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UCG产业化战略价值、相关国家UCG 项目市场准入及法制现状、我国UCG 项目备案审批办法、UCG 产业政策建设思考4 个方面,分析论证了煤炭地下气化产业政策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破解困局的对策建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相关国家尽管在UCG 产业政策建设方面做过较多尝试,但尚无任何一部现行且可持续的UCG 产业激励政策,成为UCG 产业化推进的“短板”。基于这一困境,建议国家研究并制订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UCG 产业政策体系,重点在于5个方向,一是建立UCG 项目市场准入与审批制度,二是明确UCG 项目矿产资源使用与财税优惠政策,三是将UCG 科技创新纳入国家科技重大计划,四是建设UCG 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五是创建UCG 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目的是为加大力度推进我国UCG 产业化进程提供法制保障。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煤炭地下气化产业政策建设困境与破局对策
煤炭地下气化(UCG)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高效煤炭能源结构发展的战略所驱,产业化进程亟待各方协同推进,产业政策建设首当其冲。立足这一背景,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情况,从UCG产业化战略价值、相关国家UCG项目市场准入及法制现状、我国UCG项目备案审批办法、UCG产业政策建设思考4个方面,分析论证了煤炭地下气化产业政策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破解困局的对策建议。分析表明,UCG项目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涉及煤炭、石油和天然气3个领域,从环境保护管理来看涉及地下水、土壤及地表生态、大气等诸多方面,管理职责隶属于政府多个部门,申报和审批过程十分复杂。
相关国家尽管在UCG产业政策建设方面做过较多尝试,但尚无任何一部现行且可持续的UCG产业激励政策,成为UCG产业化推进的“短板”。国外专家曾向本国政府建议,通过政策和监管框架尽早推出UCG技术,同时消除社会对UCG环境安全的担忧。我国长期以来对UCG项目的备案审批采用“一事一议”办法,部分UCG项目落地审批难的现象客观存在,极大制约了UCG产业化进程。基于上述困境,建议国家研究并制订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UCG产业政策体系,重点在于5个方向,一是建立UCG项目市场准入与审批制度,二是明确UCG项目矿产资源使用与财税优惠政策,三是将UCG科技创新纳入国家科技重大计划,四是建设UCG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五是创建UCG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目的是为加大力度推进我国UCG产业化进程提供法制保障。
秦勇,男,1957年6月9日生,重庆市人,博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目前兼任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炭绿色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高校地质学报》副主编,《中国煤炭地质》编委会副主任以及《煤炭学报》、《国际矿业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等10余家刊物编委,多次应邀担任本领域国际学术会议合作执行主席。
研究方向
煤系矿产资源地质与勘探开发
主要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重大重点项目等30余项,培养博士生70人、硕士生69人。与团队成员合作,在早期和晚期煤化作用、洁净煤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煤层气成藏动力学、煤层气有利区/甜点优选预测方法、煤系气复合成藏作用及开发地质技术、深部煤层气地质理论等方面取得引领性研究成果,近年来开辟了煤炭地下气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方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包括SCI收录200余篇;独著及合作出版专著31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5项。
来源:
秦勇,易同生,周永锋,等. 煤炭地下气化产业政策建设困境与破局对策[J]. 煤炭学报,2023,48(6):2498−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