,带动省市县财政配套资金0.45亿元,鼓励矿山企业投入2.46亿元,为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是积极帮扶指导。针对智能化建设关键核心技术不足的问题,及时指导海螺集团成立安徽海博智能科技自主研发团队,攻克无人驾驶算法,实现矿车完全自主的倒车入位、空载上坡、重载下坡、精准停靠、自动卸车、轨迹规划和自主避障,建成全国首个石灰石露天矿山无人驾驶运输项目,与安徽开发矿业地下竖向工程智能掘进2个项目一起入选国家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帮扶马钢矿业姑山铁矿开展天井钻机钻井法、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开展膏体及高浓度尾矿充填技术和大面积地压监测监控技术研究,3个创新项目成功入选金属非金属矿山新型适用安全技术及装备国家第一批推广目录。

二、因地制宜抓试点,总结经验推示范

明确从理念到实践、从实践到示范、从示范到标杆的分步建设思路,在全省共选择8座赋存条件好、基础水平高的非煤矿山开展智能化建设试点工作,成功打造示范企业。主动对接、助企纾困、选树典型、宣传推广,引领带动其他86座非煤矿山主动投入智能化建设

一是开展试点建设。2020年以来,先后选择合肥市罗河铁矿,芜湖市箬帽山石灰岩矿,六安市李楼铁矿、张庄铁矿,铜陵市冬瓜山铜矿,池州市神山石灰岩矿,滁州市大祁山石灰岩矿,马鞍山市姑山铁矿开展智能化试点建设工作。其间,组织开展专家会诊和指导服务26矿次,解决难题53个,提出意见建议82条,帮助企业不断完善矿山智能化建设方案,通过加强指导、适时调度、协调解决智能化建设中的难题,进一步确保了试点矿山智能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是推广示范经验。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涌现出一批以海螺集团、马钢矿业等为代表的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运行可靠的非煤矿山智能化企业。为充分发挥先进示范带动作用,省应急厅从全省范围选取10个可复制的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向各地和各非煤矿山企业全面推广。会同国家矿山安监局安徽局于2023年7月,在六安市霍邱县组织召开智能化建设现场会,重点推广马钢矿业张庄铁矿、安徽开发矿业李楼铁矿智能化建设的经验做法。

三是凝聚发展共识。安徽省中小型非煤矿山占比高达71%,基础条件差、矿体特征各异、开采条件不同,企业智能化建设的主动性不强。试点矿山智能化建设的成功开展,应用效果的现场展示,建设成效的广泛宣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改变了其他矿山企业的认知。全省开展智能化建设的非煤矿山数量大幅增加,合肥和六安两市的国有矿山、铜陵和池州两市的民营矿山、宣城和芜湖两市的中小型矿山等86座矿山均积极谋划、主动开展智能化建设工作,全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的主观意愿明显提升。

三、系统谋划齐推进,分类施策促发展

在实践中认识到,智能化建设既不能一哄而上、搞形象工程,又要避免条框限制,影响企业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做到实事求是、有序推进。省应急厅紧紧抓住矿山井下生产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区分大中小型非煤矿山明确智能化建设方向,“一矿一策”量身打造智能化建设方案。目前已累计投入智能化设备300多台套,共减员1200人,在实现提质增效的情况下,矿山本质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23年全省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0%、62.5%,均首次降至个位数。

一是聚焦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安徽省非煤矿山一度面临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安全水平低、事故起数高等难题。为有效扭转被动局面,省应急厅对近八年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顶板管理、高处坠落和车辆伤害事故占比高达70%。为此,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顶板管理指导意见》《关于防范非煤矿山车辆伤害和高处坠落生产安全事故的通知》,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同时要求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把人员从危险环境中解放出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顶板问题,推动马钢矿业张庄铁矿、罗河铁矿先后共投入掘进凿岩台车26台、锚杆台车32台、撬毛台车28台,在安全系数大幅提升的同时,掘进效率提升了15%。针对车辆运输问题,推动海螺集团箬帽山石灰岩矿卡车无人驾驶,冬瓜山铜矿、李楼铁矿引进有轨运输无人驾驶,大幅降低了机车伤害危险。

二是聚焦关键环节。围绕提升运输、排水系统、高陡边坡管理等关键环节推进智能化建设。铜陵市冬瓜山铜矿是一座典型劳动密集型矿山,点多、面广、战线长,安全风险大、隐患多,最大单班入井人数高达1138人,推动该矿开展面向“矿石流”的智能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了全流程的少人化或无人化生产,最大单班入井人数下降至660人、减员42%,成功摘掉“千人矿井”的帽子。截至目前,全省13座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的地下矿山全部完成排水系统自动化改造,13座现状边坡高度超150m的生产露天矿山全部完成边坡监测系统建设。

三是坚持分类施策。智能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千矿一面。为此,针对不同赋存条件、不同开采方法、不同规模井型的非煤矿山,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出台《安徽省非煤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典型路径方案》。积极引导大型矿山致力于整体智能化应用,建设推进多场景应用技术。以海螺集团为代表的露天矿山,建设了矿车无人驾驶和矿山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从运输、卸料到障碍停车的全流程无人作业;以马钢矿业安徽开发矿业为代表的地下矿山,建设了智能铲装、无人驾驶的生产运行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全生产流程智能化管控和集群化作业。积极引导中型矿山围绕局部智能化应用,以单系统自动化、固定场所和设施无人值守远程控制为主。铜陵牛山西方解石矿天马山硫金矿,分别积极建设矿卡协同调度系统平台及多个子系统,努力实现自动化、无人化运行。积极引导小型矿山以机械化替代为主,对具备条件的再推动开展单项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宣城市兴盛矿业萤石矿、全鑫矿业铜(钼)矿,积极进行视频监控系统和工业网络数字化建设。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