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我国化学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建议

2022-03-30 免费下载

作者:程燕林,吴树仙,戴庆,陈春英,赵宇亮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化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中心科学,对整个科技领域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发达国家通过对化学科学的支持,有效提升了化学学科的研究水平,并推动了化工产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较早支持了化学研究,目前我国化学研究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然而,我国化学领域还存在重大原创性成果不足、稳定支持不足、对工业支撑不足、中心科学的地位仍有待提高等问题。为使我国化学科学更上一个台阶,更好地发挥化学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围绕“四个面向”,文章提出了我国化学研究的新架构,并从资助模式、选题机制、研究组织模式、人才队伍建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5个方面提出适应新架构的对策与建议。


亮点论述:


我国化学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

  

  我国化学科学的发展,不仅应体现化学中心科学的特色,紧抓现代大化学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特点和新模式,而且应坚持国家需求导向,围绕“四个面向”,构筑化学领域基础研究的新架构。

  

  (1)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展挑战导向型研究。发挥我国化学领域基础研究的积累优势和我国的制度优势,针对化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重点开展分子制造化学、纳米科学、材料化学、分子磁体、分子聚集体、手性物质化学、动态化学、软凝聚态化学、非绝热化学等领域的前瞻性、原创性、引领性基础研究,不断探索“无人区”。

  

  (2)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质量导向型研究。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发挥化学在能源、环境、化工等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重点开展精准催化(如纳米催化、单原子催化等)、能源化学、环境化学、分析科学与仪器、现代化工、绿色过程工程等交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提供源头支持。

  

  (3)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任务导向型研究。结合产业实际需求和紧急攻关任务,剖析并梳理“卡脖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化学领域的基础原理,开展芯片化学、智能合成化学、分子光子学、新材料(如介孔材料、发光材料、新型碳材料)、光化学、化学设备与装备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等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急需的基础研究,为扭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提供支撑。

  

  (4)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使命导向型研究。以国家生物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为使命,通过化学的方法和理念解决生命科学问题,探究生命的化学本质,发展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医用材料化学、生命分析化学与分子医学,发展新的临床分子诊断策略和疾病精准治疗策略等,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

  

适应新架构的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化学科学,更好地发挥化学作为中心科学的作用,支撑科技强国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本文从资助模式、选题机制、研究范式、人才队伍建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5个方面提出适应化学新架构的对策建议。

  

  (1)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相结合,形成符合化学中心科学特点和科研规律的资助模式。秉持化学中心科学的理念,既要推动化学自身发展,也要发挥化学在其他学科领域的作用。改变“撒胡椒面”“分蛋糕”式的传统经费支持方式,以实现重大科学目标为导向,部署长周期、跨学科的资助计划——建议以10年为一个周期,连续5个周期(50年)以上。在基础研究阶段,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预算制度和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投入强度;针对较为聚焦的方向,可视体量采用定向委托的方式,对于个别有实力的机构或团队,给予重点扶持和稳定支持。在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阶段,构建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对于重大目标导向的研究,通过多种方法和路径的并行尝试,采用多个技术路线的良性竞争模式。统筹考虑科学计划与国立科研机构、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有机衔接,促进科学计划和研究基地、人才队伍、创新环境等多方面协同发展。

  

  (2)兴趣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建立符合化学优势学科的选题机制。 ①对于已经进入世界前沿和“无人区”的我国化学优势领域,建立兴趣导向和自由探索的选题机制;完善科技政策和科研管理机制;尊重科研的本真,支持“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促进更多国际引领性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②基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关注化学学科本身的重大问题对国民经济有哪些潜在影响,以及梳理“双碳”目标下需要解决的化学重大问题,积极部署和组织开展相关研究。③加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研究。例如,加强表界面化学与先进物理表征、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环境保护、先进制造等前沿领域和国家急需技术的交叉合作,建立“以点带群、群点结合”的学科沟通交流环境和研究平台,开辟新的研究节点,形成在基础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

  

  (3)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构建符合化学“实用科学”的研究组织模式。通过政策引导,与机械、电子、制药等工业领域交互,加强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参与研发工作,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可为国家能源、环境、健康、国防等领域作出实质贡献的产品和技术,真正造福于国家和人民。同时,鼓励科研人员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研发,给科研工作者更大空间,让他们在产业转化中获得实际利益,更好地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生产实际靠近。鼓励从瓶颈技术角度凝练科学问题,梳理出如芯片、仪器等“卡脖子”、潜在“卡脖子”和“反卡”研究领域中的化学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坚持实验和理论同步并行、融为一体,加速重大科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做到“基础前沿,原创优先;科学论文,质量优先;专利授权,落地优先”。

  

  (4)信任授权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从教育到科研的多层次化学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在研究平台、科学设备、人员配备方面给予科研国家队重点支持,保障其研究需求与基础待遇,维持项目研究团队的长期稳定性,全力推进化学研究国家队建设。注重高考的引导效应,通过化学竞赛、实验室参观、科学家讲座等方式,加强中学和大学基础化学教育,培养化学研究人才后备军。对于青年科研人员,尤其是领军人才和团队,给予充分信任和更多的自主权,建立信用体系,在科学共同体内营造对优秀青年科学家的服务意识和运行机制。依托更加准确的科研人员绩效评价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考核评价理念,给科研人员试错的空间,避免任务指标教条化和“一刀切”。减少对科研人员的评价,建议每5年对科研工作绩效进行一次匿名评估,连续2次(10年)评估结果位列后30% 的科研人员,实行末位淘汰。

  

  (5)自主研究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提升我国化学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对有机催化、结构化学、高分子材料等具有领先优势的研究方向,依托国家实验室、国立科研机构、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优势机构,组织高水平研究队伍,推动和引领这些领域的发展,形成具有中国标签原创性的特色研究领域,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实现化学科学整体地位的提升。对于具有战略价值的研究方向,如重大科研仪器、能源化学等,建议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自主开发和研制,提高相关产品国产化率。同时,通过组织国际合作项目、国际会议、研究人员互访、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合作范围;支持本土优秀化学期刊发展与品牌建立,保障成果发表优先权,提升我国知名度、认可度和话语权,保持并引领我国化学科学的优势地位和研究水平。


论文链接

  责任编辑:朱晓蕾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专栏编者按:2023年6月26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对外发布了《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意在建立统一的智能化矿...

今日企业
  • 尤洛卡精准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煤矿顶板灾害防治设备的龙...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