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了不用围压下峰后循环载荷对岩石力学及渗流特性的影响,明确了不同条件下岩石的破坏特征,阐述了导致岩石破坏的围压效应。
(2)引入了岩石单位渗透率(渗透率与平均应力比值)的概念,深入探究了不同条件下应力作用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明晰了单位载荷作用下岩石渗透率的变化特点。
张培森1,2,许大强1,2,颜伟1,2,胡昕3,李霄1,2,方家鑫1,2,鞠照强1,2,赵铭1,2
1. 山东科技大学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 山东科技大学 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开采扰动导致煤层底板一定范围内岩体处于峰后状态,受相邻巷道开挖及煤层开采作用促使峰后岩体经历循环加−卸载过程,为探究不同地应力环境下峰后循环载荷作用对岩体结构的影响,明晰煤层底板突水等灾害的孕育过程,基于Rock Top多场耦合试验仪对砂岩开展了5、10、15、20、25MPa围压峰后循环载荷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峰后循环载荷作用之前,岩石单位渗透率均呈快速下降-趋于平稳-突然上升-突然下降-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峰后循环阶段,岩石单位渗透率则与轴向载荷近乎呈倒置关系;②岩石弹性模量、裂隙闭合应力、起裂应力、损伤应力、峰值应力、残余应力均与围压呈正相关,泊松比则随围压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点;③5、10MPa围压下,岩石出现间歇性破坏,脆性破坏特征有所减弱,15、20、25MPa围压下,岩石脆性破坏特征明显,岩石破坏特征由岩石本身性质所决定;④峰后轴向载荷主要对岩石渗透率增大起促进作用,但该促进作用较围压对岩石渗透率的抑制作用弱,围压为影响岩石峰后渗透率变化的主导因素;⑤不同围压下,岩石均产生了一条贯穿剪切裂纹,但随围压增大,岩石破坏程度逐渐减弱,破坏模式趋于简单。
博士(后)
教授
张培森,1977年12月出生,山东曹县人,博士(后),山东科技大学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等纵横向60余项科研课题。在期刊《J. Mater. Civ. Eng.》、《Arch. Min. Sci.》、《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炭学报》等发表论文80余篇,被SCI、EI收录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出版专著2部,参编矿业及安全类规划教材2部。参建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首位1项)、三等奖10项(首位6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荣获全国煤炭工业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研制了采动活化突水风险的复杂网格模型、矿井突水风险预警系统,研发了断层防隔水煤柱回收系列技术、劣化岩体注浆加固技术及“地面+井下”抽排联动离层水害预控技术等,研究成果丰富了矿井水害防治理论及预控技术,并已在皖北煤电集团、枣矿集团等多家单位成功应用,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
张培森,许大强,颜 伟,等. 不同围压下峰后循环载荷对砂岩力学及渗流特性的影响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23,51(7):94−105.
ZHANG Peisen,XU Daqiang,YAN Wei,et al. Effect of post-peak cyclic load on mechanics and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ne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3,51(7):94−105.
责任编辑:宫在芹
整 理:冯春晖
责任编辑:宫在芹
整 理:冯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