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生物质热解挥发分化学链重整工艺模拟与分析
图 1 生物质热解化学链重整工艺流程
图 2 热解模型验证结果
图 3 热解温度对工艺参数的影响
图 4 重整温度对工艺参数的影响
图 5 蒸汽/生物质质量比对工艺参数的影响
吴志强,内蒙古赤峰人,教授,博导,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院长助理。主要从事煤炭与生物质等碳氢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A类)、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首批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首席科学家。任中国化工学会工程热化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委会理事、Int. J. Coal. Sci. Technol副主编、J. Anal. Appl. Pyrol客座编辑、《煤化工》编委。
研究方向
煤炭分质转化/地下原位热解、生物质化学链转化、直接空气捕碳与利用
主要成果
致力于能源化工过程强化相关研究,聚焦煤炭分质转化/地下原位热解催化提质(UCP)、生物质化学链转化(BCLP)、直接空气捕碳与利用(DACU)等方向。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省部基金和企业项目14项,发表SCI论文65篇,7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提出基于两类碳氢资源组分调控视角的研究策略,揭示共热解过程中不同组分间协同机理及提高挥发性产物产率的化学本质,为共热解高值化产物调控及反应装置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建立共热解焦表面形貌及碳微晶等复杂非均匀结构的量化分析策略,为协同热解固相产物性能预测及多元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构建共热解全流程强化策略,开发兼具“多风室锥形旋转内构件”与“定向风帽”的5-25 t/d系列装置,促进共热解技术低碳化实施。
刘根,男,1997年1月1日生,辽宁锦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物质资源化学链转化研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近年,围绕生物质化学链转化过程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
研究方向
生物质化学链转化
主要成果
致力于生物质资源化学链转化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2次,获“第二届中国化学链会议”优秀学术海报奖。
西安交通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由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杨伯伦教授领衔于2015年1月建立,现由国家青年人才杨贵东教授全面负责。团队包括教授5人,特聘研究员5人,副教授4人,助理教授6人,目前已形成包括理论与计算催化,催化新材料设计、合成与应用以及催化反应工程等特色研究方向。团队成员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支持,包括:“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2人,“陕西省高层次青年人才”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陕西省青年人才托举计划”2人,“王宽诚青年学者”3人。团队成员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IChE J., ACS Catal., Appl. Catal. B-Environ.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产生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
来源:
刘根,张榕江,孙仲顺,等. 生物质热解挥发分化学链重整工艺模拟与分析[J]. 煤炭学报,2023,48(6):
2351−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