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最新成果丨姚多喜教授:煤层采动底板变形破坏过程多参数精细感知方法研究

2023-08-04


本论文创新点



建立数值模型,精细模拟底板破坏过程,获得塑性区分布特征,为精细感知底板变形破坏提供更准确的量化参考。使用钻孔多参数协同监测,通过电极电流值和分布式光纤应变值来精细感知、表征煤层底板变形破坏过程。通过对特征参数图谱分析,将煤层采动底板的变形破坏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无影响阶段、微影响阶段、显著影响阶段和破坏阶段。同时采用核密度图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阐明埋深不同的监测点参数响应差异。结果对煤层底板采动过程多参数感知方法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题 目



煤层采动底板变形破坏过程多参数精细感知方法研究

作 者



姚多喜,刘畅

单 位




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


扫码阅读全文



摘   要



煤层采动过程中,通过测试参数感知底板变形破坏过程是采场地质保障的有效方式。利用有限差分法构建煤层采动底板破坏数值模型,获取塑性区的分布和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底板破坏深度为21 m。在煤层底板钻孔中植入电缆和分布式光纤,通过对电极电流值和光纤应变的连续采集,获得采动效应下的特征参数图谱,进一步分析底板的变形破坏程度。结果表明:电极电流的初始值在40 mA以上。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电流值轻微升高,当工作面推进到孔口附近时,电流降到1 mA以下,岩层破坏;光纤测试方面,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光纤应变不断增大,当工作面靠近孔口时,光纤应变峰值为8.589×10−3,之后岩层破裂,能量释放,光纤应变回弹。电极电流和光纤应变参数图谱显示底板的变形破坏过程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无影响阶段、微影响阶段、显著影响阶段和破坏阶段。监测数据对底板变形破坏过程起到了良好表征作用,但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在超前应力和破裂伊始的感知上,电极电流的响应要略早于光纤应变。电极电流的结果显示底板破坏深度为20.8 m,光纤应变的结果显示底板破坏深度为21.0 m。构建电极电流值和应变值的核密度图,对于底板浅部的监测点,数据点离散程度较大;而埋深较大的监测点受动效应影响较小,回采过程中数据点分布较为集中,离散程度较小。通过多测试参数联合感知,实现煤层采动底板变形破坏过程的精细表征和评价。









作者简介





    
姚多喜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姚多喜(1960年—)安徽理工大学教授,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长期从事煤矿水害预防与突水灾害治理理论、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安全生产项目、以及煤炭企业委托科研项目近三十余项,在煤层顶底板水害防治与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受聘国家煤矿防治水事故调查组成员,安徽省安全生产专家组地质安全专家、安徽省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田地质专家组成员。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受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托出版的《安徽省煤矿水文地质及水害防治技术》专著,发行6000余本,作为安徽省四大矿业集团从事煤矿水害防治技术人员,以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手册。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煤矿水害预防与突水灾害治理理论、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



1)揭示了灰岩含水体上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机理,确定了底板采动稳定性的判断准则,为煤矿灰岩水防治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定量方法。

2)基于煤层底板的非均质性、层间的滑动效应,分析了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及突水危险性的制约机制,对有效防止底板突水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较之前的将底板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3)自主研制了煤层底板破坏与递进导升协同突水定点动态监测系统,建立了采场底板破坏与递进导升协同突水的力学模型,揭示了底板破坏与递进导升协同作用的突水机理。



引用格式




姚多喜,刘 畅. 煤层采动底板变形破坏过程多参数精细感知方法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23,51(7):44−52

YAO Duoxi,LIU Chang. Multi-parameter fine sensing method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 of coal seam mining floor[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3,51(7):44−52



END

责任编辑:常    琛

整       理:冯春晖

审       核常   琛

  责任编辑:宫在芹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活动断层研究进展及其科学前沿问题讨论徐锡伟1, 李 峰2, 程 佳1,3, 刘保金4, 陈桂华5, 李 康3, 任俊杰1,3, 贾启超1,2 作者简介(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