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科学家确定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合理注浆时机指标

2017-12-11

  采用应力释放率阈值60%和围岩变形量150 mm 作为判定注浆时机的指标是合理的,两者可相互验证;应力释放率与变形释放率的作用是等同的,两者都可作为描述存储于围岩内变性能释放演化过程的指标。


  这是中国矿业大学孟庆彬团队与山东大学王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得出的结论。


  对于深部软岩巷道而言,单一的支护形式难以维持围岩的基本稳定,常采用锚固与注浆组成的联合支护形式,为了充分发挥各支护体对围岩的控制效果,需确定合理的注浆时机,达到既充分释放存储于围岩内的变形能而降低支护强度,又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力而降低支护成本的目的。


  研究人员采用FLAC3D 内嵌的Fish 语言编程,根据开挖卸载应力释放率来计算开挖荷载等效节点力,将等效节点力施加于模型所有节点的3 个方向上,然后计算当前模型直至平衡结束,同时提取数值计算过程中的巷道围岩塑性区、拉伸破坏区及剪切破坏区体积数。


  通过分析,研究人员指出,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过程是随开挖引起应力释放率的增大(或变形的增大)而不断渐进破坏的过程,且在不同岩性与埋深(应力水平)条件下,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与塑性区体积数随之变化,产生围岩塑性区的应力释放率阈值不同。因此,研究人员提出可采用产生围岩塑性区的应力释放率阈值作为确定注浆时机的判据,并在安徽省淮南市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朱集西矿进行了验证。


  在总结分析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对策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还提出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采用“锚网索喷+注浆+底板锚注”联合支护技术方案,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及山东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资金支持。


论文链接
  责任编辑:宫在芹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论文标题:Clean air captures attention whereas pollution distracts: evidence from brain activities 期刊: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