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2020年度《化工进展》“领跑者5000”论文

来源:化工进展

行业视野

F5000

类别

17个

关键词

25位

专家

5篇

论文

1117IP

点击量

581次

下载量
  • 作者(Author): 张艳梅, 赵广辉, 卢竟蔓, 于志敏, 张东明, 许倩

    摘要:催化裂化油浆直接作为燃料油的调和组分出售,经济价值较低,近年来其高值化利用技术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催化裂化油浆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已工业化应用的催化裂化油浆掺炼作为延迟焦化原料技术、掺炼入常渣减压装置提高蜡油收率技术、掺炼作为溶剂脱沥青原料技术、蒸馏分离出沥青组分调和生产道路沥青技术及其特点,同时介绍了催化裂化油浆与煤共炼提高附加值、利用溶剂分离出富芳组分生产化工产品、直接热裂化生产沥青改质组分技术研究结果及其特点。从目前油浆高值化利用途径来看,油浆掺炼工艺成熟,易于实现,但价值提升不显著,同时受到炼厂现有生产装置及掺炼数量的限制,其他利用途径高值化效果显著,但需要新增设备投资,因而催化油浆的集中加工处理将是具有规模效应的有效利用途径。
  • 作者(Author): 刘璞 , 崔国民, 肖媛, 陈家星 , 周剑卫

    摘要:强制进化随机游走算法(random walking algorithm with compulsive evolution,  RWCE)是一种优化换热网络的新方法,具有程序简单、算法适应性和全局搜索能力较强等优点。本文研究了最大步长对RW CE算法优化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抛物线函数的最大步长递减调整策略来平衡RWCE算法的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能力。将引入策略的RW CE算法与基础算法比较,发现加入最大步长递减调整策略的RWCE算法与基础RW CE算法相比,在进化后期能够跳出局部极小值,具有更强的局部搜索能力。采用lOSP2, 9SP和15SP换热网络实例检验加入此策略RW CE算法的有效性,其中lOSP2和9SP算例的优化结果均好于文献最好结果,相比算例原始文献下降了20.98%和1.11%。对15SP算例优化找到了新的换热网络匹配结构,并好于多数无分流换热网络优化结果,且低于文献结果4.60%,证明了此方法在换热网络优化中具有较强的优化能力。
  • 作者(Author): 杨珊珊, 阮慧敏, 沈江南, 高从堦

    摘要: 金属锂、锂合金以及锂盐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冶金、能源、核能、宇航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型绿色能源材料,享有“工业味精”、“推动世界进步的能源金属”等称号。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锂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陆地上的锂资源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海水中蕴藏有丰富的锂资源,其蕴藏量约为陆地锂资源总量的一万余倍。因此,从海水中提取锂资源这一项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从海水中有效提锂成为广大研究工作者的研究焦点。目前,在海水提锂方面的研究中,溶剂萃取法和吸附剂法是最主要的方法。由于海水中锂离子的浓度很低,仅为0.17mg/L,相对于溶剂萃取法,吸附剂法具有极大的优势,且被公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海水提锂方法。可用于海水提锂的吸附剂包括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材料,其中,无机材料中的离子筛型氧化物是目前研究最多且性能最好的吸附剂。
  • 作者(Author): 李长英, 陈明功, 盛楠, 刘启飞, 胡祖和, 方敏, 张涛

    摘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产生于有机化工生产过程及有机产品被使用的自身挥发过程,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本文综述了VOCs的定义、来源、危害、相关法律法规和排放情况。介绍了现有VOCs处理技术,包括化学氧化法、物理分离法、生物分解法、光解法、电化学法以及新兴复合型处理技术等的特点。阐述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优势、使用限制和市场的占有率,其中吸附法应用最为广泛,催化燃烧法和低温等离子法发展最快,复合型处理技术处理效果最好且无二次污染是VOCs处理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选择合适VOCs处理工艺应依据其主要成分的浓度、气体流量、物化性质等因素并考虑到整个处理工艺的经济效益。并对新兴复合型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指出降低成本、简化操作是该技术进一步推广的关键。
  • 作者(Author): 华政, 梁风, 姚耀春

    摘要:化石能源短缺和二氧化碳排放是21世纪的巨大挑战,这使得寻找一种替代化石能源作为汽车动力的方式日益重要。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车行驶里程和安全性能的限制因素,在未来电动汽车的普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了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下一代钗离子电池体系最有前景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以及钗离子电池之外全新的电池体系的现状,并指出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近期内,增强高镍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和固体电解质的钗离子传导效率,减少硅负极材料的体积效应,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中期内,镁离子电池还存在不确定的副反应,而双钗离子电池在低倍率下已经有超越高镍三元材料能量密度,非常值得关注;长期内,金属一空气电池还属于起步阶段,而钗硫电池减少多晶硫造成的穿梭效应后会有好的应用前景。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