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善宝;刘战庆;王成辉;王登红;赵正;胡正华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来源:地学前缘
2016年1月5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通过《中国矿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二大队在景德镇朱溪钨矿外围探获333+334类WO3资源量286万t,并有伴生铜矿22万t,银矿1165t。江西朱溪钨矿一跃成为世界最大钨矿,这一超大型钨矿勘探的重大突破,既是“就矿找矿,摸边探底”最为成功的典范,也对“南钨北扩”这一论断的有力印证;更进一步使江西乃至华南地区素有的“南钨北铜”的资源格局由此转向“南钨北扩”,同时对华南地区成矿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学问题。
前人对朱溪钨(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邻区岩浆岩等己经做了初步研究,认为矿床形成与燕山期146Ma花岗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但对于这一世界超大型钨矿床的成因及其成矿时代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直接的、有效的成矿年代学的制约。白钨矿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被广泛应用于钨矿床的矿床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均己取得了理想的示踪效果。自Frye:等川首次利用Sm-Nd同位素方法对热液矿进行定年以来,该方法己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矿床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朱溪钨矿床内的白钨矿为研究对象,运用I,A-ICP-MS技术进行微区分析,开展白钨矿来源及Sm-Nd年龄研究,探讨朱溪超大型钨矿床形成机制及地球动力学过程。
责任编辑: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