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煤炭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到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将维持在60%左右,2025年在40%左右。随着东部煤炭资源枯竭,西部地区是中国煤炭工业生产的重点区域。但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煤炭绿色开采已成为新时代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
煤炭资源开采形成地下空间,导致开采区地质结构和应力场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如何在保证资源供给的前提下,降低开发对地质条件与生态环境的损害,是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难题。
王双明院士团队围绕煤炭资源勘查和开采全过程,以煤炭绿色开采为核心内容,以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了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理论。
煤炭开采与地质条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制约。一方面,煤炭开采导致地面下沉、地表开裂、边坡失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另一方面,煤矿突水、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地质条件也严重制约着煤炭高效安全生产。
研究指出,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是在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安全采出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对地质及生态环境损害的地质理论和技术。包括采前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精细勘查、经济技术和环境影响地质评价,采中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及探测、监测和预测,采后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演化、恢复和修复。
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的科学问题包括采前精细勘查与三维建模、采中地质条件变化与环境损害、采后地质条件恢复与生态演化。
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总体研究思路
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技术
研究最后指出,随着煤炭绿色开采技术进步和煤矿智能化进程加快,对煤炭开采地质保障工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加大对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研究的投入,建立采前能查明,采中能减损,采后能利用的煤炭绿色开采地质保障技术体系,是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