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基于煤储层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的 CO2-ECBM 数值模拟研究
CO2驱煤层气地质封存 (CO2-ECBM) 通过向富含CH4的煤储层注入CO2,能够有效地提高煤层气 (CBM) 井CH4产气速度,并将CO2封存于煤层内,是提高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一条重要路径。当前,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多次CO2-ECBM 场地试验,有利地证明了CO2-ECBM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自 20 世纪 90年代中期起,美国先后在圣胡安盆地、伊利诺伊盆地、阿巴拉契亚盆地、 威利斯顿盆地、黑勇士盆地实施了多次CO2-ECBM 场地试验,加拿大在阿尔伯塔省先后开展了名为FBV4A和CSEMP的CO2-ECBM 场地试验。此外,德国、波兰和日本也开展了CO2-ECBM 先导性试验。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多次实施了不同规模的 CO2-ECBM场地示范试验。其中, 最后一次位于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目标层位为山西组3号煤储层,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共向储层内注入 CO2 约2 000 t。
为支持CO2-ECBM工程实施,国内外开展了许多相关数值模拟工作。凡永鹏和刘世奇等基于均 质煤储层地质模型和渗流−温度−应力 (HTM) 多场耦合数学模型分析了CO2注入煤层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情况,发现受煤基质吸附CO2 膨胀变形和 解吸 CH4 收缩变形的影响,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在CO2 吸附区显著下降,在CO2未波及区或逐渐升高或先小幅降低再升高。ZHANG等利用数值模 拟发现沁水盆地柿庄北区块 SX006 井组CH4采收率在CO2注入2 a后会增加,整个井组CO2 封存潜力约为12 616 t。FAN 等基于数值模拟研究发现,与初 次开采 (未向煤层注 CO2) 相比,CO2-ECBM 过程中煤层气井的CH4产气峰值较高但在时间上存在延迟。 LIU等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认为以4~8 MPa向柿庄 南 3号煤层注入CO2,50d后单井CO2存储量可达 0.73×105~2.54×105 m3。此外,在CO2注入优化方面, SAMS 等指出注气优化需要兼顾到CO2 封存量和CH4 产气量;PERERA等发现CO2 注气压力在CO2-ECBM工艺优化中起主导作用。
上述模拟研究工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CO2-ECBM 过程,为CO2-ECBM工程实施提供一定帮助,但对CO2-ECBM实际工程的指导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CO2 驱煤层气地质封存(CO2-ECBM)强化煤层气开发、实现煤层气井增产的同时,将CO2封存到深部煤层中,该技术极具发展前景。依托示范工程,基于地质建模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仍是技术研发的重要路径。基于对角点地质模型和COMSOL Multiphysics地质建模能力的分析,利用拆分−重构法在COMSOL Multiphysics内建立了能有效描述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3号煤储层的三维空间展布和含气量、吸附时间、孔隙度、渗透率、弹性模量、泊松比非均质分布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吸附−渗流−温度−应力−化学 (AHTMC) 多场耦合数学模型开展了控压注气方式的CO2-ECBM 数值模拟工作,分析了 CO2注入压力对CH4增产、CO2封存及煤储层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同时关井、序贯关井2种关井方式和省时提效、CH4增产、CO2封存以及3者综合兼顾4种CO2-ECBM 工程目标,优化了2种关井方式、分别实现4种工程目标场景下的 CO2 注入压力。研究结果表明:
图 1 典型角点地质模型
图 2 COMSOL Multiphysics 软件内置的立方体模型
图 3 拆分−重构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流程
图 4 煤储层层面模型
图 5 煤储层厚度变化
图 6 煤储层属性模型
图 7 CO2 -ECBM 研究区煤储层煤层气井分布及地质模型网格划分
图 8 煤层气井 CH4 生产历史拟合
图 9 煤储层初始渗透率分布
图 10 生产井 CH4 产气速度
图 11 W3 井 CO2 注入速度
图 12 不同 CO2 注入压力下煤储层基质内 CO2 含气量变化
图 13 生产井 CO2 产气速度
图 14 不同 CO2 注入压力下煤储层裂隙水内
H+
浓度变化图 15 生产井组产出气 CO2 体积分数及 CH4 产气速度变化
图 16 CO2 -ECBM 工程结束时不同 CO2 注气压力下煤储层 CH4 含气量
图 17 同时关井情况下基本工程效果指标随 CO2
注入压力变化情况
图 18 同时关井情况下工程效果值随 CO2 注入压力变化情况
图 19 生产井组产出气 CO2 体积分数及 CH4 产气速度变化
图 20 CO2 -ECBM 工程结束时不同 CO2 注气压力下煤储层 CH4 含气量
图 21 序贯关井情况下基本工程效果指标随 CO2 注入
压力变化情况
图 22 序贯关井情况下工程效果值随 CO2 注入压力变化情况
刘旭东,男,1988年9月16日生,内蒙古赤峰人,博士。主要从事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和CO2地质封存相关研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碳中和专项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校企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1篇。参与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3项。
研究方向
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和CO2地质封存
来源:
刘旭东,桑树勋,周效志,等. 基于煤储层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的 CO2-ECBM 数值模拟研究[J]. 煤炭学报,2023,48(7):2773−2790.