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管理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策略,指的是对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六氟化硫、全氟化碳和氢氟碳化物等《巴黎协定》中所提及的 6 种温室气体的管理。
工业化时代,美国碳排放迅速增长。截至2020年,美国是二氧化碳累计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约是中国的2倍。随着全球变暖形势日渐严峻,美国多措并举,于2007年实现碳达峰,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按照碳的流动方向,美国碳管理的基本做法可以分为减排和增汇两方面。近日,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张雅丽等介绍了美国在碳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包括提高能源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评估生态系统碳储存潜力来提升自然碳汇能力,发展碳捕集和封存技术来挖掘人工碳汇潜能,通过区域性碳交易市场推动碳排放市场化发展等。
美国碳管理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其自然碳汇能力整体下降。美国的自然碳汇主要来自森林等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原有森林(与新增森林相对应)是碳汇的主力,但其碳汇量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 年比 1990年下降 14%,这与森林火灾等干扰因素有关。新增草地的增汇效益最为明显,2019 年比 1990 年增加270.8%。但美国整体自然碳汇能力不断减弱,这反映出美国在提升自然碳汇能力方面仍有不足,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未得到充分研究和推广,植树造林、森林管护、火灾管理等方面仍需改进。
对中国自然资源管理的启示包括制定自然资源领域碳管理计划、提升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研发、出台政策指导和技术指南、加强对生态扰动的监测管理。
成果11月29日以《美国碳管理的实践启示》为题发表于《自然资源情报》。
美国碳管理主要措施和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